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2 / 2)

一路无话,看着牛凤霞被从王府大门抬进去,不待使女招呼她进去,汤葵打马便走人。

只是只顾着门头走路,待抬起头来,却发现自己到了一处繁华却陌生的街道,她顿时傻眼。她只想逃开那让人窒息的烦闷,却没想到自己并不认路这个问题。

循着记忆,打马左拐、右拐、过桥、直走、左拐、右拐……走了半晌,来到了另一条繁华却陌生的街道,汤葵顿时放弃,干脆信马由缰,不是说老马识途么……又走了半晌,到达另一条繁华、陌生的街道。

谁知,汤葵就那么一瞥,竟看见一间小到快没有的招牌:章成书肆——书店!

汤葵打马过去,刚下马,便有一个小姑娘跑出来牵她的马,言笑晏晏地让她安心进去选书,有她看着马匹。好么,真是一条龙服务,这么小的书店……汤葵抬腿迈进书店才发现,这书店可并不小啊,只有一楼是书店,与旁边的两间房屋打通了,所以门面很小但里面空间很大。

汤葵在掌柜的微笑注视中,往书架间走去,一排排书架上皆是时下最新的——手抄本(其实就在我们中国已经开始使用印刷术,雕版印刷术之后,手抄本仍然继续存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然后才发现,那个时候原来大部分的印本书,就是印刷出来的书是官方印刷的,民间的书很多都是手抄的。15世纪早期的时候,四大北宋文学家,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没有一个人的著作,可以在书坊也就是书店里面找到,你能相信吗?1)。汤葵一边浏览一边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最里面的书架间。没想到里面“别有洞天”,居然有几本小黄书。忽的,汤葵感到脖子后面有风,一转头,却只有书架不见人影,转回头选书,却仍感到有人在脖子后面吹风似的阴风阵阵。

这时听到掌柜的在门口笑道:“汤公子,您来啦,您订的书已经到了。”

汤葵早没选到喜欢的书,即往外走,来到门口却看见了熟人,笑着作揖,行礼时推手微向下道:“汤公子,你好啊。”

揖:拱手行礼,是为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那汤弱婷温文尔雅洒然一笑,打拱道:“牛小姐,幸会。”

打拱,轻于跪拜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两手抱拳,臂的前部上举,略微摆动。打拱与作揖不同,没有推手的动作。(古时女子打拱行礼,此处可以反着想。)

“真巧。”汤葵侧身让他过去。

“真巧,”汤弱婷走过,又转身道:“择日不如撞日,倘若牛小姐不嫌弃,请到寒舍奉茶,我看那本十分有趣。”

汤葵摸了摸后脖颈,她确实想看,但看看日头,近日中,近午时一刻,也好。想着,便答应了汤弱婷的邀请。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个小时为一时辰。2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八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半秒钟。

汤葵等汤弱婷买了书又将书交给书童拿着,又看他朝着自己侧身打拱道:“有请。”

“请。”汤葵也侧身。

两人行至门边,汤葵稍退,发扬绅士风度男士优先。没想到,汤弱婷却摇头不肯,他莞尔笑道:“折煞了小可,还请贵人先行。”原来在这个国家里,万事女人为尊,女子为贵,女子先行。

汤葵这才意识到,便先行出门,由小姑娘手里接过缰绳,潇洒地上了马。却见汤弱婷怔愣,汤葵不解:“怎么?”

汤弱婷彬彬有礼微微含笑,只是道:“寒舍就在前边,小姐不妨屈尊步行。”

“哦!好!”汤葵下了马,牵着缰绳跟着他朝前走。

没一会,来到了汤府。

居然是金柱大门,这是一种门扉安装在金柱(俗称老檐柱)间的大门,称为“金柱大门”,这种大门同广亮大门一样,也占据一个开间,它的规制与广亮大门很接近,门口也较宽大,虽不及广亮大门深遂庄严,仍不失官宦门第的气派。

一字影壁落在胡同对面,正对宅门,平面呈“一”字形的,虽然富丽堂皇,主要作用还是在于遮挡大门内外杂乱呆板的墙面和景物,美化大门的出入口。汤葵在进宅门时,迎面看到的首先是叠砌考究、雕饰精美的墙面和镶刻在上面的吉辞颂语。

一殿一卷式垂花门,所谓一殿一卷,是指垂花门的屋面是由一个尖顶屋面和一个卷棚屋面组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组合屋面形式。这种形式既庄严又活泼,屋顶迭宕起伏有致,富于韵律感。垂花门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处在正房与倒座之间,它的两侧连接着抄手游廊,游廊的外一侧是一道隔墙,称为看面墙,把院落截然分为内外两部分。垂花门就是沟通内外院的门,俗称二门,又称内门。在垂花门以外的倒座房或厅房及其所属院落算作外宅,它是接待外来宾客的地方;垂花门以内的正房、厢房、耳房以及后罩房等则属内宅,是供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内宅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在封建社会,未出嫁的香闺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指“二门”就是这道垂花门。)

汤葵看出来了,汤弱婷家里权贵啊。

汤弱婷一路解说一路游览,带着汤葵来到了他的书房,书房有个很雅致的名字——礼耕堂。这间书房明朗,清净,不太宽敞。对此汤弱婷解释道:“明净则可以使心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到处种着青翠的芸香草,旺盛之后自然青葱郁然。旁边放洗砚池一个,更应设一盆池。靠近窗子的地方,养锦鲤五七条,供赏其自然的生机与活泼。

书斋中设长桌一张,古砚一方,旧铜水注一只,旧窑笔格一架,斑竹笔筒一个,旧窑笔洗一个,糊斗一个,水中丞一个,铜(或石)镇纸一条。

左边放小木床一张,床下放脚凳一条,床头边放小几一张,上放古铜花尊或者哥窑定瓶一只,有花的时候将瓶里插满鲜花以收集香气,平时则将蒲石放在上面以收集清晨的露水,使眼目清爽。放着鼎炉一个,用来焚烧印篆或燃香,冬天放暖砚炉一个。

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中间方长条木几一张。墙上挂画一幅:佛像。木几旁放炉一,花瓶一,匙箸瓶(即筷筒)一,香盒一。花瓶是用胆瓶——花觚。且墙壁上合适的地方,挂一壁瓶,四季插花用。座椅则摆了六张吴兴笋凳,一把禅椅,旁边摆一拂尘、一搔背(搔痒用)、一棕帚、一竹铁如意。

汤葵看着这里的摆设,笑道:“你们的诗社一共有六个人?”

汤弱婷含笑点头,在书桌案头上拿起一本书递给汤葵。

汤葵接过书,正是那本破书,也就是汤弱婷口中有趣的。她看了看汤弱婷,对方朝她摆了摆手,示意她随意。她便不客气地在一张凳子上坐了下来,开始翻书看。

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等书。书法字帖方面,楷书则排列;隶书则排列;行书则排列;草书则排列、等。其他闲散方面则排列了、等。

汤弱婷自书架上拿了一本诗集站着看。

门口传来叽叽喳喳地交谈声,汤葵没有注意,但精神紧绷的汤弱婷则注意到了,只见他一脸羞愤,终于耐不住走到了门口,在书房大开的门外训斥道:“没礼貌的小蹄子,你们胆子越来越大了!就欺负我心慈手软是不是?”

汤葵这才注意到,站起身来走到门口,看到门外跪了六个清秀年轻的小厮,汤葵疑惑地问:“这是怎么了?”

汤弱婷听此一问,差点没掩面而去,却故作镇定地对汤葵道:“没什么,他们做错事。”

见他不欲多言,碰了一鼻子灰,又是别人家的事,汤葵只好坐回凳子上,继续看书,却是看不进去了,因为她终于反应慢了几个拍地想起,她一个女人就这么冒失地跟一个男子回家进了他的书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