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5节(1 / 2)

当然欣荣也不亏,以友情价请到了三位当红明星为年会站台,消息传出去,公司立刻名声大噪,别人又不知道欣荣花了多钱,能大手笔请来三个大明星,那可不是一般有本事。

反正过不久就要投入大量的广告了,现在借着年会提前预热一下,对公司来说有利无弊。

借着当红女星这阵春风,欣荣迎来了风光无限的日子,他们和传统媒体关系不错,可打广告还得娱乐媒体出马,年轻人爱看,有了当红明星的捧场,那些娱乐媒体都不用他们亲自打点,一个个主动追上来要采访了,然后从年会到代言人公布,整个正月里,欣荣蹭着热度花式上头条,他们的品牌现在不说人尽皆知,但追求时尚的年轻人起码都有印象了。

第148章 变美丽的第一百四十八章

公关部从开工后干得如火如荼,把欣荣这家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只能算“小众”“新兴”的女装品牌,推广成了大部分年轻人都有所耳闻的名牌,可以说是成绩斐然。

纵然明星效应起了主要作用,公关部全体成员的努力也绝对功不可没。

不过其他部门也不差。

投资部从大年初四收到加班的通知,就无怨无尤的投入工作中,公司正式上班前,许二叔已经迫不及待想回老家了,他要把这个天大的惊喜分享给老乡们,并且让给他出主意的那几个年轻人继续过来想办法,他们脑瓜子灵活,可比他有用多了。

许二叔的想法很不错。开展计划不可能缺少实地考察和评估这一环,就连基金会的救助工作都要先考察,然后因地制宜的制定计划,他们这可是至少上百万的项目,照本宣科可不行。

投资部总监立刻凋兵谴将,安排了一个小组跟着许二叔一块回去。许总说不管是真的一点都不管,郁总同样不插手,所以考察人员全是投资部的人。

他们跟着许二叔一块走的,到正月底了也还没回来。

这个项目的通过是毋庸置疑,如果考察评估没过关,投资部过去的第二天估计就该回来了。

留在那里,当然是为了后续的工作。

出差的同事几乎每天都有报告传回来,电话一天要打十几个,反正出差报销所有差旅费和通讯费,工资上还有额外的补贴,一切为了工作,谁也没有心疼这些电话费。

不但如此,每隔两天还会整理资料发到部门老大的邮箱里,他们出差配上了笔记本。村里原本没有网络,不过赶上了好时候,年前县里开了家网吧兼游戏厅,那可是他们全县唯一一个能上网的地方,所以没隔两天,他们都去县里发一次资料,交通倒也方便,许二叔跟镇长的司机约好了,他们要去县里办事,给司机打个电话就来接了。

要不是镇里也就那么可怜的两台车,许二叔都能直接借一台回来,他如今是镇里的红人,毕竟别的村长去镇里办事可比不上他,每次都能让镇长放下手里的事亲自见他。

许二叔很骄傲,不过还没有自满,他的大侄女昕华,都能去市委书记家做客了——正月初八的时候书记家里孙子满月,郁母跟书记夫人关系很好,收到书记夫人的邀请后,三个女儿一个都没带,倒是叫上在家休息的许昕华陪她去了。

许家人并不知道郁父郁母以前还想认许昕华当干女儿,后来不知怎么不了了之,但对许昕华是的的确确的信任倚重。他们只知道闺女去高官家做客了,与有荣焉啊!

许昕华去书记家做客的时候,许二叔还没回老家,拿着侄女从书记家捎回的回礼,比家里所有人都更激动,毕竟其他人都想赚钱过好日子就行了,对官不官的没那么多向往。

许二叔不一样,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在退休前去镇政府当干部,老了还能领退休金,吃皇粮!所以当时镇长平易近人的找他聊天,夸他干得好,许二叔心里多少沾沾自喜。

不过现在沉淀下来了,许二叔觉得,比起侄女的成就,他这把年纪就是跟镇长,不,跟县长称兄道弟,都不值得骄傲。羊城那么大的城市,羊城的书记能抵他们十个县长了!

何况他这辈子去镇里当干部还勉强有戏,跟县长称兄道弟就是异想天开,所以没什么好骄傲的,踏实干活才是正理。

条件多有不便,但许二叔的关怀备至也能弥补环境的不足。投资部都是一批有热血有梦想的大学生,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有做不完的工作,对他们来说非常难得了,投资比金融和设计这些行业还要“小众”很多,大部分人听都没听说过,大型企业倒是有这个概念和计划,可是人家不差钱,招的团队个个都要有海外留学和就业经历,毕竟投资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作为没有工作经验、又没条件出国镀金的新人,能够找到对口工作,实在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公司养他们不是为了排面,而是实实在在的让他们干活,公司的投资和郁总许总他们的投资,都有交给他们去做,这就给了他们无数刷经验值的机会,实践的次数多了,总能慢慢跟上国外的水平。最怕的就是练手的机会都没有。

工作就成了比赚钱更重要的事,许总老家的条件是比不上总部,但也不是无法忍受,所以他们就安心的在村里扎根了,他们的实施计划,预算报表,甚至是具体人员配备,统统都是通过邮件发回去的,有了车经常跑县里,打印文件资料甚至合同都不是问题了。

就在这一边传邮件一边收邮件的互动中,人没回总部,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

财务部那边的投资预算也做出来了,投资总监森罗连带着合同等资料一起整理出来,才最终交到许昕华的手上,许昕华一看也笑了,“两百万,看来你们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

森罗胸有成竹的道:“这个项目的回报率可能比不上对房产公司的投资,但绝对比公司的其他项目更优质,尤其是电视剧电影什么的!”

许昕华闻言忍俊不禁,森罗对他们没有进军娱乐圈的打算,却时不时跑进去打酱油的行为颇有“怨念”,她私以为是因为娱乐项目太过省事,投资部发挥不出他们的能力。

当然了,现在的娱乐圈确实不景气,加上港岛那边的风气,许多项目都跟洗钱有关,他们这种单纯为了赚钱的,投资那些项目,确实不如投资实业项目的回报率高。不过她不是有金手指嘛,而且不用出人出力的,最适合懒人投资了。

许昕华字签得很爽快,她这段时间签过的文件,总金额都不只一千万了,这还没算港岛分公司的预算金额,只是欣荣时尚杂志社、华东分公司加上前期的代言费广告费这些,投入就堪堪要破八位数。

两百万现在都有点毛毛雨了。

大公司就是这样,赚得多,花得更多,今年会是欣荣目前为止动作最大的一年,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全年的总投入绝对比那年建工厂还要多,甚至翻倍。

不过由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巨额的支出并不会像当年那样窘迫,许昕华和郁白文都有这样的信心,股东的红利一分不少都会给他们,员工福利也只会更好,只是额外的投资项目这是最后一个,等这一票干完,投资部又要变成她和郁白文的“私人理财师”了。

项目终于要落实了,接下来就是人员任命,这次考察小组还送回来一个好消息,老家村里那些壮年劳动力,现在大都摩拳擦掌准备在家乡大干一场,不准备回厂里干活了,因此,基层人手是足够的,只需要公司调派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过去。

许昕华倒没打算从总部派太多人去,老家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里打拼,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可欣荣的员工不是,他们在羊城有高工资,有体面的工作,为了某个项目下乡支援可以,让他们待一年两年都行,但最后还得把人调回来,不然他们也不会干。

于是,许昕华只从各部门选了一两个精英,组成了这一支精干的团队,只要农场干得好,很快就会成立农产品公司,去的人少一点,总经理和各部门高层都留给他们瓜分,就地升职,他们也都乐意。

下乡的这支团队由许云云打头,是她自己申请的。

原本按照许昕华的计划,她去港岛只带上琳达,华东分公司会交给许云云和肖副总一块负责,相当于帮她铺好了路,再过个几年,许云云也彻底历练出来,能独立管理一家分公司了。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许云云主动请缨,连许昕华都没有半分犹豫,于公于私,她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开农场,最正干活的还是许昕华老家的村民,穷乡僻壤之地,原本就比外面更加团结,许昕华这几年还带了个头,带着村里发家致富,还出钱修学校铺路修祠堂,现在还要给村里投资,带着他们一起赚大钱当老板,许昕华的这种种“榜样”行为,带着村民的更加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

只是万事都有两面性,团结的另一面就是排外,村里拥戴许昕华,连带着也尊敬老许家的人,如果这回,农场的主要负责人身上没打上许昕华的标签,就怕村里不服气,说不定还会想帮她打抱不平,最后影响的还是农场发展。

让许云云过去掌舵,就不会有这种担忧了,村里认可她的身份,许云云自身也有能力,当然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只是对许云云本人来说,一个分公司副总的职位已经跑不掉了,她根本不必像其他同事一样,争取这个难得的升职机会,她来主动请缨,可以说是“牺牲”自己了。

许昕华不得不找许云云谈过一次,了解她自己的想法和家里的意思后,才终于放心了,许云云想得很清楚,除了为公司考虑,她自己也想帮她父亲,而且许林要来深市干活,他媳妇脾气大,也说好了要一起去,还要把儿子也带过去。到时家里就剩下许二叔两口子,许云云不放心,想趁这个机会回家陪着他们。

许云云心甘情愿,家里人也支持,许昕华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立刻下了调令,至于她空出来的华东分公司那个位置,就让资历最深的林秀玉顶上了。

公司投资给农场的两百万,只占51%的控股权,剩下的就是村民参股,许昕华个人投了十万,还帮许大哥和许二哥凑了五万,本来想帮许父许母也参股,没想到两口子财大气粗,完全用不着她。

有许昕华带头,村里也纷纷参与进来。他们村出去打工的年轻人风气好,有些年轻人每个月工资几百上千,最后留不住一百块,但他们村,因为孙爱国和许顺这些“前辈”开了好头,攒钱学了车,才从普通工人变成了总部运输部的司机,孙爱国升了副经理,许顺也当上了主管,没文化的大老粗也开始坐上办公室,每个月工资还是他们的好几倍——这条“康庄大道”,让大家看到了另一条出路,当然就算他们没看到,家里也会耳提面命,工资大半都让家里攒起来了,打算以后学点手艺做点生意之类的。

所以到投资农场的时候,村里展现了财力,这家投五千,那家投一万,最后竟然也凑出了一百万,农场风风火火的拉开序幕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