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第005章:经方六经辨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05章:经方六经辨证(2 / 2)

正说话的功夫,第二位患者已经坐到了诊桌的对面。</p>

这是一位年轻女性,和前一位男患者只穿了件衬衣截然不同。还没到冬天,竟已穿上了厚厚的羽绒服。</p>

即便如此,仍不时打着哆嗦,而且时不时吸下鼻子。</p>

张景心里很清楚,这是典型的恶寒表现。</p>

李渔将病历本递给张景。</p>

张景接过一看,体温一栏写着39度8。</p>

不禁心下一凛:如此高的体温,竟然畏寒如斯,而且额头未见一滴汗珠,这种情况还真是不多见。</p>

李渔仍然没让女患者开口描述病情,直接先摸上了脉。</p>

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脉浮数。”</p>

接下来,又开始进行舌诊。</p>

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舌质淡,苔薄白。”</p>

说完后,扭头问张景:“单从目前知道的情况来看,根据你的初步诊断,最有可能是什么病证?”</p>

张景信心满满:“根据《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患者有脉浮,和明显恶寒表现,应为太阳病。”</p>

“属于什么证呢?”李渔追问。</p>

“……应该为太阳伤寒证。”张景想了想,回答道。</p>

李渔仍是不予置评,又接着问李思萌:“你认为呢?”</p>

“我……我认为是太阳中风证。”李思萌其实根本没多想,只是为了跟张景抬杠。</p>

“思萌,先说说你的分析吧。”李渔微微皱眉。</p>

“患者女性,舌质淡……又怕冷明显,说明体质弱……体弱则易表气亏虚,是为太阳表虚证,即太阳中风证,方宜桂枝汤。”李思萌由于准备不足,一开始有点紧张,不过后面倒是越说越自信。</p>

“张医生,你的诊断依据呢?”李渔又回过头来问张景。</p>

“有汗与无汗以及发热之势,都可作为太阳伤寒与太阳中风的鉴别要点。该患者恶寒明显,穿衣甚多仍未见汗出,且体温高至近40度,寒邪闭表明显。故可初步诊断为太阳伤寒证,不过还需结合问诊后,方能最终确定。”</p>

“很好,如果让你问诊,第一个想问的内容是什么?”</p>

“问病后出汗的情况。”</p>

“理由呢?”</p>

“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都为风寒袭表,营卫失调所致。均以发热、头痛、恶风寒、脉浮为基本证候。但中风证基本病机为卫阳不固,营阴失守,以汗出、脉浮缓为特点,而伤寒证的基本病机是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以无汗、脉浮紧为特点。故,有汗或者无汗,可作为辨证太阳伤寒还是太阳中风的核心要点。”</p>

“老师,我有异议。”李思萌突然插进话来。</p>

“有疑问再好好读读《伤寒论》去。”李渔瞟了她一眼,没好气地说。</p>

紧接着,话锋一转:“张医生,我来问诊,你继续记录病案。高热之时,身体一定很不舒服,尽快开出药方,别让患者久等。”</p>

通过询问病史,知道这位女患者来自一个矿区,前几天不幸染上流感,从此高热不退。</p>

先吃西药抗流感的感冒药,没有效果。</p>

然后又服用银翘散,桑菊饮颗粒等中成药,不仅无效,反而头痛、浑身关节疼痛的症状明显加剧。</p>

张景在病历本上认真记录着:患者,女,28岁,主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3天。缘于外感时邪疫毒,服西药无效,复服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中成药后,症反加剧。现体温39度8,鼻塞,少许清涕,一直未有汗出,纳呆,二便可。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诊断:太阳伤寒证。</p>

“嗯,开处方吧。”李渔看后点了点头,对着张景说道。</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