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节(2 / 2)

小言这孩子,可能真不是读书的料子,别管什么故事,一听就睡觉。就是他最喜欢的跟着李家老爷子听广播里的评书,什么薛刚反唐,瓦岗英雄的,让雪雁一讲,他也能睡着。过了年也三周岁,要送幼儿园了,雪雁就想着,好歹提前学点儿,到时候上课他也能省点力。偏偏拿起书本就点头儿,恨不能马上睡过去。就一个123,教了半个月,人家愣是只会写1,2和3那写的,就他自己认识。小雪跟小丽在边儿上看热闹,都会写了。三周岁的干不过一周岁的,让哪说理去吧。

倒是很有几分吃货本色。他刚回来,雪雁又正好在家没事儿,那可不就见天儿换着花样儿的给他做吃的嘛。

好嘛,没出俩礼拜,人家会点菜了。哪怕只做过一次的菜,都能准确的说出菜名,甚至雪雁做饭的时候,他爱在边儿上看,过后就能说出来做法儿。

这个脑子,你能说他不聪明吗?

小小年纪,老奔着锅铲使劲,总想上手,也是挺愁人的。

离婚之后,雪雁跟罗家是按娘家论的,孩子们都管罗成叫舅舅,管金素英叫舅妈。每天金素英做吃食的时候,为了混上个茶叶蛋吃,小言那好话儿说的,都不带重样儿的。就算是金素英不等他说,就直接给拿一个吃,他也不走,那彩虹屁也能保质保量的送出去。

雪雁给做好吃的,做鸡蛋羹,用电饭锅给他们做小蛋糕,给蒸小动物造型的馒头包子,给做加了牛奶鸡蛋的发糕,做枣糕,守着市场,买什么吃的都方便,换着花样儿的给做鱼,做肉。就是早上的粥,都是换着花样儿的往粥里加东西煮。每次做饭,那就是考验小言词汇量的时候,那马屁拍的呀。你都没招儿没招儿的。好些话,大人都说不出来,他就说是在大叔家看电视学的。他说这个大叔是罗刚。他在屯子里住了差不多一年,跟罗刚自然是从李立海那边儿论。叫大叔小叔习惯了。现在让他改口,也只改到罗成这儿,没见到罗刚两口子真人,他对不上号儿,改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说不会读书就不能成才了。雪雁也不强求小言非得把书读成什么样儿。就他这个嘴,要是能一直保持住,他这辈子就过不着苦日子。自己只要努力的工作,把物质给他准备得足足的,让他不用愁吃穿,不用被钱逼着走歪路,那他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呗。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长远。

雪雁不敢说自己是个好家长,她能想到的,就是不强迫孩子做什么。她就想做好自己,能让孩子们想做什么的时候,就能做什么。而不是长大了,要把她这个家长背身上,自己变成孩子们的负担。

就这样吧。

一个冬天,很快就过去了。2月1号除夕,农村基本上小年就开始算过年了。家里都盼着罗成一家回去过年呢。雪雁也就早早的放人。腊月二十,就给饭店送够了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咸菜,茶叶蛋就不送了。杨叔杨婶要去大闺女家过年,在外省,也早早的把摊子停了。

雪雁自己呢,也要带着孩子们回娘家过年的。只是没有那么早,要过了小年儿,把该送的礼都送完了,才能回。这一年,也积累了一些老客户,了交下了一些朋友。像是华院长、张经理,霍主任那些人,心意是一定要到的。人家也不缺她那点儿东西,就还是咸菜,加上自己做的炸丸子和皮冻。

还有胖姐那样儿的,常年的供货商,又是处得相当不错的朋友,得走礼吧?带着烟酒,他们自家不用,也能再拿着走礼。

还有市场的管理处,未来要打交道,能管到自家的,要不要提前给送点儿米面油,是那个意思?

还有小风幼儿园的校长,老师,过了年小言也要去了,这孩子可没有小风那么省心,是不是也得先给老师打打预防针?还有少年宫教武术的教练,不能让人家白费这么长时间的心吧。

这些也都算不上送礼,还是自家的咸菜,就是自家有什么就送什么,不为了多少东西,就是让老师感受到家长有把老师放在心上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各路亲戚,这些都在农村。买吃的最实在。文强开他的三轮车来接的,车厢里坐人,后车斗装了满满一车的年货。足够走礼的了。

也不能太高调,意思到就行。太高调,让人家看就是显摆了,搞不好还会有人说她是打肿脸充胖子,在外面不知道过得多苦,回来装有钱人。

“爸,妈,你们那班儿不是能办接班吗?看看亲戚朋友家里谁家的孩子合适,退了得了。来年我那边儿肯定更忙,孩子也没时间照看,你们帮我看孩子去呗?小风每个礼拜天都去上课外班,正好我爸还能接送。小言还不知道去不去,等上了学让他选。雪儿也会走了,哪都好奇想看看,一眼照不到就跑走了,家里不是锅就是灶的,磕着碰着可咋办呀。”

雪雁回来过年了,带的东西又多,丁大哥一家四口也是每天都过来吃晚饭。孙兰英是憋着小心思想求雪雁,再加上又不用她出钱,她也没意见。做饭的事儿对她来说,那都是不算事儿。她是只要不提钱,一切都好说。现在丁家还真就不差钱儿,所以是格外的和气。

都是自家人,雪雁就跟丁老爹老两口商量着让退休去城里给她看家哄孩子。

这时候受知青回城的影响,接班儿的政策也还没彻底的结束。丁老娘早都已经不怎么上班了,每个月就发工资那天去。领完工资就见不到人。她这样儿的,也不是一个两个。也没人说什么。丁老爹呢,儿子是副镇长了,他也算是退居二线,没啥进步的空间了。也是天天在单位泡蘑菇。副镇长的爹,到哪都跟个老爷子似的,别人也不好管。他到是不多事,天天就是喝茶看报纸。那还不如回家帮帮忙呢。退休金少点也不要紧,他俩一个月还不够他们闺女一天挣的呢。

老太太先瞪了闺女一眼,又往厨房看了一眼,孙兰英过去盛菜了,“你就会支使你爹你娘,我不去。你看不过来,不能把孩子给我送回来?啊,就你知道想孩子,就得天天放眼皮子低下瞅着?你咋那么娇气呢?”

文强两口子开小卖店,丁晴还没到两周岁,也上不了学。文强是一天到晚的不着家,他们老两口在家可没闲着,帮着带孩子,看店,丁老爹一辈子当干部,就没怎么下过力气,这半年,帮着扛菜,把大辈子的活儿都干了。他们能说走就走吗?哦,你去城里享福了,儿子家就不管了?将来还想指人家养老不?

再说了,别管孙兰英多抠,人家对老人,那是挑不出半点儿毛病来。满兴隆镇找不出几个那么孝顺的。丁老娘才五十,身体弱气一点吧,干不了大地的活儿,家里的活儿可是不耽误。但是自打孙兰英嫁过来,她是没有一样儿粘过手的。连小衣裳儿媳妇都给洗。亲闺女也就这样儿了吧。你说这样儿,老人怎么能说扔下就扔下,跟闺女走?

“妈,我知道,丁晴一生下来就跟着你,你是舍不得大孙女。你看这样行不行,把丁晴也带着,跟小雪晓丽一块儿。文强,兰英儿,你们两口子都在呢,姐把话放这儿,小雪怎么养,丁晴我就怎么养,能信得着我不?”孙兰英把菜端上来也入座了,雪雁就只接对他们两口子说话,主要还是对孙兰英。自家爹妈的心思,她能不明白吗,给谁看孩子不是看,再说了,她一个人,爹妈其实更愿意帮她的。我帮着你们养孩子,将来老人要是让你们养,也别觉着亏了。雪雁倒是不介意给爹妈养老,但是农村的老人,还总惦记着让儿子养,得考虑到他们的心情。

“看姐你说的,我还能信不着你。爸,妈,我没意见。过了年儿,你们就跟我姐去吧,我在c市一冬天知道,我姐确实忙不过来。你们不去,也得雇保姆,那保姆可贵了,一个月二三十呢,犯不上。丁晴你们先带着,我跟文强商量好了,等地种完了,我们也进城。我接着帮我姐烤毛蛋。卖店让我爸妈过来看着,地让兰花跟她女婿帮着照看,文强隔一两天就跑一趟,差不了事儿的。”孙兰英难得嘴这么利索一回,他说要进城的时候,雪雁余光还能看见文强的手在桌子底下拽她袖子,没拽住。她这是铁了心要奔着城里挣大钱,趁着这机会就把话直接说出来。

还能顺便拉巴她妹妹,照顾她爹妈,她巴不得呢。孙家四个孩子她老大,最小的弟弟才十五,还上中学呢。就在镇上的中心校。自打卖店开起来,孙保柱三天两头从卖店往家里带东西,谁不知道啊。只不过丁家日子过得好,孙兰英对老人孝顺,都由着她贴补娘家罢了。这要是丁家老两口进城,孙家爹妈过来看店,肯定得住过来吧,小儿子得跟过来吧。那就跟搬过来区别不大了。再让她二妹两口子帮着看地,能白着人家?说是帮,能白帮不?这不就都拉巴到了嘛。

这些都不是毛病,雪雁做买卖不还拉巴文强呢嘛,想着自己亲人,这都是人之常情了。再说,她也不是要把公公婆婆赶走接自家爹妈不是。

“行。那就麻烦孙家大叔和婶子了。文强,赶明儿去你陪兰英回娘家,把我带回来那酒,多给带去两瓶,替我谢谢叔叔婶子,为了让爸妈给我看孩子,让他们多受累了。”好话谁不会说,别管心里怎么想,雪雁是一定会是明面上把事儿往漂亮了办的。

“姐……”文强脸上有点儿下不来,他到是不觉得对老丈人丈母娘好有啥问题,就是那小舅子,差不多相当于是他给养着了,费用基本都是孙兰英给拿的,他心里明镜似的,也从来不说什么。就是孙兰英突然来了这么一下,把雪雁给顶到空里,必须得接着,他觉得心里不得劲儿。那是他亲姐,他姐是挣钱了,可那钱挣得多不容易,他是亲眼见的。自己媳妇儿算计他亲姐,就觉得过意不去。

“干啥?你还不满意啊?还是觉得我跟你抢咱爸妈了?怎么滴?我还得给你留下一个呀?你小子心咋那么黑呢?老了老了还想让爸妈分居呀?那这么着,哥,嫂子,爸妈也不是我俩的,是咱大伙儿的吧,你们说说,我这么办有啥问题没有?”雪雁知道文强的心思,他能有这个心,她这个当姐的心里就很满意了,还能为难自己亲弟弟嘛。就把话引来了,直接开起了玩笑。

丁老娘让她闺女说得不好意思,什么分居不分居的,抬手就往雪雁背后不轻不重的锤了两下,丁大嫂跟着哈哈笑,丁大哥也笑,文强一听,就拿手摸后脑勺,嘿嘿笑着说自己没那么想。

“我们没意见。不过我说小姑子呀,你这大老板是不是有点儿偏心了?哦,丁晴是你大侄女,我们家丁雪丁雨是捡来的呀?你弟弟是亲的,你哥不是亲的是不?爹妈我们就不争了,但有一条儿啊,寒暑假,我们孩子也得去,不给拾掇得漂漂亮亮的,我们都不去接。”丁大嫂接着话说,半开玩笑半是真的拿孩子说事儿,也是点孙兰英呢,一样的孙子孙女,老人进城你家孩子还得跟着,别觉得应当应份。人家雪雁是冲文强,冲孩子,不是冲你。

“嫂子你这嘴,可真是。我是怕了你。你要是能舍得,干吗寒暑假啊,我一块儿养着呀。咱家直接开个幼儿园,让咱妈当园长,你看咋样儿?反正我那地方大,过年库仓里的菜用完了,多少人放不下啊?”雪雁知道丁大嫂的意思,人家不是想要孩子怎么着,就是那么一说。她这当姑的,什么时候对丁雪丁雨和丁晴两样对待过了?人家心里有数儿着呢。

“那我可舍不出去,你能舍得房子,我还舍不得孩子呢。对了,你买那铺子建好以后,那么大的咸菜铺子,一天得多少咸菜啊?你做的能供得上不?现在下面县市做小买卖的也越来越多了,都让光复路进货去,那量可是不小啊。”丁大嫂转移话题,问生意上的事儿。

“我正想跟我哥说这个事儿呢。哥,我看现在改革开放,到处都是主抓经济,要是能带着农民致富,干好了,你是不是也能往上走一走?我是这么想的,我那咸菜铺子,现在一个月光是菜得就得五千斤左右,来年市场建起来,量要是再大,一年怎么不得十来万斤。这还只是咸菜用的,还有饺子馆呢,现在没开业,还不好说卖得什么样儿。但是猪牛羊肉那些,也得用不少吧。你看能不能找个合适的村,定个试点,养猪牛羊,种经济作物,要是种葱蒜的话,早春种葱蒜,收了还能再种一茬萝卜白菜。比种大苞米挣钱多了。只要把一个试点带起来,是不是就能证明你的工作能力了?你再勤往县里省里跑一跑,别只知道傻干,咱干出来成绩也得领导能看见。”这都是捎带手的事儿,自己要用的东西,还能发挥一些副加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事儿倒是好事儿,但是万一农民真种下去了,到时候卖不掉,怎么办?”下大哥想了一下,还是有些担心。

“那不怕的,肉我用不完可以送到何家那肉铺子,他们两口子一天就能卖上十来头猪,肯定收得下。菜我用不了可以给胖姐,要不然她也是下屯收的。”守着全省最大的批发市场,都是熟人,还怕东西送不出去?何家就是市场西门跟雪雁买一样儿门市的那小两口。闷声不响的,都不怎么爱说话爱交际,跟雪雁关系却不错,老顾客嘛。胖姐那就更不用说了。

可别说都有固定的供货人啥的。雪雁是活了两辈子的人,未来经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没人比她更清楚了。现在觉得市场就不小了?这才哪到哪呀,她演过创业的剧,看过资料的,一个大型批发市场的肉类批发大户,一天出货几万斤都是很正常的。她还听一个农村出来的群演说过,他老家一个养猪户,养了三十头母猪,只卖猪仔,一年都能挣上百万,就知道那市场好不好了。

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生意只会越来越好做。

“就是,哥,你就放心大胆的干。肉我不敢保证啊,之前没接触过,菜这个我是有数儿的,别管多少菜,你放心,我全收,保证都能送出去。”文强在边儿接茬,他往c市送了一年的菜,那可不是白送的。就他这个脑子,能傻乎乎的送了菜就走吗?再说,小卖店不也得进货嘛,光复路那批发市场,他比雪雁逛得都熟。里面的摊主,不认识他的都少。秋天的时候他一车一车的送白菜,多少人都想要他那白菜呢。这是她姐用得多,也没那么些车,再一个头一年干,周围也没那么些人种菜,收上来的就不多。雪雁要是不跟丁大哥提这事儿,他自己都想着再包上几十亩的地种菜呢。同样的一亩地,种经济作物,一年顶种玉米三年的。还是少说。就是累点儿。

可累,对于农民来说,算事儿吗?只要能挣钱,原意干的多了去了。

“你俩这么说的话,那我就有数儿了。过了年儿我就得安排了,晚上人家种子就都准备上,来不及了。先找个小屯子试试,七月份第一批葱蒜就能收,到时候就能看出来什么成色了。行啊,往后哥可就指望你们啦。来,走一个。”丁大哥挺高兴的,从小到大,都是他照顾弟弟妹妹,这回真要是像雪雁说的那么顺利,搞不好自己真能往上走一走。现在一切以经济为先,谁能把经济搞好,那就是最硬实的成绩。

文强拿起杯跟他哥碰杯,丁老爹也跟了一个。孩子们讲的都是正事,大事,还都是让看到光明前景的大事,当老人的,心时那个敞亮劲儿,比喝两斤老白干都痛快。

日子是向上走的,人的心气儿就高,人也鲜活,整个丁家过年的气氛就很足。一直到年前,该走的礼都走完了,该串的门子也都走过了。雪雁是离婚归家的闺女,不适合走门串户,正好图个清静,在家里看孩子,给孩子们做做衣服,做做饭什么的。让丁老爹丁老娘老两口出去应酬。

腊月二十八,雪雁正给家里三个小姑娘做头花儿,家里买了电视,小姑娘们喜欢电视剧里黄蓉的装扮喜欢得不行,那就做嘛。到公销社扯了花布回来,还让文强特意去县城的布庄给买的纱布。雪雁在家里给小姑娘们做古装。老两口串门子去了,文强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孙兰英在前院看店。小风小言去大舅家跟丁雨玩了。后院就雪雁带着小雪,丁雪和丁晴。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