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节(1 / 2)

欣荣的员工每天进进出出,也都习惯了,陆莹莹来得少,每次来用要先仰头看一眼,好像不看到欣荣两个大字,就不能放心一样。今天刚下车的陆莹莹,依然习惯性的立刻仰头看上面,却惊讶的发现,“我记得上次过来,墙上还没有写这么多字啊,怎么现在每家公司都在外面写招牌了?”

“都是跟咱们学的呗。”许云云一脸傲娇,又有那么点见怪不怪的道,“是咱们公司起的头,后面在墙上弄招牌的公司都是有样学样。”

听她们这么说,后面下车的几人也抬头看过去,最后自信的总结道,“还是咱们公司的字体最大气,最引人注目。”

许云云含笑点头,当初公司决定把字体当作logo的时候,就专门请书法教授设计最适合欣荣的字体,别看就两个简单的汉字,人家大学教授改过好几版以后才定下来的,能不大气能不好看吗?

第120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二十章

欣荣基金会正式成立以后的第一个记者会,许昕华是不打算出席的。毕竟她这个基金会的理事长除了发起、以及决定基金会进行的方向以外,其他事情全都是基金会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的。

其实基金会的工作,在许昕华这里就是一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背后,基金会完成的每一个解救任务,都是会里的成员忙前忙后,先从实地考察,再联合行动人,制定解救方案,到最后的安抚善后、媒体公关工作,他们付出了行动和汗水,才能给出一份完美的数据。

许昕华不是会抢属下员工功劳的人,她一向只愁员工达不到她用人的标准,只要他们有能力,她绝对能提供给他们该有的平台,和属于他们的荣誉。

欣荣基金会成立以后,首次为了向公众汇报基金会工作成果的记者会,意义自然不一样,说是汇报工作,同时也是基金会全体成员享受鲜花和掌声的时刻,许昕华知道,她要是出现在这次记者会上,即便她刻意的低调、甚至压缩谈话时长,但这个记者会的主角,依然只会是她,而不是其他真正做事的成员。

因为基金会成立的那个记者会,就出现了这个情况。那天记者会总时长一个小时,许昕华真正上台不超过十五分钟,她只负责讲话,后续是林理事带她的团队详细回答了记者们的问题,可记者会之后,无论是各家报社的最终报道,还是电视台播出的记者会现场视频,全都不约而同的把许昕华当成了那天的主角。

是,许昕华是欣荣公司的副总经理、基金会理事长,一个年轻还具有惊人美貌的女性,无论从社会地位、女性话题、还是新闻的角度,媒体都有理由把重点放在她身上。

甚至连许昕华自己都承认,那天的记者会变成她的个人秀,完全是利大于弊,媒体堪称惊爆的报道角度,让这种本来并不受群众关注的新闻进入了广大群众的视线了——试想一下,许父他们在老家都能听到有人讨论这个新闻,那么全国各地,注意到这些报道的人又该有多少?

许昕华受到的这些广泛关注,势必会有很大一部分会注意到她所代表的欣荣女装和欣荣基金会,那么他们做这件事,也就成功了。可能唯一会受到委屈的,就是基金会这个真正做事、却默默无闻的团队成员了。

外界不会管到底是谁在做事,但许昕华不能不考虑团队的想法,这次记者会她才决定不出现,让基金会的成员自己负责,鲜花和荣誉也全部都是属于他们的。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周婕他们回公司的路上,许昕华接到一个出乎意料的电话,让自诩见过大风大浪的她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去了郁白文办公室。

郁白文是基金会成立之后来的首都,他过来的时机非常成熟。

那段时间,欣荣女装刚好随着基金会的动静,进入了社会各界的视线。

在这个年代,公益基金会的意义,和二三十年后很不同,在几十年以后,社会上会有很多的公益组织,有政府发起的,也有很多是民间组织的,那个时候的公益事业已经较为成熟了,基本上能做到全国闻名的大企业,或是成功的公众人物,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人们对此也已经屡见不鲜了。

但现在不一样,欣荣不能说是第一家关心公益的企业,但绝对是私人企业中的榜样。当下能把目光放到公益事业的企业,无论目的如何,都是要拿出真金白银、踏踏实实去做好事的,没有人在公益项目上炒作、造假,因此欣荣基金会的决心,社会各界也都是相信的。

尤其是欣荣只是一家私人企业,他们能有这样的觉悟,说明欣荣负责人的格局,就比很多私企负责人的眼界格局大,有句话叫“能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其实可以换一个角度去解释,你能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你的能力也一定会跟着提高到某个水平。

欣荣的负责人,还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莫欺少年穷,年轻人才有时间、精力和机会,去创造更多的奇迹。有思想有格局的年轻人,就代表了无限的可能。

因此,尽管欣荣只是家私企,没有多牛逼的背景和人脉,企业规模放到首都也只是泯然于众的程度,但是,依然有很多人看好欣荣的未来。

首都是全国经济政治的中心,成功人士、社会名流几乎都聚集于此,各界势力纷纷向分公司抛出橄榄枝,郁白文来到分公司,需要面临的不是如何打开欣荣在首都的社交局面,而是好好把握当下受到的青睐,并且努力真正踏入首都的商圈。

于是郁白文承担起“交际花”一般的工作,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去应酬的路上,许昕华今天运气好,接到电话的时候是上午,郁白文平常的应酬,一般都是从中午或者下午开始的,也就是说他现在还在公司。

许昕华敲了门进去,开门见山的问道:“你最近有跟国家台的人接触过吗?”

“国家台?”郁白文回忆了一下,道,“前两天政府发起的一个活动,跟国家台的一个副主任打了招呼,不过也没有机会细聊。”

“那就应该不是你认识的人……”许昕华抿了抿唇,也没有卖关子,主动道,“刚刚基金会负责联系媒体的小陈打电话给我,说收到国家台的回复,他们也会派新闻组去记者会现场。”

郁白文也坐不住了,难以置信的站起身问:“真的吗?可是基金会怎么会跟国家台有联系?”

“国家台的联系方式是问其他电视台的朋友要的,基金会向各大电视台统一发出了邀请,当然对国家台的回复也没抱希望,谁知道国家台这一次居然回应了……”许昕华虽然已经消化了这个通知,但还是一脸做梦的表情,“你知道国家台要派出的是哪个栏目组吗?”

“哪个栏目?”

“晚上七点的那个。”

郁白文惊讶的张大嘴巴:“真的不是开玩笑吗?”

许昕华耸了耸肩,她要是能确定,就不会来找他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沉默了会儿,郁白文忍不住又问:“会不会跟穆少有关?”

郁白文以前只知道穆成东几人家世很不一般,但是也不知道他家究竟有多厉害,来到首都以后,才算是真正有了些了解。再说穆少也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以前不声不响的让他们登上了日报,所以现在国家台联系他们,郁白文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穆少。

许昕华却摇了摇头,郁白文并不知道穆少以前说过要给他们联系国家台,被她给拒绝了,以他的性格是不会再做这种的事。许昕华分析道:“如果是他在中间发挥作用,我想电视台那边应该是直接找到我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会只跟基金会联系。”

郁白文闻言,道:“那照你这么说,这就是国家台自己的行为,不会是穆少,也不可能是你或者我认识的什么人在中间推动,毕竟他们没有联系我们中间任何一个人……”

许昕华点了点头,她还真是这么想的,虽然有点自恋。

郁白文接着又道:“先不管是怎么回事了,国家台新闻组要参加这次的记者会,那之前的安排就不够用了,还是得你回去亲自主持,要我陪你一起回去?”

许昕华找他也是要商量正事的,她立刻道:“我回去就行了,你还是留在分公司处理正事吧。”

两人又讨论了一些事情,比如总部再追加一笔拨款,基金会下个季度的预算资金再添一倍之类的,毕竟国家台都关注起来了,他们也该拿出更大的诚意来回报人家的关心。

记者会还在下周,许昕华定下了行程,倒也不用立刻动身,她只需要提前一两天就总部,只是羊城分公司这边就算有郁白文在,许昕华也得把工作安排好,所以接下来的几天大会小会开不断。

动身回总部的前一天,许昕华便提前下班了,她现在还是住在穆少那边,新买的房子是个复式楼,面积够大,她的要求又多,装修工程应该是普通三居室的好几倍,直到现在她家还没有装修好。

当然就算装修完了,也要三五个月通风散气才能搬进去,许昕华不着急,在穆少家里她住得还挺自在的。

许昕华以前以为跟穆少住一块,她可能需要很多的耐心去包容小祖宗的脾气,所以就算为了不让自己陷入没完没了的矛盾和隐忍当中,她也比较抗拒搬到他家里。

但住到一起后,许昕华居然也没有受穆少的气。当然小祖宗脾气越变越好,慢慢开始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了,这是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跟他们的工作也有原因。

终于和对象同住一个屋檐下,现实却并没有穆少想象的那么美好,他们两个人都很忙,许昕华的工作时间还算比较有规律,尤其是郁白文来了首都以后,饭局应酬完全不需要她去操心,许昕华白天会很忙,但是晚上最多不超过八点,就忙完回家了。

穆少忙得就很没有规律了,领导一个电话,就算是半夜他也得从床上爬起来。而且会议期间他是没完没了的加班,全国会议结束以后,居然又开始出差起来了,受到领导重视的穆少有了很多调研学习的机会,一会跟考察团出国学习,一会下基层调研,所以就算成功把对象弄到了家里,他们也不能天天腻在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