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7章(2 / 2)

方默南看向他们,出言提醒道,“你们不吃,凉了,味道可就打折扣了。”

“哦!哦!”众食客回过神儿来,一垂下头,就再也没有抬起头来。

方默南也和他们yyng,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香醇厚,堪称一绝。

方默南他们还没吃完,小店外已经排起了长龙,有的食客估计是回头客,和年轻的掌柜熟识了,就道,“我说小陈,生意这么红火,你们怎么不扩大经营啊!”

“就是!就是!”其他人纷纷附和道,这是今儿来得早,不然他也得在瑟瑟寒风中排队,那滋味谁也不愿意受。

年轻的掌柜摇了摇头,“我们不会扩大经营的。”

不是不想而是压根儿不会,听了他的话,众食客纳闷了,还有送上门来的钱,不要的。

掌柜的解释道,“这买卖一定要自己亲自参与才行,选料、放料都要靠自家人,这样味道才正宗。把摊子铺得太大自己肯定就照顾不过来,味道不正宗就把自己的招牌砸了,这样的事情咱们不能干。”他坚持着自己理念,“而且我堂兄跟我一个想法。老爷子现在年纪还能动,事事亲力亲为,做出最正宗且美味的佳肴。再说了来这里的多是回头客,老主顾,进门打个招呼,大家天南海北地聊会儿天。要是有两个月不来,我都会记在心里,下次再来,我肯定得问问‘怎么两个月都没来了’,顾客听着心里温暖,说大了这是咱皇城根儿下小吃的文化,说小了这就是个乐儿。”小陈掌柜笑着,看得出他这种坚持给他的快乐。

刚才那个有着老照片的老人家附和道,“就是要的这个小,要是大了,还不对味儿呢!”

“这话怎么说的。”众食客纷纷看着眼前这位年龄最大的老人。

老人放下碗筷,抹了下嘴,“知道馄饨侯吧!”

“知道,咱们京城的老字号,80年第一批恢复的老字号,连锁店可是开了不少!”

“我以前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去东风市场听戏,戏散了也就是晚上八九点钟的光景,这时候正是‘馄饨侯’小摊前热闹的时候,那时候的掌柜天天都守着他的摊子,一边包一边煮,一口大锅里煮的是浓浓的鸡汤,掌柜的节奏掌握得刚刚好,摊前总是排着三五个人,边聊边吃,单等人多了,掌柜就让伙计加鸡汤,伙计端着一大盆鸡汤专拣人多的地方走,嘴里还得吆喝着‘紧走两步,快闪身您哪,馄饨侯添汤了’,这是周围的食客都会跟着喊声‘好’。”[

他一脸的怀念,接着又道,“不久前我去京城连锁的‘馄饨侯’吃了一次,环境不错,汤头也还可以,但我却摇着头走了出来。”

“为什么?”

他回忆道,“那时‘馄饨侯’的旁边还有一家是卖醉青虾的,虾是每天从津门运来的,酒是晋省的,老板姓孙,和梅兰芳梅老板很熟,吃完馄饨我总是点上二两醉虾、二两酒,再和孙老板配上一段戏,等微醉了叫辆人力车回家。现在馄饨还在,醉虾也应该还有,可是微醉的感觉没有了。”

“哥吃的不是馄饨,哥吃的是回忆!”方默南笑着说道。

“说的太对了。”老人家叫道,“现在生活的节奏变了,原有的京味儿小吃需要的是慢慢咂摸,讲究的是做工,吃的是氛围,味道还在其次。现在,胡同没了,四合院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二三百米的高楼,是朝九晚五的作息,于是大家在味觉上也开始追求强刺激,辣的、臭的、酸的,地道的小吃变味也就理所当然了。”

“嗯!你去看看东华门小吃街之类的。一气儿煮好,来人就热的爆肚不能代表京城小吃,同样满街的炸羊肉串也不能,旧有的味道只能在胡同深处寻找,但现在胡同也越来越少了。”老人限感慨道。

“这是一种萦绕在心里的情结,不说这陈记卤煮好吃,单单是一天不去店里,不听见小陈掌柜的问好就不舒坦。”老人家笑着道。

“呵呵……原来我的魅力这么大啊!”掌柜的摸摸自个下巴,笑着说道。

“是啊!跟你侃大山,忆往昔,确实舒坦。”老人家笑着说道。

“走了,走了,该给后面排队的人,腾地儿了。”老人家起身,背着手,踱着步、嘴里哼着京剧向外走去。

呼啦啦……其他食客也起身离开,很快小店就坐的满满当当的。

现在的街头现在有数不清的豪华饭店,想吃大餐,地方有得是;想换口味,东南西北的味道都找得到。但人们之所以还是这么想着、念着、寻找着这些记忆里的小吃,更多的是怕失去记忆深处小吃曾带给我们的那份暖融融的情分。

**************

“接下来咱们去哪儿!”贺军尧问道。

“我想买手工雕刻的工具。”方默南靠着靠背,懒洋洋地说道。

方默南想给家里人都配上一件护身的风水法器,她有道家法术可用,可是这玩意儿哪能随便用的出来,起码得找个人能接受的理由,所以她现在慢慢向‘神婆’的方向发展。有个大家都能相信的借口,不过她的正职还是医生。

反正家里的玉石籽料多的是,农场一个大的地下仓库里堆的满满当当的。

九十年代的玉石很不值钱,曾经有人花几百块买了一袋子籽玉放家里鱼缸里面,十年之后价值百万!(未完待续……)

ps:求粉红、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