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大军师联盟> 第257章 世家子弟齐聚宛城,司马懿不屑于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7章 世家子弟齐聚宛城,司马懿不屑于此?(1 / 2)

新野,邓家。</p>

书房中。</p>

邓勋难得清净,正捧卷读书。</p>

可是......</p>

即便没有人打扰,他这颗心同样难以平静。</p>

邓家的大门虽然关闭了,可这心门却仍然敞开,任由呼啸的狂风吹打进来。</p>

放下书卷。</p>

邓勋站起身来,背着手,左右来回踱步,不时望向外方,似乎正在等人。</p>

“家主—!”</p>

没一会儿,屋外响起个熟悉的声音。</p>

是邓同。</p>

邓勋一下子判断出来。</p>

他急忙抬眸望去。</p>

果然。</p>

邓同急匆匆闯入房间,脸上带着一丝惊喜,稍稍安抚了邓勋的心。</p>

不等对方行礼,邓勋赶忙摆手打断,当即询问:“贤侄不必多礼,有何事直言即可。”</p>

邓同点点头,朗声回答:“宛城方向传回消息,邓辉、阴琼等人只诛一门,绝不连坐,家主,您可以放心了。”</p>

呼—</p>

邓勋长出了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没有连坐就好,没有就好啊!”</p>

邓同这才拱手抱拳,行了一礼,面带微笑道:“家主,小侄以为,弘农王既然给南阳士族脸面,没有连坐,那么应该不会影响到咱们邓家前途。”</p>

“恩。”</p>

邓勋饶有兴致地点点头,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自己同样返回主位坐下:“芝儿在信中曾多次提到,弘农王功过分明,治军严谨。”</p>

“此事既然已经结束,想来应该不会牵扯到邓氏全族,咱们此前的计划,该施行,还是要施行的。”</p>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小侄正有此意!而且,近来南阳宛城中,多了很多外方住店旅客,其中不少是各大世家豪族。”1</p>

“他们的意图很明显。”</p>

邓同本已舒缓的神色中,闪出淡淡的忧愁:“必然是盯上了新朝这块肥肉,想要趁其初建缺少官员时,赶来分一杯羹,占据一席之地。”</p>

“哦?”</p>

邓勋眉头紧皱:“来得这么快吗?”</p>

邓同颔首:“恩,咱们家的鸿宾楼中,便有并州王氏的子弟,听说是长安汉庭司徒王允之子王景,还有其兄之子王晨、王凌。”</p>

“此外......”</p>

邓同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全数告知家主:“在阴家的酒肆中,还有来自汝南陈郡的袁氏子弟,听说乃是前司徒袁滂之子袁涣。”2</p>

“还有在冯家酒肆中住着的,来自颍川钟家的钟繇;”</p>

“有来自河东卫家的卫觊;”</p>

“......”</p>

巴拉巴拉。</p>

邓同张嘴便是七、八个世家豪族,说到最后,竟长出了口气:“家主,这些还是小侄打听到的,若是加上没有打听到的,恐怕会更多。”</p>

“而且从目前住店的世家豪族判断,弘农王即将登基称帝的消息,应该仅仅只传播到了司隶、关中、荆襄、汝颖等地。”</p>

“或许......”</p>

邓同皱眉思索,猜测道:“此刻仍有闻讯赶来的世家子弟,想要分一杯羹,只是咱们还不清楚罢了。”</p>

邓勋点头表示赞同,捻须言道:“贤侄所言甚是,一定是这样的!弘农王本就是先帝嫡长子,而且是正常上位,乃汉室正统皇帝。”</p>

“如今,他又三战三捷,大败董卓而不乘胜追击,如此雄心壮志,我等可知,其余世家又岂能不知,他们绝不会放过此次机会。”</p>

呼—</p>

吐口气。</p>

邓勋眉头紧锁:“南阳汉庭是个大熔炉,咱们邓氏想要独占鳌头,恐怕没那么容易。”</p>

邓同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而且,小侄听闻,荀彧、戏贤、枣祗已经搬到皇帝行宫暂住,听说是为了避嫌,甚至连颍川好友,都不曾见到。”1</p>

“哦?”</p>

邓勋更显惊诧:“竟有此事?”</p>

邓同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恩,确有此事!而且,小侄打探到消息,弘农王已经写好了《求贤令》,只待登基称帝后,便要颁布实施。”</p>

邓勋微怔:“你确定是《求贤令》,而非《举贤令》?”</p>

虽然,这两种诏令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意义却是相去甚远。</p>

大汉采取的是察举制,以察举为主要手段,而这个求字便不同了,它的意义更加广泛,代表着弘农王求贤的手段,将不会局限于察举!</p>

其实,仔细想想,此举倒也在情理之中,但这样做,毫无疑问,让邓家、阴家等南阳士族的优势大打折扣。</p>

尤其是邓家,更是如此。</p>

毕竟,邓芝如今已然是校尉,弘农王若是登基称帝,必然可以更进一步,有他在朝中,自然可以多加关照邓氏的晚生后辈。</p>

但现在好了。</p>

弘农王此令若是颁布,全体赶来求官的世家子弟,必定会是一视同仁,届时邓家子弟能否入朝为官,便另当别论了。</p>

毕竟,邓勋对邓家的底蕴了如指掌,他们以军功起家,虽然经历过经学化、外戚化,但论经学的水平,当真难以与汝颖这帮世家子弟相提并论。</p>

弘农王这份《求贤令》的背后,极有可能是要防止新朝被南阳士族绑架,他要尽可能的稀释各方力量,以保证绝对的皇权。</p>

嘶—!</p>

一念至此,邓勋心中巨震。</p>

弘农王明明只是个15岁的孩子,可这心思居然深沉到了这种地步。</p>

甚至,邓同能够打探到这则消息,恐怕也是弘农王故意放出来,以安各大士族子弟之心,为将来的选官提前做准备。</p>

“没错!”</p>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的确是《求贤令》,而非《举贤令》。”</p>

邓勋闻言,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好一个弘农王,当真好手段呐。”</p>

邓同又何尝不明白这其中深意:“家主,不管怎样,有芝儿在新朝中,咱们邓家总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于庙堂如何,邓家不是没有机会。”</p>

邓勋缓缓点头,因此越加感慨弘农王的手段。</p>

他会竭尽全力打压世族,平衡诸多力量,但却不会让你半点希望没有,这种方寸的把握,简直是老辣之极。</p>

“此事便由你来负责吧。”</p>

邓勋甚至懒得再管这些事情,只是稍加叮嘱两句:“虽然希望渺茫,但还是要竭尽全力,如今天下人都在盯着新朝,再没有比这更公平的机会了。”</p>

邓同欠身拱手:“喏。”</p>

*****</p>

宛城。</p>

喧嚣的街道,车水马龙。</p>

在那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一支车队缓缓从窗前驶过。</p>

街道旁的酒肆三楼,靠窗的位置,正有两个高冠博带的年轻人并排而列。</p>

这二人的相貌,至少八分相似,只是在个头上,稍有出入。</p>

“已经是第六批竹简了。”</p>

个头稍微大些的男子,捻须淡笑道:“二弟,你猜得没错,弘农王选官一定会是大范围的考核,从中择选优秀人才。”</p>

“兄长。”</p>

个头稍次的男孩,抬头笑了笑:“这可是你的强项啊,十二岁那年便被任命为童子郎,如今学问更深,一定可以拔得头筹。”</p>

大汉通过举孝廉途径想要踏上仕途,需要考核他们对于经学的掌握程度,其中较为年幼者会被任命为童子郎。</p>

“父亲这回可以放心了。”</p>

男孩会心地笑着,脸上遮掩不住的喜悦:“咱们河内司马家在新朝,必可占有一席之地,不论如何,皆胜券在握。”</p>

没错。</p>

窗前的这二人来自河内温县司马家。</p>

个头稍大者,乃是长兄司马朗;</p>

稍次者,乃是二弟司马懿。</p>

“你小子......”</p>

司马朗瞥了眼弟弟,轻声道:“可别跟我耍心眼啊,父亲说了,让咱们俩一起来,你虽只有十二岁,但却比兄长当年还要强,必可通过考核。”</p>

可是......</p>

司马懿却是摇了摇头:“兄长,小弟尚且年幼,还需要多多学习,这次就不跟着参合了,你好生准备,只要你进入新朝,父亲便不会怪罪于我。”</p>

司马朗皱着眉,略显生气地道:“既然已经来了,为何不试试呢?你不也常说,弘农王绝非凡俗,未必会败给长安汉庭吗?”</p>

“弘农王的确很厉害。”</p>

司马懿毫无半点犹疑地点点头:“不过,小弟今年才十二岁,还不着急入仕,再好生学习三年五载,等形势更加明朗些,再出仕不迟。”</p>

“你呀......”</p>

司马朗实在拿自己的弟弟没有办法:“总是如此任性。”</p>

司马懿淡笑,望着马车转入太守府中后,便回身坐下:“兄长,如今的时机固然极好,但想要真正站在顶峰,非得是饱学之士不可。”</p>

“小弟还想多学习两年,等真正感觉自己学有所成时,再出仕不迟,届时有兄长您在,小弟还愁没有门路吗?”</p>

司马朗呷口茶:“我知你自有主见,再怎么劝,也不过是浪费口舌,你愿意多学习,这没什么坏处,兄长支持你。”</p>

司马懿忙不迭一揖,面带微笑:“多谢兄长。”</p>

司马朗急忙摆手打断:“你可别谢我,父亲那里,我断然不会帮你,你还是自求多福吧。”</p>

司马懿嘿嘿笑道:“放心吧,父亲此举只为新朝有我司马家的人,不在乎是你,还是我,只要你能入朝为官,我去不去,无关紧要。”</p>

“不过......”</p>

司马懿身子略微凑到跟前,饶有兴致地道:“兄长,听说阿姐的夫君戏贤,如今可是颍川荀彧的助手,你们将来同殿为臣,这脸面上会不会难堪呢?”</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