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重生大时代之1993> 第589章,拍纪录片(求订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89章,拍纪录片(求订阅!)(2 / 2)

听说有些地方的口嗨王者衣服都被冲破了,头发都被冲乱了,家里的玻璃窗都被扔了石头。</p>

看到这些报道,老男人感叹,还是这年代的人有特色,大家思想上高度统一、爱国、纯朴。</p>

这种纯朴,或者也叫愤青!</p>

要是搁后世?</p>

你去看看,键盘侠月薪人均百万,哪里出了点事,都是递刀子的多。</p>

当然了,这里面很多人也是被社会生活压力逼得,只能到网上找找乐子发泄发泄,其实过得都不容易。</p>

张宣连着翻了20多份报纸,相比较而言,酸的还是少数,唱赞歌的才是主旋律。</p>

他现在已经见惯了风雨,什么都看开了。面对这些小打小闹、不痛不痒地批评,也是澹澹笑之。</p>

新闻联播来了!</p>

那个男人这次霸占了10秒钟!</p>

“本台消息,我国着名作家三月获得了雨果奖,成为了国内首个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人....”</p>

主持人西装革履、精神饱满、字正圆腔地念叨着,背景再次展现了张宣的半身像和一本“发条女孩”。</p>

邵市。</p>

新闻联播是文征每天必看的节目,他能从这里面嗅到很多不同寻常的东西。</p>

守在电视机前看完这一幕,文征忽然开口问旁边的妻子:</p>

“这是第三次了吧?”</p>

廖芸盯着电视上的半身像,用确认地语气说:“是第三次上新闻联播。</p>

前面有两次。一次是他的新书哈利波特和发条女孩引起轰动的时候,第二次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时候。”</p>

文征点点头,罕见地发表看法:“了不得。”</p>

随后文征想起什么,又问:“婷婷跟他怎么样了?”</p>

有些话不能跟丈夫明说,廖芸只得叹口气:“就那样吧,你女儿是个死心眼,一心扑在张宣身上,我也不知道她像谁?”</p>

文征听了没做声。</p>

廖芸稍后又直直地看着电视说:“老文,我才40岁出头,要不我们再生一个吧?”</p>

文征知道妻子说的是气话,伸手拍拍她手背,还是没吭声。</p>

…</p>

“雨果奖!”</p>

温玉放下报纸,对李文栋说:“了不起!真是了不起!这算是咱中国第一了吧?”</p>

李文栋点头又摇头:“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张宣早就第一了。</p>

但想做到公认第一,这人心呐,难!”</p>

温玉问:“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张宣的场景吗?”</p>

李文栋说:“记得,在香山公墓咱爸坟前,那天还下细雨,我印象深刻。”</p>

温玉又问:“你有想过当时认识的少年会走到这一步么?”</p>

李文栋回答:“有想到。”</p>

“哦?”</p>

温玉好奇:“说说你的看法?”</p>

李文栋伸手摸摸茶杯,认真道:“我当时对他的印象特别好,有两个原因。</p>

一个是老头子到死都记挂着他的手稿,这可以理解为“风声”勾起了我爸的那段战场岁月。”</p>

温玉问:“第二个原因是什么?”</p>

李文栋说:“陶歌。”</p>

温玉眼睛睁大几分:“陶歌?”</p>

“对,陶歌。”</p>

李文栋说:“我比陶歌大8岁,咱们在一个院子生活了几十年,也算是从小看着她长大的。</p>

她的脾性我很了解,说一句眼高于顶都不足以形容她的骄傲,一般人入不了她的法眼。</p>

但当时张宣和陶歌的站位、当时陶歌介绍时说是她弟弟,我就明白,陶歌很看重他。</p>

而张宣的家庭背景摆在那,能让陶歌如此欣赏的自然是才华。</p>

所以张宣有如今的非凡成就,我是非常意外,却也不意外。</p>

天才么,历朝历代总会出一些的。”</p>

温玉在脑子里回想一番当时坟前的光景,好像是这样,接着凑头过来问:</p>

“你说陶歌会不会对张宣动心了?”</p>

听到这个问题,李文栋情不自禁笑出了声。</p>

温玉推他一下:“别顾着笑,说说。”</p>

李文栋喝口茶:“这有什么可说的,没必要说。</p>

她天天跟张宣处在一起,现如今正式工作都挂职了,天天帮着张宣打理事情,不是说明了很多问题?”</p>

温玉问:“那陶叔他们?”</p>

李文栋侧看她:“陶叔和婶子应该是还没往这方想吧。</p>

毕竟那些年陶叔和婶子一直在外地工作,隔几年就要换个地方。</p>

陶歌从小就跟他们分开居多,是陶爷爷一手带大的,没我了解陶歌是完全有可能的。”</p>

温玉问:“那你觉得陶歌和张宣?”</p>

李文栋摇头:“没可能。”</p>

温玉问:“为什么?。”</p>

李文栋说:“有3个原因。一是张宣的红颜知己有好几个,这是陶歌顾忌的点。</p>

二是家庭背景原因。</p>

至于最后一个...”</p>

温玉接话,“最后一个原因你是想说张宣不一定对陶歌有心思对吗?”</p>

李文栋点头又摇头:“不是不一定,是一定没对陶歌动心思。”</p>

中大。</p>

高校长刚放下电话,想了想,又拿起听筒打给了张宣。</p>

“老师。”</p>

张宣很意外,不是已经道喜了么,再次打过来,估计是有事。</p>

“张宣,你在学校吗?”高校长温和地问。</p>

“在。”</p>

“听说央视要给你拍记录片,是真的吗?”</p>

消息还挺灵通...</p>

张宣没隐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即就说:“我也是刚不久前才接到电话。”</p>

高校长迫不及待地问:“你的意思呢?”</p>

这么上心的?</p>

张宣琢磨一阵,道:“我已经答应了。”</p>

听闻这话,高校长松了一口气,随后笑着开口:“张宣,老师这里有个不情之请。”</p>

这才对嘛,无利不起早。</p>

不然今天这高校长脑子烧了?怎么这么关心拍纪录片的事?</p>

张宣沉吟些许,随后道:“老师您说。”</p>

高校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说了:“拍纪录片是大好事,学校会全力配合你。</p>

但老师也有私心,就是啊,就是你们拍摄的时候啊,能不能从侧面多拍一些学校的风貌?”</p>

懂了!</p>

张宣瞬间懂了!</p>

这是希望自己帮学校做广告。</p>

毕竟纪录片是要在央视播送的,收视群体是全国人民。</p>

多拍拍中大,那肯定会无形中提升中大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知名度,这纪录片里面的印象就显得非常关键了。</p>

张宣几乎没有犹豫:“好,我是中大人,这是应该的。”</p>

“诶!....”</p>

听到这话,高校长彷佛年轻了几岁,发自内心的高兴。</p>

ps:求订阅!求月票!</p>

</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