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九百六十七章 地圆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六十七章 地圆说(2 / 2)

赵庙子呵呵说:“都说天圆地方,可国子监有些言论却颠覆了以往认知,他们说不仅天圆,而且还是地圆。”</p>

张琅噗嗤笑了,摇头道:“地圆?如此荒谬的话是怎么出现在国子监的,我可是听说那里是最厉害的学府,如今听来,不过是华而不实。”</p>

张玉皱了皱眉:“天圆我们是知道的,如同一个锅盖,可地圆之说是否太过夸张,若地圆,我们又岂不是生活在圆球之上,如此的话,怎么能不跌落在天空里?”</p>

赵庙子连连点头:“是啊,这种言论确实古怪。但国子监的学说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他们的依据是赵友钦的《革象新书》。”</p>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p>

“赵友钦?这个名字好像哪里听到过。”</p>

张玉思索着。</p>

赵庙子笑着说:“这赵友钦乃是赵光义十三世子孙,生活在元朝时期,洪武年间,宋濂宋先生还给其《革象新书》写过序。”</p>

张玉恍然,询问:“这《革象新书》与地圆有何关系?”</p>

赵庙子见也无其他事,便娓娓道来:“我们现在不是有望远镜吗?据说是皇上所制,而有人追问皇上时,皇上却说是受《革象新书》的影响而提出的。那本书里,确实记载了小孔成像,光、距离与视野的论述。国子监做过实验,证明了《革象新书》中记述的内容并无差错。”</p>

张琅看向张玉脖子下面的望远镜,难不成如此神奇的存在竟与赵友钦有关?不过这与地圆有什么关系?</p>

赵庙子看出了张玉、张琅等人的疑惑,笑着说:“《革象新书》中诸多论述都是无误,但在其中有一段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地圆说,这才引起了国子监上下重视。”</p>

“哦?”</p>

张玉很是好奇。</p>

赵庙子清了清嗓子:“我也翻看过《革象新书》,尚记得其中论述,你们且听听:地体虽浑圆,百里数十里不见其圆,人目直注,不能环曲。试泛舟江湖,但见舟所到之处隆起,而水之来不见其首,水之去不见其尾。”</p>

“洞庭之广,日月若出没其中,远山悉在环曲下,不为障也。测北极出地高下,及东西各方月食之时刻早晚,皆地体浑圆,地度上应天度之证……”</p>

张玉有些震惊,张琅也惊愕不已。</p>

若是在陆地上,张玉定会驳斥赵友钦的言论,可连续远航,行于海上,确实如是赵友钦所言。不信抬起头看看,在毫无遮拦的海面上,远处确实是一条“环曲”,似乎证明了地面并不是方的,而是圆形的。</p>

赵庙子长叹一声:“事实上,国子监每一个学说背后都有着众多依据。就连这地圆说,也有监生翻出了不少前人论证,诸如汉代张衡在《浑天仪注》中记载‘浑天如鸡子,地如蛋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p>

“就连春秋时期的曾子也曾发问,如诚天圆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还有元代郭守敬在制作《授时历》时,发现了经纬差异,也佐证了地并非是平的……”</p>

张玉连连点头:“国子监的学说皆有依据,这是好事,虽说我们并无法理解地圆说,可就从水师来看,地圆说明显更符合我们的观察,只是,如何解释我们生活在圆球上,反而不掉落到虚空之中?”</p>

赵庙子摇头:“我离开国子监的时间太早,并不清楚后续的争论,也不清楚此事有没有定论,但据我所知,国子监没有确定的学问,都会一直研究下去,等我们回去之后,说不得已经有了结果。”</p>

张琅想到了什么,突然问:“皇上可支持地圆说?”</p>

张玉也看向赵庙子,很想知道这一点,只要朱允炆认定的,那就一定是对的。</p>

赵庙子无奈地说:“皇上即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地圆说,似乎很欣赏这种争论,并希望一切拿出证据来说话。已经有国子监的监生去调查各地日食、月食,通过时间差,证明大地至少不是平的。”</p>

张玉看向大海,深深吸了一口海风:“或许,皇上早已看穿了一切,只是太过惊世骇俗,才放任国子监先行争论吧。一个能知晓南美洲存在的皇帝,不可能不知晓大地是圆是方。”</p>

张琅、赵庙子等人凝重地点头。</p>

没有人知晓朱允炆从哪里得到了南美洲存在的消息,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得到了那些神奇的农作物,但航行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所有人,朱允炆一眼看穿了千万里,他是一个先知般的帝王……</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