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四百章 前尚服跑路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章 前尚服跑路了……(2 / 2)

“不是杨玲所有,难道说?”</p>

顾三审深吸了一口气。</p>

胡遁耸了耸肩,什么都没有说话。</p>

顾三审拿过锦帕,命人牵过马,直奔向新街口,找到了被安全局控制住的尚服王秀英、杨玲,没有任何客套,直接抽出刀,当着两人的面砍断桌案,之后丢出锦帕,厉声道:“说清楚,这锦帕是谁的,敢说一句谎话,形如此案!”</p>

王秀英、杨玲只不过是寻常宫女,哪里见过这种架势,顿时吓得面色惨白,听清楚问题,看清楚锦帕之后,想都没想便交代了。</p>

“这是前尚服吕珊临别时给我的礼物。”</p>

杨玲连忙说道。</p>

顾三审握着刀柄,上前逼问:“前尚服,什么意思?”</p>

杨玲被吓傻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倒是王秀英连忙解释道:“三日前,吕尚服因身体不适,已经得到恩准离开内宫了。”</p>

“什么?!”</p>

顾三审怒火升腾,感情自己还是晚了一步!</p>

“吕珊是哪里人?”</p>

薛夏连忙问道。</p>

王秀英、杨玲对视了一眼,皆是摇头。</p>

王秀英有些畏惧地说道:“吕尚服素日里沉默寡言,很少谈及自己的身世。”</p>

顾三审眼神凌厉,确系两人没有撒谎后,对薛夏道:“去通知王钺,马上调阅前尚服吕珊的档案,我要知道她是何许人!”</p>

“遵命!</p>

”</p>

薛夏亲自入宫传话。</p>

顾三审在命令王秀英、杨玲不准泄露半点消息后,安排人让她们回宫,自己则带人赶往后湖。</p>

朱允炆正在垂钓,一旁的鱼篓里依旧空空,倒是骆颜儿等人都有所获,更可恶的是马恩慧,提着巴掌长的一条鱼在自己身旁晃来晃去,时不时说着若有所指的话。</p>

鱼漂陡然一沉,随后泛出波纹,鱼线被拉动,朱允炆拖动着鱼竿,待感觉鱼儿已咬紧之后,便用力拉出,一条肥美鲈鱼便飞出水面。</p>

“鱼上钩了。”</p>

朱允炆很是满意。</p>

“皇上,安全局指挥史求见。”</p>

双喜低声禀告。</p>

朱允炆转身看去,只见顾三审站在远处并没有过来,便将鱼竿交给双喜,走向顾三审。</p>

挥手止住想要行礼的顾三审,朱允炆说道:“看你神情,怕带不来什么好消息吧。”</p>

顾三审苦涩地点了点头,又想请罪。</p>

朱允炆皱眉道:“少来这一套了,说正事吧。”</p>

顾三审将调查过程与结果禀告清楚后,忧虑地说道:“前尚服吕珊很可能是察觉到了神宫监有变,才知事情已不可挽回,这才匆匆离开皇宫。”</p>

朱允炆沉思了下,严肃地说道:“安排人调查与追索吕珊,另外看看吕珊是何时入宫,对照神宫监掌印太监、掌司等人入宫时间,若相近,则将内宫中这段时间内入宫的人员全部罗列出来。”</p>

没有共性,他们是站不到一起的。</p>

在这些人背后,一定有类似的经历或企图。</p>

这是朱允炆的判断。</p>

顾三审连忙答应,匆匆去布置。可还不到半个时辰,顾三审再次求见朱允炆,并递上了茹瑺自山西发来的加急密信。</p>

面对太后、皇后等人埋怨的目光,朱允炆也只好干笑着转身去查阅信件。</p>

当看到杨溥给茹瑺提出的方案之后,朱允炆也不由地暗暗佩服。</p>

借北元压力、可能出现的战乱与兵灾,以外部力量打破移民困境,说到底是利用人趋利避害的天性。</p>

这一点完全可行,也谈不上欺民。</p>

事实上,山西大同可以说是中原门户,大同有警,则天下皆惊,大同被破,则中原危矣。所以大明王朝极为重视大同防线。</p>

元末时期山西虽然没多少战乱兵灾,但在明军进入山西后,却有不少人受累于战乱与兵灾。</p>

没办法,明朝要赶走北元残余势力,那就需要继续打仗,兵源不够,那就只能抓壮丁了。粮草辎重也需要大量的人手,你们受累,老汉咋啦,不一样去推车……</p>

为了保障大同安全,山西自南向北迁移了不少百姓,为的不就是方便打仗,方便搞后勤。</p>

现在虽然是太平日子,但山西百姓们,是不是应该有居安思危的觉悟。</p>

也许,是时候搞搞舆论战了……</p>

ps:</p>

有读者朋友留言,说写历史文可不可以不写阴谋。</p>

惊雪需要解释下,无论是燕王的野心,还是宁王的渴望,齐王的诅咒,周王的阴谋……等等,绝不是惊雪信口胡编,而是有着历史依据的。</p>

明初本就是一个阴谋遍地的时期,绕不过去,因为他们是藩王,而藩王关系的处理,又是重点。</p>

所以,阴谋还得有。但这个世界,要有光。</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