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华夏立国传> 解释为什么北府治下黄河泛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解释为什么北府治下黄河泛滥(1 / 2)

老曾查过资料,黄河从西汉时期。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起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止一百八十年中,黄河决溢了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并且决后往往听其漫流,历久不塞。决溢所造成的灾害很大,泛滥所及往往达好几个郡,好几十个县,坏官亭民居以数万计,浸灌良田至十余万顷。当时下游濒河十郡,每郡治堤救水吏卒多至数千人,岁费至数千万。可见西汉一代的河患是很严重的。

而从东汉末年开始,自王莽始建国三年决后不塞,隔了将近六十年之久,到东汉明帝十二年(公元69年)夏天,才发动了数十万劳动人民,在我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师王景的主持之下,大致按着始建国以来的决河经流,从荥阳(故城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到千乘(故城在今山东旧高苑县北)海口千有余里,大规模地予以修治。到第二年夏天,全部工程告竣(西汉以前黄河在今河北境内入海,此后即改由山东入海)。从此以后,黄河出现了一个与西汉时期迥不相同的局面,即长期安流的局面。从这一年起一直到隋代,五百几十年中,见于记载的河溢只有四次:东汉一次,曹魏二次,西晋一次;晋末一次,河水冲毁城垣。到了唐代比较多起来了,将近三百年中,河水冲毁城池一次,决溢十六次,改道一次。论次数不比西汉少,但从决溢的情况看来,其严重程度显然远不及西汉。就是景福二年(893年)那次改道,也只是在海口地段首尾不过数十里的小改道而已。

但是为什么东汉到唐这段时间为什么黄河灾难这么小呢?有学者提出,这是因为东汉年间黄河上游由农变牧,而北魏开始又由牧变农,两者对水土保持不一。由牧变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所以造成了黄河下游水灾严重。

暂且不论这个观点是否真的正确,老曾以个人的立场表示赞同。老曾不是历史学家,没有去考证这些,所以觉得有理就认同这个论点,后面的问题也都是基于这个观点。

从北府立府以来,主角从凉州收集了上十万的河西鲜卑,迁至北地郡(今宁夏/甘肃平凉地区),而且由于设郡县制度,开始由牧转农,或者半牧半农定居下来;然后又从漠南、漠北迁了数十万拓跋鲜卑、匈奴等部族到朔州朔方地区和雍州上郡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河套地区和陕北地区,也开始半牧半农地定居下来。而在关陇地区,尤其是秦、雍州,做为北府的精华所在,除了从青海等地东迁了数十万羌人,还从关东迁入了大量的流民,足有上百万,人口相对历史上的前秦更加集中,数量也更多。这些都在书中的章节提及过。

相对历史上的同时代来说,北府河套、陕北、银川、平凉、关中等地区的农耕人口可以说达到了一种顶峰,就是历史上后来极为强盛的北魏也有所不及。

但是基于上述的那个观点,北魏时期这些地区的农耕人口逐渐增长为后来的唐朝黄河泛滥埋下祸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