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仙侠武侠>借剑> 借剑 第9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借剑 第94节(1 / 2)

还想再问楚九郎下落,但此时董双成三人已是回来,她便匆匆和王真人说了一声,将同心佩收起。董双成走到厅中,看了她几眼,不免笑道,“咦,你和什么人说话呢?我只感应到一些波动——你脸怎么红扑扑的。”

阮慈伸手探了探脸颊,强笑道,“我……我刚和师门禀报空间通道的消息,又听说了些别的事,吓着了。”

董双成不解道,“还有吓得脸红的?”

她虽是成熟了不少,但却也还是鲁直了些,阮慈白了她一眼,鼓着嘴并不做声,董双成笑嘻嘻地道,“嗳哟,罢了罢了,你别生气了,我和你逗闷子呢。我可不问你在和谁说话,又为什么脸红。”

其实修士筑基之后,便可控制面色变换,便是心中再惊涛骇浪,面上也能毫无表情,只是这般不免少了些人味,若非有特殊缘由,几乎不会如此,阮慈心中也并不恼董双成,还颇有谈兴,只是董双成忙着安顿桓长元,为他送去宝药,又竖起大阵防护,阮慈也不免找来馆阁执事,略微吩咐几句,令他仔细照拂。

待得一切安顿停当,已是数日之后。阮慈这才有兴和董双成在上清坊市把臂同游,说来好笑,她虽是上清弟子,但在此地还要董双成反过来给她介绍导游,便是那小庄姬,在这里混了数日,也比阮慈要熟稔得多,还找到庄山村的同乡,又多了一份人脉。

此时阮慈见到这些人际来往,便如同见到一条条牵起的因果之线,只是尚且难辨吉凶,因此亦不拘束从人行止,不过这庄姬乃是人身,虽然在她膝下服役,但却并非洞天生灵,如天录、鲛人等紫虚天生灵,身上却并未有太多因果牵连,阮慈冷眼看去,他们与世人虽然融合,但却少有交集,虽是洞天近侍,身份不凡,但不知为何,在这上清坊市和他们结交的人,却不如和庄姬结交的人多,他们也极少主动和外人搭讪。就不知是否只是紫虚天,还是此乃洞天生灵的共性了。

上清坊市,多数是九国特产在这里云集发卖,也有许多低阶灵物卖给九国炼气士,要说好物,还是在上清小集,只是阮慈想要时间灵物,门人自然得知,何僮这些年来时时留心,若是上清小集有什么线索,岂有错过之理,终究也未曾有什么收获。倒是那庄姬也是机灵,不知从何处听说阮慈在寻时之灵物,她自己还有些羞怯,便转告鲛人,请鲛人来告诉阮慈,道,“那日在路上走着,听到有人说起,十余年前,良国附近有一处地方有大星落下,在那一处隐隐放出光华,这几年光华更盛,似乎是有什么灵物将要出世,看那光芒色做五彩,跳动不休,似乎和时空有关。”

那空间通道便是色做五彩,遵循某种韵律跳动不休,时间通道也是如此,因此阮慈一听便知,此物不是时间之物就是空间之物,只不知既在九国之内,缘何无人前来查看,也没有传到集市之中。正好王盼盼最是善于打听的,她也爱打听,这一阵子不知派了多少小狸奴出去,此时正好都叫了回来,在心中分辨了一番,道,“良国是九国最偏远的一处,离上清集市较远,便是炼气修士飞掠过来,也要大半年时间,那山头又是一座野山,十余年前起的确就有人流传,但因靠近边境,那大星砸下来又击坏了大阵一角,那处瘴气较重,因此尚无人赶去探险。”

“至于门中么,平时也不会有太多金丹修士在此,回报到门中,再派人过来,便是再过二三十年也不稀奇的。”王盼盼对上清门似是极为了解,也颇有把握地说道,“左右若是真有什么好物,门中早有动静,这东西不尴不尬,门内看不上,又非金丹修士不易靠近,是以才耽搁到了今日。”

但凡是时空灵物,周围都有异样变化,等闲筑基修士也是难以驾驭,不过也定然有人想去一探,否则不会在集市上轻易听闻。此言一出,阮慈犹可,董双成却焦急起来,“十余年前,正是我们来此的时点,此事会不会和九郎有关?”

阮慈也觉有理,笑道,“说不定你们气机呼应,你安顿在此,何尝不是受他召唤?”

不过她还要先去安国寻何僮,便发出一封飞剑,令吕黄宁派出虎仆前去查看,自己先带着董双成诸人往安国一路感应了过去。

第184章 此道可名

上清门下九国,分布于三素泽两岸,被各种凶瘴恶疠包围,乃是一处天然的桃源之境,唯有顺着三素河才能和外界交通,因此九国之中,也有贫富,在三素河畔的数个国家,自然比瘴疠边缘的那几个人类国度要富裕许多,这样的国度出产,历来是归给门中共有,其余几个国度时常被赐给门中真人,指一国出产为修道资粮。此前王真人择选的安国便是如此,从庄国过去,还要经过蔡国才能到达。

各国之间,多有山脉阻挡,风景也各有不同,庄国傍山依水而建,建筑多是大气明媚,蔡国却是处处沼泽,居民无不住在吊脚楼里,日常往来都是行舟而渡,衣饰也多以扎染为色,瞧着别有风姿。

因何僮失踪之后,吕黄宁也曾遣人寻过一番,也知道他是在蔡国到安国一路上失踪的,阮慈也想借此机会,在《太上感应篇》前便磨练一番自己的感应,闲来便玩弄九霄同心佩,借了那玉佩增幅神念之能,闭目感应何僮和她的因果。

她和何僮之间,因果强弱有分,因她是何僮入道之机,是以在何僮命运之中,阮慈因果份量最重,但对阮慈而言,何僮却显然可有可无,他因果牵系于阮慈身上,有些轻重不均的味道,也不像是王真人、阮容的因果一般,可以任意牵扯,甚至触动双方感应,便是经过九霄同心佩几番增幅,也只能若有若无地感应到其的方位,似乎就在九国之内,介于生死之间,想来是中了禁制,意识也并不清醒。

若是修行《太上感应篇》有成,感应当可更加清晰,但现在只能做到这一步而已,至于本篇功法,内容极为繁杂,光是温养神念,就起码要十几年功夫,难怪若非举世奇才,根本不会在这上头浪费时间,也就是阮慈本就对气运因果有些造诣,否则以此时修为,连经文都读得不快。

她心中惦记着要寻到何僮便回去修功法,此行中也在等待那能让她认识到己身道韵的机缘,虽不说郁郁寡欢,但心里有这两件事,便不如平日那样健谈,众人也是知趣,在法舟中或坐或卧,或是在空中嬉戏玩闹,并不来扰阮慈的清兴。阮慈闲来无事,便趴在舟尾,将脸枕在臂上,看着下方那如画江山,她目力如今已强,便是高踞云端,也能看到那吊脚楼下,几个孩童各乘着木盆,往泽中芦花深处划去,身上都是赤条条的,只有脸上拿颜料画了图腾,都留着短短的头发,晒得一身黝黑,仿佛鱼儿一般灵动,却又和生平所见所有凡人都是不同。

便是知道凡人一生,不过仙人回顾一瞬,生老病死之间,更有忧怖无数,但这一刻欢悦也仍是纯粹无瑕,阮慈心中便有忧思无数,此时也不由微微一笑,听得身后脚步轻轻,气势场中一阵波动,便让开一处地方,笑道,“你也来瞧新鲜了么?”

董双成道,“我此前来这里游历过,没什么好新鲜的。不过这九国百姓,已是幸运之至,我们从寒雨泽到此,不知经过多少凡人国度,都是风声鹤唳,更有些托庇茂宗、平宗的小国,因护国阵法维护不周,瘴疠入侵,百姓流离失所,惨状比南株洲国度攻伐更甚。”

在中央洲陆,凡人想要游历天下,纯属痴人说梦,便是有法器护身,也很难离开出身国度,盖因瘴疠之地,不但瘴气可怖,还往往栖息妖兽猛禽,凡人便是走入也是不能活着离开。一旦护国阵法破灭,瘴疠会在数十、数百年内重新浸染国土,想要重新恢复国土,需要数千倍的努力。这和南株洲的风土是远远不同的,南株洲大多土壤都没有瘴气,只有一些迷瘴之地,因此便是商队,也可以在洲中随意贸易,甚而还有凡人在跨洲商船上落地生根,世世代代便在商船上居住繁衍,天生便适应了商船破风乘浪,穿渡空间缝隙带来的颠簸,双脚永不沾上陆地,在风浪中如履平地,上了岸反而寸步难行。

阮慈曾去过的北胡洲、南崇洲,都和南株洲一样,唯独中央洲陆,倒不像是凡人居所,更像是妖兽领土,其中辟出了一些地方给凡人生存。不过想到此地曾是涅槃道祖的永恒道城所在,也便可释然了,道基在此,周围只怕原本都是羽族大能居所,那绿玉明堂便是羽族采食露水竹叶的灵田,中央洲陆所有不适合人类的地方,若是把主人换成羽族,那便没有不便,只有恰可。

但对凡人来说,中央洲陆便不是那样温和了,此地自然法则如此严苛,凡人性命,真如草芥,最怕的不是依附的势力败亡,若是败亡后被别的势力立刻接手,倒也无妨,最怕便是宗门一点点衰败,在来回拉锯的战争之中,无力维护大阵,那对凡人来说,便是亡国灭种,无处遁逃的漫长绝望。能和上清门九国这般,亘古以来一直生活在三柱门庇护之下,从不担忧战乱、阵破的凡人,在中央洲陆实在极是稀少。对他们而言,最苦恼只是上进前路不多,却从未有那朝不保夕之感,只是太平和乐、长盛不衰,过着那桃花源般的日子。

阮慈叹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太微门要征伐无垢宗,两宗都还没发动,便已有多少百姓因此而亡,唉,只怕他们死去之时,心中还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因何而亡,只道天命如此,奈何奈何。”

董双成道,“便是知道了,又能如何呢?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凡人心中,和我们想的已是完全不同,便不说旁的,只说你出身的宋国,你可知道,如今宋国那几国百姓,无不对三宗顶礼膜拜,曾经封闭你们宋国时,死的人已是一千多年前,谁还记得呢?这么多代过去,只记得是因为凌霄门、玉溪派他们,宋国百姓才能这样聪慧寿长,随意便可拜入仙门修行法术。凡人便是这样,健忘轻信,心中想的永远都是自己。”

她点了点脚下,叹道,“便说你们这九国百姓,心中又何尝知足?已是身处人间乐土,可也总有种种忧虑,总是欲壑难平、得陇望蜀。安居乐业之后,便想要长生久视,若不能满足,心中便生出种种魔念,这些看着快活嬉戏的孩童,过了几年,便再不会这般单纯啦。”

阮慈知她所说的乃是实情,但却也不完全赞同,摇头道,“虽是如此,但凡人和仙人,想的真是完全不同么?依我看来,所思或许不同,但道理还是如一,你我修道人虽然拥有他们难以想象的威能,但心中又何尝不是充斥着种种念头,也未能摆脱那许多欲念,与凡人一样贪得,甚至因为自己种种‘非凡’之能,这‘凡念’却显得更加可笑。”

此话一出,忽觉心头一动,那第十二层道基轻轻一颤,道基之上,金丹中流转过一丝异样光彩,阮慈不由也是怔然,暗想道,“仙凡如一,难道我的大道,便和这仙凡如一之事有关?是了,这一道不论名为什么,都和我投契,毕竟我如今虽为仙身,但却依旧记得凡人时那一诺,也还记得凡人时那一念。”

当她还是凡人时,眼见谢燕还纵横捭阖、威震天下,心中自然也欣羡赞叹,但却并不向往,自有一股念头,只觉谢燕还再怎样威风,也一样是口吐人言,但凡如此,便和她没有本质分别,自己和她,并无甚么尊卑之分。因此在分别时才会说出‘凡人一诺’的言语,只是那时见识尚浅,此时终于初窥修行之密,甚至曾穿梭时空,见到了宇宙中最璀璨瑰丽的景象,可所见越多,心中想法也越是坚定,便是自己身为未来道祖,也一样是大道三千的产物,在她看来,仙凡之间,实无尊卑,更无根本区别,便是威能、手段、寿元、思维,都已是大为不同,但仍有一些最根本的物事,乃是浑一混沌,未曾离析。

可若说这东西是什么,阮慈又说不出,只是此时和董双成闲聊之时,偶然闪过灵感,说道,“便如同你我,心中也一样有情有义,有贪得,有遗憾,有这凡人性情,无法丢弃也不能丢弃。”

这句话说中了董双成心事,她面上一阵红一阵白,终是叹了口气,低头道,“我倒是情愿丢弃。”

阮慈知她是心念夫君,不能静心用功,这才来甲板寻她说话,也知道董双成始终以楚九郎杀兄娶嫂之事为耻,若她只是被楚九郎强占,虽觉屈辱,但内心深处却也还能坦然,唯独是她也动心生情,却又觉得此事实在和己身处世之道有悖,才会这样纠结难安,却又始终心系楚九郎安危。

她摇了摇头,道,“这凡人性情,怎能丢弃,那些……”

她本想说那些道祖大能,也要转世为人,便是要投身于人性之中,才能合那第二道,但又知此事关联合道之密,不可轻传,便改口说道,“那些妖修哪个不是羡慕人修呢,便是因为人心最是幽微丰富,不知藏匿了多少大道变化,万物之中,唯有人类最适合修行,难道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么?只是因为这仙凡如一的性情,或许潜藏了宇宙最深的奥秘……”

说到这里,心中猛地一跳,暗想道,“杂修不能合道,是否便是因此,这是否便是旧日宇宙和本方宇宙共同的瑕疵,倘若阴阳五行道祖当日以器修合道,弥补了旧日宇宙的瑕疵,本方宇宙或许便是翻天覆地的模样,但这一夙愿,当日没有完成,便要在本方宇宙完满,可是如此?”

又想,“不对,杂修不能合道,但本方宇宙却有情祖,情种也是满天乱飞,这又怎么说呢?难道情祖也和青君一样,乃是非人修士,出身既是道祖,也就是所谓的先天道祖?”

“宇宙之中,是否除了人修以外,没有人能够从开脉往上,一步一步修到道祖位阶,那些异类成道者,均是出生便是先天道祖?境界如一,不会有丝毫进步,也不会有丝毫变化,为宇宙执掌大道,直到陨落,又或者是宇宙寂灭?”

“那……这先天道祖不犹如是永恒的囚笼?永远都没有希望再合一道,再行超脱,名为道祖,实则和永恒道主的道奴也没有什么区别。或许,永恒道主缔造出这些先天道祖,目的便是为他稳固宇宙大道,先天道祖本就是他的道奴呢。只是这道奴也有自己的情致,也有自己的想望,和那些陷入疯狂的道奴,还是有些不同。”

“青君……青君陨落,是否便是她不再想当道奴,她也想要体味这人间悲喜、人间幽微,她要合第二道,我所合道韵,便是宇宙之初,混沌未分时,仙凡合一,共有的那一点灵光,不分善恶,无可形容,令凡人有望合道的人之本性……”

“人之初,亦是道之初,人之始,亦是道之始……此道可名太初!”

第185章 参凡悟道

一语既出,内景天地中自有感应,道基微微一震,金丹光华大放,便是实数之中,也似乎隐有一丝微妙变化,仿佛三千无穷大道之中,有一道自然而然,生出些微变化,但这变化却又极之细小,非是阮慈这般干系深厚者不足为道。阮慈知晓这是她本人尚未合道的缘故,这三千大道,本为无名,在冥冥中自然运转,却是要等到众修士将其发觉、定名,又以身合道,阐明道意,传下道统,方才定下大道名讳。

就犹如人有真名一般,大道诞生真名的过程,本就奥妙无比,亦是证道的一部分,阮慈说此道是太初,倘若还有其余修士亦是捕捉此道道种和己身相合,又命以别名,那么此道到底为何,还要看她们二人谁能先一步合道,谁的命名更合乎大道本质。

不过太初之道,道种在宇宙开辟之时便被她截取,如今大道之中纯净异常,并无其余意念,阮慈乃是第一个尝试以身合道的修士,且无形中亦有所感觉,太初二字,乃是对此道最为合适的阐述,仅仅是悟到这大道名讳,便觉得道韵更是无穷无尽地涌入体内,仿佛修为每一刻都在增长,那第十二条孔隙也无时无刻不在填补自身。

看似修为进境,未有一刻停歇,然而那第十二条孔隙也犹如无底深渊一般,真不知何时才能圆满。阮慈闭目也不知品味了多久,方才将那道韵变换的奥妙稍有所得,再睁眼时,董双成也正在下首盘膝而坐,为她护法,见她从定中转醒,方才欣然道,“慈师妹,你偶然顿悟,想来修为又有精进,倒是连我都沾光得了些好处,尚不知要如何谢你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