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海上升明帝> 第636章 皇子归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6章 皇子归来(2 / 2)

赞礼官赞唱,“跪!”</p>

两位亲王领头跪拜。</p>

宣赞官宣制,赐封五王。</p>

宣制完,赞礼官赞,“诸王,俯伏,兴!”</p>

两王由正跪姿势转为俯身,叩拜,恢复正跪平身。</p>

承制官捧制上前,向皇帝跪报,“奉,传制毕!”</p>

朱以海微笑着点头。</p>

赞礼官再赞,“诸王鞠躬,再拜,行礼。”</p>

诸王再次上前,来到御座下拜礼。</p>

“跪,受册宝!”</p>

礼部尚书余煌亲自宣读亲王宝册,</p>

“册曰:昔君天下者,禄及有德贵子必王此人事耳朵然居位受福国于一方尤简在帝心。长子弘甲,今命尔为秦王,分矛胙土,岂易事哉。朕起自疏藩临危济命挽狂澜于既倒,抚大厦于将倾,宗庙社稷倾危,艰难百端。</p>

志在奉天地、享神祇。</p>

亲提六师,伐虏救民。</p>

时刻弗怠以成大业,今尔固其国者,当敬天地在心,不可逾礼。以祀其宗社山川,依时享之。谨兵卫,恤下民,必尽其道于戏。</p>

勤民奉天,藩辅帝室,允执厥中,则永膺多福,体朕训言,尚其慎之!”</p>

读册比。</p>

余煌将册书授予大礼使首辅建极殿大学士、总理处大臣临猩侯宋之辅。</p>

宋之辅把笏插于腰间,躬身接册。</p>

赞礼官喊,搢圭。</p>

大宗令,南阳王朱聿键竖起代表祖宗家法的玉圭。</p>

宋之辅将金册跪授秦王朱弘甲,捧册宝官同跑于侧,跪授金宝。</p>

······</p>

仪式庄重。</p>

五王依次上前跪封受册宝,全部授完,诸王四拜,礼毕。</p>

册封五皇子后,还再颁旨诏告天下,大赦天下,赏赐百官将士。</p>

朱以海坐在上面,看着两大三小五位皇子,突然有股很安慰的感觉。</p>

原本计划是要在正旦时宣布,但却还是提前了。</p>

皇子十岁授封是比较合理的,当初封五皇子也是因为无子,所以生下来就封,也是安定人心。</p>

而现在急着封,则是必须得给两位归来的皇子一个安排,否则现在朝中这种乱哄哄的声音继续下去,就容易形成对立纷争,不利安定团结。</p>

既然封两位皇子,那干脆剩下的两个一起封了。</p>

这次的分封还是相较突然,朱以海也并没有过多与大臣们商议。</p>

到底是要分封立国,还是就恩养京师,其实也一直有不同声音。</p>

大明以前近三百年的分封制度,无疑是失败的,虽然太祖初定分封的时候,设想是好的,可架不住后来建文削藩和朱棣靖难,彻底的破坏了这个制度初衷,所以后来的宗藩们虽还分封地方,却只是养猪了。</p>

朱以海之前已经大刀阔斧的改革宗室,所以现在皇帝诸子如何封,也是个大问题。</p>

有人认为应当再复太祖旧制,分封地方,带兵守边。</p>

有人认为当效彷唐宋之制,把皇子皇孙们就养在京师,几代后再安排去陪都,再往后就可以不受限制,听便科举入伍或四业自由。</p>

各朝旧例,也各有利弊。</p>

关键还是看从什么角度来考虑。</p>

如果是要实际分封建藩,也是有利有弊,如太祖那样,分封各地,拥有很强的兵马护卫,也不全是好事。</p>

但如果是如宁王那样的塞王,其实又有好处,比如说云南的黔国公沐家一系,虽不是真正的封藩,但也算是事实上的封藩,他们在云南世代镇守,其实还是有不错的效果的。</p>

朱以海也考虑过,要把皇子将来封到边疆去,比如云南贵州广西甚至是河西辽东塞北台湾等地,尽量封在长城外、岭南等地,甚至是海外。</p>

这样能对中央威胁最小,但条件太差的话,皇子们也未必愿意去好好经营,甚至可能经营不起来。</p>

毕竟就算是此时代的外国殖民者,也多是些罪犯、破落户的冒险者们,哪个真正的贵族愿意跑海外去殖民。</p>

不过如唐朝后来那样搞十王宅百孙院养在京城,也不行,既容易加剧京城政治复杂性,还容易被一锅端,不能为国出力。</p>

好在皇子们还小,还有时间慢慢考虑。</p>

仪式结束。</p>

朱以海晚上宫宴后,特别叫来两位皇子在御书房聊天。</p>

经过这些时间的相处,两人对朱以海倒是熟悉多了,跟他相处也没那么害怕拘束,整个人也变的大方不少,只是还是比较沉默,话不多。</p>

“这六年你们在关外放牛牧马,捕鱼打猎,冰天雪地的实在太辛苦了,也没机会再读书学习。</p>

父皇打算等年后时,会效彷唐代,设崇文馆和弘文馆二饱,你们到时可到弘文馆读书。</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