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七百九十六章 让皇上下罪己诏(二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九十六章 让皇上下罪己诏(二更)(2 / 2)

朱允炆摆了摆手,说:“朕会想办法,告诉府尹,放了那些百姓吧,谁抢了煤炭,把钱补上,盖不追究,打人的,赔偿些许医药,剩下的代王来补。”</p>

暴昭、侯泰领命而去。</p>

朱允炆看着朱桂,问:“许多煤炭都堆在山东与河南没运过来,是吧?”</p>

朱桂点了点头:“原本可以运过来的,但自十月份起,天寒地冻,京杭大运河自淮安以北诸多路段,都被冰封或半冰封,根本过不来船只。”</p>

“有煤炭就好说,没办法走漕运南下,那就在北方征调海船运输煤炭吧。琴岛、安东、天津等地,有不少船只,让他们担负起来运煤任务,应该不难。”</p>

朱允炆拿定主意。</p>

朱桂犹豫了下,提醒道:“皇上,这些港口也结了冰啊,尤其是天津港,听说海外都结冰三里,怕是没办法南下。眼下唯一可行的,还是自北面推来或驮来煤炭。好在有混凝土道路,积雪融化也不耽误走人或毛驴,总还是可以弄来煤炭的。”</p>

朱允炆也知道,但商队走陆路到京师,耽误的时间太长,成本也高,加上天太寒冷,即便是化冻了,混凝土道路也难免结冰,人难走,驴、马也难走。</p>

“你给其他煤炭商人传个话,让他们加快运输煤炭,务必在半个月内,形成稳定的供应。若他们自认为做不到,就告诉朝廷,朝廷派人帮他们运输。”</p>

朱允炆等不了。</p>

京师乃是天下根本,这里乱不得。</p>

朱桂领命离开不久,水师副总兵陈挥、参将耿璇就被传召入殿。</p>

朱允炆的命令很简单:“打开海路,运输煤炭。”</p>

困难是有的,但不是不能克服。</p>

东海冰封了,那就炸开,大明有的是火药。浮冰危害船只,那就用大竹竿砸,用手榴弹炸,把大的浮冰砸碎,不信开不出一条水道。</p>

只要火药够,山都能削了,何况是海上并不厚实的冰层,琴岛、天津附近又不是东北,不太可能有半人高的冰面。</p>

陈挥、耿璇领命后不敢耽误,考虑到冬日走海路北上太过困难,两人只好带匠人乘马车出京,赶往山东等地再征调船只,准备海路运煤。</p>

明代人并不知道天气为什么会如此寒冷,也没有精确的天气预报,对自然现象的变化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但他们知道皇权天授,知道天人感应。</p>

天子天子,解释过来就是皇上有两个爹,一个是本生爹,一个是老天爷。很奇怪,本生爹出了问题找儿子麻烦的没几个,但老天爷出了问题找天子的却很多。</p>

御史弹劾愈演愈烈,一个个都恨不得朱允炆跪到祭坛前面,给老天爷认个错,自己骂自己几句,如果投入点感情的话,还可以扇自己几巴掌,哭几声,总而言之,你有错,不,是你有罪。</p>

另外,迁都这件事是不是要搁浅了啊,老天爷都给你赤果果的明示了,你再建造下去,以后出了什么问题,可都是罪加一等啊。</p>

稀奇古怪的奏折一封接一封,说到最后,就连大儒方孝孺都站了出来,劝说朱允炆要不去祭拜下天地,和老天爷商量商量,让他给你点面子,别那么冷了?</p>

朱允炆气得直哆嗦,这都什么跟什么,西伯利亚的寒潮怎么过来的,自己还不清楚吗?你们这群家伙,一个个就是盼着我出丑啊,行,咱就不写,看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p>

要人命,在朱允炆怒斥方孝孺的第二天,南京又飘起了大雪,看这架势,朱允炆的罪过又增加了不少,于是乎,礼部官员,吏部官员,都察院官员纷纷上书,就为了劝说朱允炆:</p>

写个罪己诏,为了天下。</p>

朱允炆不认为自己有罪,自然是不会动笔写文章的,可活久见,礼部侍郎陈性善竟然给朱允炆写了一份草稿,文笔飞扬,情感充沛,还带着深切的自责与懊恼。</p>

这应该是犯了什么大的错误了,要不然写不出来如此深切的文章,朱允炆坚定地这样认为,所以安排刘长阁去陈性善家里坐了坐。</p>

雪不停,天又冷,京师人的脸上露不出来笑,虽然朝廷在第一时间稳定了煤炭供应,但谁都清楚,若天一直如此酷寒下去,时不时还送点雨雪,那熬过这个冬天可不容易。</p>

82</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