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逆天换明> 第四百七十三章 并不困难的预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三章 并不困难的预判(2 / 2)

此时,他突然想到了郭大靖曾经说过的:“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p>

崔孝一当然知道这是出自《孟子》,但却为统治者所讳言,甚至是封杀的大逆不道之语。</p>

但郭大靖能讲出来,应该是能表现他在思想上的某种倾向。虽然不能完全确定,但崔孝一相信郭大靖在抉择的时刻,肯定会优先考虑东江镇的军民。</p>

也就是说,郭帅不会事事听从明廷。这从他坚持自力更生,在东江镇受到打压封锁时奋力求生,就能够看得出来。</p>

崔孝一突然倒吸了口冷气,这简单是思之极恐啊!难道自己想多了,还是理解得错了。</p>

…………………</p>

篝火燃烧着,不时发出噼啪的爆鸣,迸溅出一点火花,映得郭大靖等人的脸上忽明忽暗。</p>

前锋部队再有一天,便能抵达指定的位置。</p>

作为非主要的作战部队,郭大靖的任务,就是牵制连山关、凤城的建虏,使其难以全力增援解救陷于辽东的阿敏所部</p>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p>

当然,战斗也是很可能会发生的。建虏会置侧翼的威胁于不顾,就与郭大靖率领的部队展开静坐对峙?</p>

而郭大靖希望的战斗,应该是防守反击。</p>

在凤城西南十五六里的地方安营扎寨,不远不近地监视盯防。等着建虏主动来攻,再利用火力优势和预设阵地大量杀伤敌人。</p>

之所以靠近凤城,是因为郭大靖已经预测到凤城守敌不会太多,有防守之力,却无进攻之能。</p>

连山关的建虏则不同,在郭大靖的分析判断中,如果从辽阳调兵,那个方向的建虏应该能达到一两万之多。</p>

兵力基本相当,凭借火力优势,郭大靖相信自己的部队完全能够顶住两至三倍的建虏的进攻。</p>

自从建虏收缩防线,郭大靖已经很久没找到机会,利用坚强的防御来消耗杀伤敌人了。</p>

“计算着时间,建虏应该离镇江堡不远了。”何可纲喝着碗中的热水,略有些遗憾地说道:“如果各部之间的联络能更快速及时,那就更好了。”</p>

古代的通讯速度就那样,以天为单位来计算,已经算是比较精确了。毕竟,要考虑到路途的远近,以及难行的程度。</p>

郭大靖闻言笑了笑,说道:“待辽南辽东连成一片,应该能有解决的办法。现在嘛,不用太过精确。我们的通讯慢,建虏也差不多。两相抵消,也就差不多了。”</p>

道理真就是这样,处于同样的速度,也就看不出快慢,大家都一样嘛。但一方要是快速的话,另一方便要吃大亏了。</p>

提高通讯速度自然要信号塔,但这要在辽南和辽东连成一片才能开始建设。</p>

也就是说,此战获胜,再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东江军在通讯联络上,也将占据很大的优势。</p>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通讯联络是极为重要的取胜因素。如果辽南辽东的东江军能够配合默契,建虏顾此失彼,更加被动是可以预料的。</p>

何可纲并不知道东江镇还有这么个类似电报通讯的系统,在他想来,也不过是传统上的驿站换马修路之类的手段。</p>

当然,在陆地上建立直线联络,比走海路更加迅速,冬季结冰的影响也会消除。</p>

郭大靖突然转头,望向侧后方。两个来不及扑打身上的雪尘的信使正快步而来,赶到近前便呈上密信。</p>

郭大靖验看火漆后,便迅速拆开书信。</p>

书信是特战营送过来的,报告阻击任务基本完成,在杀死杀伤部分敌人后,已经让开大路,放建虏继续东进,估计建虏明日便能进抵镇江堡。</p>

特战营的阻击既消耗敌人,又是迟滞拖延,并不是死守不退。比如定下时间,守上两个时辰,或是一天,使敌人的行进速度在控制之内。</p>

书信中还提到,已经与增援的友军取得了联系,定下了合击斜烈站的时间。</p>

郭大靖缓缓吐出一口长气,计划执行得还比较顺利,阿敏所率领的建虏兵力已经落进了天罗地网。</p>

在书信递给何可纲,郭大靖接过亲兵递过来的纸笔,飞快地写了回信,封好火漆印信,命信使即刻带回。</p>

“一切皆在计划之内,我军取胜当无问题了。”何可纲放下书信,也是如释重负般的感觉。</p>

现在,即便是阿敏所部开始撤退,也要遭到后协、特战营、飞骑营的围攻追击。全歼是比较困难,但损失却会是惨重的。</p>

郭大靖自然是希望能够全歼建虏,使战局彻底倾斜向东江军。只要建虏继续深入,迟缓一两天撤退,就将陷入绝境。</p>

能够做到这些,并不是运气,而是对建虏的准确估计,以及对形势的精准的分析判断。</p>

说白了,郭大靖在遵化大胜后便预判到了建虏的颓势难挽,打穿建州后,便预判到了建虏不会坐以待毙,会展开自救行动。</p>

接下来的判断就容易了,除了辽东和朝鲜,建虏已经找不到其它的进攻方向,以及能够掳掠人口物资的地方。</p>

察哈尔部或许能够算一个,但离得太远,在东江军持续施压的情况下,建虏已经不可能抽调兵力进行长时间的远征行动。</p>

所以,郭大靖已经作了提前的布置,不仅是兵力的调动,还有粮弹物资的运输和补充。</p>

比如在皮岛驻守的两个步兵营,以及在皮岛、镇江堡、秀岩等地囤积的大量作战物资。</p>

建虏恰恰是没有预料到东江军已经有所准备。在他们想来,得到情报、调动人马、准备物资,将会花费很长的时间,足够他们打一次闪击战了。</p>

同样,在何可纲看来,郭大靖便是未卜先知,料敌于先,非常令人钦佩的神机妙算。</p>

而要抽丝剥茧的分析,他会发现,要判断出建虏的意图,并不是那么困难,只不过是发动时间的早晚罢了。</p>

可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建虏在隆冬展开行动,也是很容易就能得出的结论。因为,这是建虏的习惯,对他们是最有利的时间段。</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