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盛世中华> 二百六十五章 聋哑人的妙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百六十五章 聋哑人的妙用(2 / 2)

“将军,铸炮组人员短缺之事,我一直都在寻思,倒想出了一个法子来。你看这样行不行……”彭泰咬了咬牙,看着梁纲皱在一起的眉头,定了下心将自己想出的那个法子道了出来。

“聋哑人?”梁纲两眼一睁,眉头飞挑,惊讶的看着彭泰。

“将军,用聋哑人放心啊。”彭泰继续说道。“这些人不管是天生的还是后事造成的,地位都当卑下,不为人所喜……”

在彭泰的一番言语中,梁纲心底也开始了思量,“确实有道理。”聋哑人虽然不常见,可那是对比正常人来说的,就人口数量而言他们还是有那么一批量的。这些人地位比较起正常人来无疑要低上许多,若是生在富贵豪门人家也就罢了,可要是生养在平民百姓家,怕是连能吃饱穿暖都是一种奢望。社会地位卑下的同时,生活质量又能好不到哪儿去?

自己若是能把他们收入军中,暖衣热食供着,还愁他们不给自己卖命吗?而且因为素来受人漠视和蔑视,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养成喜动爱热闹的xing格,沉静无名的工作正适合他们干,铸炮组甚至是火枪组和火药组,都是他们的。

“好嗷——”就这么办。梁纲拍案一声叫好,心思闪动间,就拿定了主意。一指彭泰,“这件事你立刻去办,越多越好。”

“是,将军。”被同意了?!彭泰精神一振,一股喜悦从心底涌起。他可是知道梁纲为此事有多愁的,刚才看到梁纲默不做声还以为没戏了呢,没想到……

高声应下后,彭泰兴冲冲的走出了大帐。自己为将军想出了这个法子,如果结果真的能解决掉这一难题,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可就……达了。

当然,彭泰也知道,自己如果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红巾军也同样会更加的达点,自己的前途同样会更加的无量点。

大帐中,梁纲有些兴奋地坐不住了。如果事情真的能顺利解决,那就太好不过了。

他的心中有一种预感在翻涌,这件事真的能解决!

………………

两天后,天门沉湖。

陈达元带着破烂的水师营回来了艘大沙船,十五艘护卫船,汉阳府那还留有八艘。(交通艇不算)

始终火热的烫的李家造船厂现在更加的沸腾了,早准备好了的数百名船匠和更多的帮工整齐的等候在各自的岗位上。一回到这里,赤军号等四艘大沙船就立刻开进了船坞,其余的十五艘护卫船也各找各位,那些船匠、帮工当即一涌而上。

水师营出战之时个大型船坞就腾空了出来。因为梁纲知道,与汉阳水师、岳阳水师的一战,水师营必有损伤,特别是四艘大沙船,惹人注目下极有可能要遭受到清军的集中打击。所以先把船坞空出来,也好回来了就立马进行修补。

而剩下的那些护卫船就用不着这样,它们个头虽然也不,但要修补也不一定非要用这般专业的船坞。“穿池引水”,只需要看船只大挖出一个池子,船进去后再把池口堵上,将池中的水抽乾,便变成“乾船坞”可以修船了。

“乾船坞”配合上滑轮吊车和李家造船厂所用的桥式起重机,修起百十吨重的船来并不会非太大的工夫。

这其中,桥式起重机还是梁纲‘明’的呢。陈广亮传过来的是欧洲畜力驱动转动臂架型起重机,这与二十一世纪梁纲见过的起重机有很大的不同。于是便有了桥式起重机的提前问世,虽然梁纲只是凑了个嘴上的工夫,草图都画得歪歪扭扭,主要工作还是造船厂的老师傅们摸索出来的,但这并不能否认他这个明者的重要xing。

一天多的时间已经足够船厂准备好十五艘护卫船的位子了,虽然这些“乾船坞”没有正儿八经的船坞来的好用。

十九艘战船修补中,八艘新的七八十吨级的护卫船也逐渐的接近完工。这是李家造船厂在四艘大沙船主体建筑完工之前接的活,给襄阳义军所做的。

为了应对汉江北的清军,襄阳义军早早的就组建起了自己的水军。他们把襄阳水师营当初沉没的十二艘战船全部都打捞了上来,一阵子修补完善之后就当成了自家的宝贝。再加上他们沿江收集到的一批大船只,其水师规模,单论人数要远过红巾水师营。

这些日子来,在抵抗江北清军和西线清军的时候,这支水师出了很大的力,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是王聪儿依旧自感力薄,梁纲也感觉襄阳义军的这支水师正规战船太少,所以就答应了给她建造这八艘护卫船,以增强其水面力量。

天门县衙,书房。

陈诗、王邵谊、李元清、陈明堂、陈达元等人齐聚一室,你一言我一句的在讨论着红巾军新式战船这一问题。

武昌水战表明,梁纲之前依靠船大炮多打天下的想法很有些不适宜,至少在这条长江内是有些不适宜。

床弩火箭的出现,让梁纲自己推翻了自己的想法。当回旋余地无法增大,当炮击准确度没有得到实质xing提高的情况下,‘船大炮多’这一思想只能暂缓实行。

现阶段在长江内混的他们,需要的不是赤军号这样的多炮大沙船,而是一种更加灵活、更加快、更加坚固的船型。

“灵活、度”,这两个特征是他们这群人主力思考的方向,因为更加坚固这一条是那些造船工匠们需要思考的,比如用什么木料,厚度多少,而不是他们这些造船的外行来动脑子的。

“叔父所言的车船,我看最好。有轮胜似帆桨,船板上平,亦可多载弩炮。”李永成看着手中的车舸图怎么看都觉得满意,旗帜鲜明的站到陈诗这边。

“车船虽好,却太过依靠轮桨,彼处虽有护车板挡防,但之前仅是来防备箭矢,又如何承的起现今的重炮强弩?届时只要一炮一弩击中,护车板就当粉碎如糜,轮桨也随之溃毁,行船便会动力大减……”反对陈诗的主力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儿子陈明堂。

自幼跟随父亲长大的陈明堂就一般的儒生而言,稳稳当得起‘见多识广’四字。就如现今他们讨论的这个车船。早在南北朝时,已有它的记录。唐代以展,宋代而兴盛,直到陈友谅时期也曾使用车船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大战。到了明朝中叶以后,卢崇俊还造出了多种型式的车船——“静江龙船”。造船的“车轮舸”图,还是时常的可以看到,可到了清代这东西就销声匿迹了。

非是陈诗博闻广记,又生xing喜爱收集古书残本,藏有“车轮舸”图,今天他们就算是知道‘车船’也拿不出个办法来讨论。

“那在上面加个风帆也行啊,看着样式,轮桨上面再加一层长桨也能成啊!”李永昌丝毫不懂这个,他嚷嚷的东西也只有他自己听。

车船或许可以加上风帆,但是绝加不上长桨,那样的话整个船单是底层就要三层(水密舱壁),明显不可能。

陈明堂的观点所有人都无法反驳,谁都清楚,越是精巧精密的东西就越不顶摔,这个道理是相通的。车船的最先进之处也正是它在这个时代的最薄弱处。

就像是欧洲海战中每个指挥官都最爱的t形战术一样,让自己的船舷炮对准对方的船尾。就是因为船尾是一艘战舰上最薄弱的地方,许多高级船员和船长的休息室都布置在这个地方,而且因为要采光所以就留下了许多个窗口,对于炮弹来说那个地方就是个到处都是蜂眼的马蜂窝,运气好的话,一炮命中就可以横穿整个船身。(从尾到头,竖着的)

还可以举个例子,最早出现的蒸汽轮船,也就是名轮船。为什么变不成战舰?不就是因为那俩轮子太显眼了。一被命中,就是一船人的杯具!

“我看还是把意见报到军前吧,请将军定夺。”王邵谊开口了,三次了,这样的辩论都三次了,谁也说不服了谁。那索xing就交到上面,让梁纲却决断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