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锦衣状元> 第六百九十七章 这次用点直接的方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七章 这次用点直接的方式(2 / 2)

毕竟不是星夜兼程,路上主要乘船,走运河,南下途中一路不停歇,要住也都是住运河沿岸的驿站,到南京后计划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把公务办完,基本不会出南京城,办完后便返回。</p>

差不多两个多月的公干期,若是事情有拖延,基本会在年底前才能回京。</p>

朱浩启程后头几天,朝堂上波澜不惊,基本没什么大的消息。</p>

朱四批阅奏疏的情况,跟以往几无二致。</p>

杨廷和想从这一点上来察觉端倪,暂时看来没机会,毕竟现在张佐等司礼监太监逐渐有经验了,朱四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批阅那些不太难的奏疏,没有任何问题。</p>

遇事,先弄清楚应该找什么衙门,涉及银钱当找准,施压还是宽赠,涉及到人事任免则应当注意党派还有资历,涉及到边防事务如何才能做到恩威并施……种种事情,朱四在朱浩言传身教下也都熟悉了。</p>

本来这两个月朱浩便有意往听从内阁意见上靠,多数奏疏都以内阁意见为准,这也避免了他走后,出现奏疏朱批有极大落差的情况。</p>

但朱浩清楚,以杨廷和的老练毒辣,用不了多久,便会发觉小皇帝在处理朝务方面能力有所下降。</p>

那就必须要在杨廷和起疑心前,来一件令其分心无暇之事,让其没时间去注意奏疏批阅的细微差别。</p>

那就是推刘春入阁。</p>

……</p>

……</p>

起事方式很直接。</p>

这天朝堂上,朱四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开了个话题:诸位卿家,早在数月前朕便提出要在内阁增加阁臣人选,也不多加,只增一人,先前问过诸位卿家的意见,眼下朕提议由翰林学士刘春刘卿家入阁,诸位议一议吧。</p>

话题一开,朝堂上顿时炸开锅。</p>

皇帝说话太直接了。</p>

没来由的,直接说要增加阁臣,还指定是刘春,简直不给别人反应的时间。</p>

孙交饶是早有心理准备,也被皇帝这种说话做事的方式吓了一大跳。</p>

孙交心想,敬道临别前说要在其走后,帮刘仁仲入阁,原本以为他有多高明的手段,就这……</p>

此话题一出,众大臣就应该表面自己的态度,首当其冲就是杨廷和,毕竟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有资格在谁入阁的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p>

杨廷和出列道:陛下,如今选秀之事已差不多就要尘埃落定,眼看大婚临近,不当于此时节外生枝。</p>

话说朱浩离开京城后,朱四还要面对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选皇后。</p>

现在选三人选已定,分别是陈氏、张氏和文氏。</p>

此三人都非</p>

常貌美,历史上,陈氏被选为皇后,为孝洁肃皇后,流产血崩而死;张氏继任皇后后,为张废后;文氏则为文恭妃,因事而被幽禁,嘉靖十一年死。</p>

朱四的薄情寡恩,在三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p>

当然也有一定缘由,那就是三女都是张太后为朱厚熜选出来的,他不喜欢,生出逆反心理,导致后来他对内宫女人一直没什么好脾气,不然也不会发生壬寅宫变,差点死在女人手里。</p>

朱四脸上全都是不满:朕举荐个入阁人选,这叫节外生枝?一个在宫内,一个在朝堂,相互间不影响吧?还是说杨阁老不愿意让旁人入阁,影响到你施政?</p>

言辞极其激烈,简直是直斥当下这种不正常的君臣关系。</p>

杨廷和听了心头发怵。</p>

先前小皇帝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发作了?这是抽什么风?还是说我先前说的节外生枝字眼,触到新皇的逆鳞?</p>

就在有大臣要跳出来死谏,让朱四收回成命时,小皇帝突然话锋一转:算了,朕不跟你们争,入阁人选方面,朝中早就有过商议,想必诸位心里已有数,这两日朝堂上,把备选者逐一报上来,这次朕跟诸位卿家一起好好议上一议……朕不独专,最后遵从多数人的意见,如何?</p>

此话一出,新皇瞬间从一个任性妄为的昏君,变成一个尊重大臣意见的明君。</p>

这转变……</p>

真有点神经病啊。</p>

……</p>

……</p>

朝议结束。</p>

杨廷和刚回到内阁值房,蒋冕便近前询问:介夫,你觉得……陛下此为何意?难道真要让刘仁仲入阁?</p>

莫说蒋冕没明白,连杨廷和自己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p>

新皇到底是闹哪出?</p>

乍提出刘春入阁之事,后面态度却突然变得模棱两可,意思是朕不强求。</p>

这跟先前朱四做事喜欢用一些阴谋诡诈的手段不同,按照大臣们对小皇帝的了解,若皇帝真有意让刘春入阁,应该会旁敲侧击,不该如此直接才对。</p>

越是如此,其中越有猫腻。</p>

怕是背后还有个入阁候选者,伺机而动……</p>

莫非小皇帝想让唐寅进翰林院,甚至直接入阁?还是说强推孙交上位?</p>

再或是……</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