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奔向死亡的袁督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奔向死亡的袁督师(2 / 2)

然而,袁督师的实际操作却令人迷惑,也给他增加了一个罪名。</p>

蓟辽总督刘策还镇密云;昌平总兵尤世威还镇,守护皇陵;宣府总兵侯世禄镇守三河;只有保定总兵曹鸣雷,和他的五百多人马留在了蓟州。</p>

背倚坚城,不集中主力与建虏展开决战,反倒把援军遣散,分兵各处,难道袁督师就这么有信心,凭他所率领的人马就足以抵挡住建虏?</p>

“袁大人,密云非建虏所经之关隘,卑职应奉兵部行文,在蓟州堵截。”蓟辽总督刘策对于袁督师的调遣,表示了不同的意见。</p>

没办法,自喜峰口、遵化、蓟州一路下来,都是蓟辽总督的辖区,建虏从这里入关,刘策的责任最大。</p>

在建虏入口后,朝廷责令刘策率军堵截,“以匹马不入为功,若纵入内地以失机论。”</p>

所以,刘策迅速率兵赴援蓟州,这在他看来,是一次戴罪立功、减轻处罚的机会。</p>

“密云有‘京师锁钥’之称,何谓不重?”袁崇焕立刻扳起了脸,斥道:“万岁授本部院调动各路兵马之权,难道刘总督要抗旨不遵?”</p>

刘策皱了皱眉,拱了拱手,说道:“非是某要抗旨,而是提出建议,且有兵部行文,某不敢冒失机之险。”</p>

袁崇焕对于武将敢杀,可对同样是文官的刘策却不能如此。对于刘策的心思,他也明白。</p>

沉吟了一下,袁崇焕稍微放缓了语气,说道:“刘总督不必多虑,本部院如此安排,自有道理,也自会向朝廷奏明,不会让刘总督承担责任。”</p>

刘策捋着胡须想了想,终于点头道:“既如此,那某便遵袁大人之命。”</p>

袁崇焕既然肯担责,刘策自然不太担心兵部的命令。甚至于,袁崇焕还能在皇帝面前说上话。</p>

可刘策万万不会想到,这已经是袁崇焕最后的时光。崇祯委以重任,是实在没人顶替。或许也正是他遵从了袁崇焕的命令,最后被崇祯以失机之罪斩首。</p>

如果建虏不能过蓟州,刘策还有活的希望。可他哪里知道,袁督师重兵驻防的蓟州,竟被建虏不可思议地潜越而过。</p>

集中优势兵力,在蓟州占据各个要点,与建虏展开决战,确保京师的安全,这恐怕是最简单的作战布署。</p>

何况,袁崇焕还信誓旦旦地向崇祯保证,不令建虏越蓟西一步。</p>

但袁崇焕却用令人迷惑的可疑操作,使崇祯和朝廷的幻想化为了泡影,使得战火迅速烧到了京城外围。</p>

是他故意纵敌吗?还是就那点军事能力,就那点智商,根本就指挥不了太大规模的作战,最多一个守城之犬?</p>

在郭大靖看来,袁崇焕应该就是属于后者。从他被皇太极耍得团团转,牵着鼻子走,就能看出端倪。</p>

十一月十三,皇太极率军抵达蓟州,在城外五里安营扎寨。</p>

袁崇焕已经全军收缩于城内,准备倚仗坚城,以及城上的火炮,再度上演一场类似宁远大捷的胜利。</p>

郭大靖果然没有看错,袁崇焕和关宁军离了城池就玩儿不转,连仗都不会打了。</p>

爱阅书香</p>

可惜,建虏并未如袁督师所愿,白天只派了两百骑与关宁军对峙,夜间却翻越山岭,绕过了蓟州。</p>

眼巴巴地瞅着建虏绕过蓟州,显然是不可能的。但袁崇焕把兵力过于收缩,只敢出城在火炮的射程内列阵迎敌,却是最大的错误。</p>

防御纵深不够,侦察探悉没有,连十里之内的情报搜集能力都没有,敌人的动向都掌握不了,这仗还怎么打?</p>

建虏已过蓟州,袁督师的“必不令越蓟西一步”的大话几天内就破灭了。</p>

袁崇焕此时还不知自己的脑袋已经是寄于项上,并不想奋勇死战,以赎罪愆,却</p>

又展现了令人迷惑的操作。</p>

他以兵力太少为由,否决了副总兵周文郁分兵一部截击建虏的提议,绕过了正在三河、顺义、通州一线行进的建虏,迂回到了河西务。</p>

十一月十六日,袁崇焕率军到达河西务,建虏则已至通州附近,再一次的选择又到了袁崇焕面前。</p>

周文郁很是无奈,看了看祖大寿,还是开口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大人,末将以为我军应以河西务为基地,逼近敌军,却是不宜轻言入都。”</p>

袁崇焕没有什么表示,只是投过目光,示意周文郁继续说下去。</p>

周文郁又重新斟酌了下字眼,说道:“自建虏入关,我军或绕前截击,或尾随追击,但却一仗未打。朝中若有人以顿兵不战、纵敌长驱之名降罪,如何辩之?”</p>

袁崇焕目光一闪,看向主张直趋京城的祖大寿。</p>

祖大寿皱着眉头,沉声说道:“以寡敌众,野外浪战,我军能与建虏抗衡吗?”</p>

这说到了点子上,别看关宁军骑兵众多,但也只是跑得快,要与建虏野战厮杀,祖大寿等人没那个胆子。</p>

袁崇焕对此也心知肚明,他的战绩都是城墙加大炮获得的。没有这个条件的话,他是一点信心都没有。</p>

轻轻点着头,uu看书袁崇焕赞同了祖大寿的意见,说道:“京师已百年未闻警,一旦摇动,其关系又不忍言。必我兵先至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建虏,方是完策。”</p>

没错,野战是肯定不敢打,也打不赢的。背靠城墙,说不定还有一战之力。</p>

袁崇焕话说得漂亮,似乎是担心京城军民,但实质还是军心已怯。</p>

周文郁对此有些担心,犹豫着说道:“外镇之兵,未奉明旨而径至城下,会不会招致非议?”</p>

袁崇焕慨然道:“君父有急,何遑他恤?苟得济事,虽死无憾!”</p>

若论慷慨陈辞,若论大言不惭,郭大靖就服袁督师,以及那些文官。竟能把怯战避战说得如此堂皇,如此大义凛然。</p>

计议已定,袁崇焕立刻率军出发,再次发挥关宁军转进如风的优点,绕过通州,于十七日晚,抵达京城的左安门外。</p>

既不抢前堵截、也不积极交战,退保京师与纵敌长驱又有何区别?</p>

袁崇焕率部先于建虏抵达京城之下,在京城的军民看来,似乎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袁崇焕通敌,故意引着建虏兵临城下。</p>

此时,京城早已戒严,崇祯震惊之下,下旨令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p>

同时,崇祯还任命多位官员,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p>

京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百多年未经战事,城防疏薄单弱的毛病一下子就暴露出来。</p>

东来顺酒馆已经关门停业,何贵忠坐在屋内,整理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好半晌,他抬起头,眯了下眼睛,闪过几点精光。</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