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院试(加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六十六章 院试(加更)(2 / 2)

……</p>

进入考场,与县试和府试不同,城中有名的儒生都在里边等候。</p>

院试时,涉及功名,为防止有人替考,会由本县廪生监察自己所保考生,以确保全都是本人参考,若出现什么偏差,廪生也要跟着受过。</p>

有认保而无派保。</p>

考生互保人数仍旧是五名,需要一起等候廪生辨认和签押。</p>

明朝院试与县试、府试相同,仍旧只考一场便发案,并无覆试,两篇四书文的优劣决定成败。</p>

朱浩与袁汝霖进场后,同为本县一名叫胡科的老廪生认保,这老廪生眼睛好不好使都难说,不过这个时候朱浩也见到了本省提学张邦奇。</p>

这已是张邦奇在湖广提学上的第二个任期,年不过三十出头,保养得很好,看起来像个年轻的教授。</p>

斯斯文文,一股学术范儿!</p>

令朱浩惊讶的是,张邦奇居然戴着一副自己交给苏熙贵销售的眼镜,此时眼镜架在鼻梁上,多了几分文绉绉的气质。</p>

只是大多数考生都非常好奇,根本不认识眼镜是何物。</p>

“本县士子朱浩,祖父朱明善、父朱万功,锦衣卫军户出身……”一旁县礼房一名典吏指着朱浩进行说明。</p>

胡科看了朱浩一眼,点头表示确认,心想这个不用认,一眼就能看出来,来考院试的孩子中以其年岁最小。</p>

换作普通军户家的孩子,张邦奇或还要求证一下是否为余丁,但锦衣卫……那就不一样了,锦衣卫出身如果不是余丁的话,谁舍得把拥有继承权的孩子弄来考科举?</p>

这不是舍近求远么?</p>

一批人验证完毕,朱浩与袁汝霖进入甲子号考棚,这是朱浩继府试后第二次来这考棚考试,因为院试时不需提座号,考生座次分配基本是以报名顺序来确定,而朱浩和袁汝霖作为王府中的孩子,报名都比较早,考号自然很靠前。</p>

……</p>

……</p>

太阳出来很久了,考试仍旧没有开始。</p>

这说明院试搜检和认保的过程比较繁琐,甲子号考棚的考生最先坐满,却没人说话。</p>

袁汝霖的座位就在朱浩斜对面。</p>

或许这也是袁宗皋托人办的,目的是让自己孙子在这种大考中一抬头就能看到“小先生”朱浩,消除一些紧张情绪。</p>

袁汝霖果然不时往朱浩这边瞟几眼,只是考棚面对面两排中间的距离比较远,还有衙差巡逻,查看考生带进考场的考篮,没人敢打破这种宁静。</p>

“邦邦邦!”</p>

外面传来敲锣声。</p>

“放题!”</p>

有衙差大喊。</p>

随后各考棚门次第打开,每个考棚内都有两名衙差进来,手里拿着印刷的制式卷子,分别发到每个号舍考生的手里。</p>

院试跟前两场资格考试最大的不同,在于卷子规制相同,除了要糊名,在考试后还要进行誊卷,另外两道四书文的考题直接印在考卷上,明显所有考卷在下发前都经过仔细检查,确保无错漏和模糊不清的情况。</p>

就算考生的卷子真有问题,也有备用的卷子可以替换。</p>

但若是考生自行玷污试卷,就没有更换的权力。</p>

“开考!”</p>

随着衙差的喊声传来,每个考棚的木栅门暂时被关上。</p>

考棚内均有衙差进行监场,同时有成群的衙差进行来回巡场,最主要的则是主考张邦奇巡逻,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考生有行为不端的情况,他有权力直接没收卷子,剔除其考试资格。</p>

……</p>

……</p>

考试开始。</p>

朱浩在写完名字和三代祖籍姓名后,随即把目光落在考题上。</p>

第一题,《孟子》题。</p>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p>

朱浩一看这题目,就明白唐寅对张邦奇出题“中规中矩”的评价非常中肯。</p>

这题目出得……</p>

圣人之言一字不漏,不会去截搭或是断句,也无须你自己去背前后章节,我就整段告诉你,让你以之进行四书文论述,这样的题目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p>

第二题,《中庸》题。</p>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p>

这题目……果然很张邦奇。</p>

朱浩很想说,中庸之人讲究中庸之事,求的就是个循规蹈矩,滴水不漏。</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