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章 失道寡助(2 / 2)

不表袁术、孙策暗地不合,却说曹营之中,自有人看的出袁术大限将至。

这日,荀或突来见曹操道:

“我观袁术气数将尽,不出两年必亡,可速取此富饶之地。”

曹操闻言叹道:

“淮南之地,非是我不想取,只是袁公路背后有高人,曹某实不敢图之。”

修真中人自然知道袁术背后有佛门的二世祖支持,没点根基,哪敢动他?

荀或闻言道:

“袁公路虽有高人在背后撑腰,却犯了佛门大忌,枉自称帝,染指乾坤,纵是佛祖如来,亦难救得,何况区区未来佛?”

他是太上老君的童子,怎会惧佛门中人?何况佛门先天气运不足。故而佛门圣人阿弥佗佛和准提道人曾嘱咐门人不可立国传佛,袁术此举自然偏了其佛门教义。

曹操闻言缓缓点头,却又道:

“袁术虽新败,但其兵精粮足,我立足未稳,确实不好对付啊。”

荀或高深笑道:

“主公,我有一计可以图之。”

曹操闻言坐直道:

“但说无妨。”

荀或长身而起道:

“昔年十八路诸侯共诛董卓之事,如今却是该应在袁术身上了。”

曹操何等精明,听荀或这样说,已知其意,哦了一声道:

“却有哪几路?”

荀或道:

“袁术曾得孙策玉玺借兵孙策,如今孙策几次三番讨要,袁术却不返还,此物乃是孙坚遗物,孙策必不肯忍,此为一路;近日袁术又攻吕布,欲得徐州,犯了吕布之威,此为二路;刘备本就与袁术有隙,其手下虽无兵马,却有良将若干,可为三路;如今,主公可讨圣旨一道,兴兵讨伐袁术,则淮南自是可收入囊中。”

曹操听完荀或分析,拍手称快,荀或本就是张良下界,善于观察各路动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自是看得通透各路关系。如今袁术树敌众多,且枉自称帝,若图袁术,必一呼百应,正是时节,若错过此次时机,则淮南未必归曹操的了,想那袁绍正与公孙瓒打的头破血流,看看将破了公孙瓒,到时腾出手来,必会与曹操一较长短,何况其本为袁姓,到时汝南之地名属谁家,自然两说。

却说孙策收得许都密旨,便要兴兵,孙策早对袁术恨之不已,何况玉玺之事关乎性命,吴国太早告戒孙策误要取回玉玺,孙策虽不敢尽信,但玉玺是其父孙坚冒死所得,于情于理也要夺回,于是便要兴兵讨伐袁术。

曹操手下有高人,孙策手下亦不乏良谋,自有人看的通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