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汉族反击战> 第72章 1 最初的试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2章 1 最初的试探(2 / 2)

在经过贞观之治后,唐朝的国力开始迅速得到增强。唐太宗开始屏弃了昔日“四夷自服”的外交政策,转而采用强硬的对外扩张政策。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唐太宗亲率十万大军进击。当时高句丽可是举国一致奋勇反抗的,唐军进展并不顺利。不过句丽尝到了跟大国为敌的滋味,在消耗战中,高句丽的国力因之而大大削弱,从而减轻了对新罗的压力。

不过朝鲜半岛还有另外一个政权。百济在唐军进军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的军事行动,相反又连夺十数城,从而切断了新罗赴唐的贡道。这时,太宗病逝,唐遂从高句丽撤兵。汉族对外的战斗大多是失败的,即使是强盛的朝代。这并不奇怪,以后还多着呢!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立即出兵,而是循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此时,正逢倭国使臣来朝,高宗乃赠倭王玉玺书,令其援助新罗。但是唐朝对东方四国的关系并不了解,倭国与百济关系原本胜于新罗,加之公元六五三年八月百济与倭国“通好”之后,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倭国不可能援助新罗。百济见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

那是一个明媚的春日,一个青年带着菲薄的礼品来到大唐中国的国都长安,长跪于玄武门外,双手高举着用鲜血谱写的国书,高声讼着:“新罗危急,请天朝发兵!”

想当年,吴国灭楚时,申包婿就是站在秦国的宫殿上,号哭了七日七夜,感动得秦王发兵,帮助楚国复国。这一招对中国人向来很灵。

新罗告急,新罗太子亲自赴长安请兵。富庶的中国人向来喜欢帮助邻居,打报不平,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了。这回唐朝的面子是过意不去了,天朝大国的面子总是要的,高宗决意于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派左卫大将苏定方统水陆军十三万出兵百济,以解新罗之危。

十三万在当时是个什么意义?恐怕东方四国的军队加起来也没那么多。

苏定方的大军自山东省胶州湾的城山头出海,进军百济。十三万大军渡海作战是个什么架势?“船帆千里,随流东下。”新罗王命太子法敏率军船百只迎苏定方军于德物岛。苏定方令太子法敏自领新罗军,于七月十日在百济南部与唐军会师,共破百济。新罗武烈王闻讯既率军五万与唐军会师。

诸位当然可以想象,那小小的百济军兵力远远不及唐朝与新罗的联军,当然一战而溃。苏定方率军进至百济王城,百济义慈王不敢抵抗,开城投降。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七月,百济为唐军所灭。苏定方留中郎将刘仁轨等驻守百济王城,自押俘虏回国。

百济即亡,但百济将军武王从子鬼室福信与浮屠道深等人率部死守周留城,誓死抵抗唐军。同时,鬼室福信为迎回以前赴倭国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谴使去倭国,同时向倭国乞师求援,并献上战争中俘虏的唐军百余人。此事说明,那高丽人当时也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当时在倭国,正值实行大化改新,实行新政时期,国内矛盾重重。旧豪族勾结古人大兄皇子反对改革,改革派的核心成员如苏我仓山、田石川麻吕被怀疑图谋不轨。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改革派虽然对敢于反对的人坚决予以镇压,但仍深感地位开始不稳。与此同时,百济的覆灭,对倭国的来说,也是极其重大的损失。如果听任百济亡国,则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部清除。而且,同时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于齐明六年(公元660年)十月,倭王下诏允诺出兵援助百济并送王子丰回国。

看来中倭两国要真的见上一见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