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国手:从坐堂中医开始> 第068章:辨证的证是指证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8章:辨证的证是指证候(2 / 2)

“可是我们家的儿子,白天除了嗓子有点痒,其它一点儿事都没有,也不咳嗽,就晚上听起来气管里有齁齁的喘息声。”</p>

“您看,这三个孩子的症状不是都不太一样吗?”何老师投来质疑的目光。</p>

张景淡淡一笑,解释道:“何老师,首先告诉您一点,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而不是辨病施治,更不是对症治疗。”</p>

“辨‘症’和对症,这有什么区别吗?”何老师一脸的不解。</p>

张景顿时明白过来,他是把辨证当成了辨症。</p>

于是说道:“这两个字虽然同音,但并不是同一个字。辨证论治的证是证据的证,而对症治疗的症是病字头里面加个正确的正。”</p>

“噢噢噢。”何老师一拍大脑门,这才恍然大悟。</p>

不过,紧接着又问道:“那证和症又有何不同呢?”</p>

“辨证论治里的证指的是证候,这是中医学的专用术语,证候可概括为一系列有相互关联的症状总称。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获知的疾病过程中,表现在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及其运动和变化。”</p>

“至于症状,您应该知道的,刚刚也已经描述过了,就是疾病发生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体各种不适反应。”</p>

何老师突然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道:“张医生,不好意思,鄙人才疏学浅,刚刚险些误会您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这个教初中语文的老师,竟然连症和证都分不清,如果被学生知道,怕是要笑掉大牙了。”</p>

张景见状,也立刻站起身来:“何老师,您言重了。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对于外行人来说,可能也没有多少人能分得清这两个字的涵义。而且,您观察得如此仔细,足见您平时治学之严谨。”</p>

稍顿了顿,又继续说道:“如果您对中医方面的知识有兴趣的话,可以随时与我探讨。刚刚留给您爱人的那张中药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说明的纸上,就有我的手机号码。”</p>

何老师一听,顿时来劲儿了。</p>

满脸兴奋道:“那太好了,张医生!实不相瞒,我对传统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中医应该是属于华夏传统的优秀文化,对吧?”</p>

“没错,华夏的传统文化,本来就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中医和其中很多文化都有关联,特别是阴阳家算是中医的鼻祖。大医家张景岳就曾经说过,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p>

“而且,说起传统文化,一般认为具体包括有: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即儒释道‘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华夏传统影响最为直接且深远。”</p>

听到这里,何老师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p>

盛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想不到张医生年纪轻轻,不仅医术高明,对华夏传统文化也涉猎如此之深。”</p>

张景谦虚地摆了摆手:“何老师谬赞了,我可没有过什么深入的研究,仅仅就略懂一点皮毛而已。您是教国文的,才是真正的前辈。”</p>

何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不骄不躁,不卑不亢,鄙人拜服也。”</p>

不等张景回话,紧接着又郑重说道:“张医生,如果不嫌弃的话,可否收下我这个徒弟?我是真心实意的想跟您学中医。”</p>

张景还真没想到,何老师竟然会说出这话来,而且看他一本正经的样子,根本不像是在开玩笑。</p>

更重要的是,张景又见到那熟悉的眼神了。</p>

这种眼神,之前在王森和黄彪身上都有见到过。</p>

正思忖着该如何回复时,一个身影箭一般地冲了进来。</p>

“何老二,你还要不要回家了,搁这儿磨蹭啥呢!”</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