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铁索连舟(2 / 2)

众文武又在帐中议了议军机大事,不多时,便有人来报:

“报:于都督已将十二艘战船绳索相连,请丞相阅兵!”

曹操闻言大笑首:

“果然是兵贵神速!哈哈,走!列位随孤去看看绳锁连舟如何?”

说罢,起身走出帐外。

当曹操引着庞统、程昱、贾诩、徐庶、夏侯兄弟等一众人文武出来时,水寨中虽是微风浮过,但江上却是一浪高过一浪,波涛汹涌,起伏不定。

远远望去,在靠岸附近,已经有一组十二艘的战船绳索相连舶在岸边,只等曹操一众前来检阅。

曹操一众来至看台,于禁躬身道:

“禀丞相,一切就绪,只等试航!”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于禁领命下了看台。不多时,只见指挥旗挥动,十二艘战船同时向前方驶进。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座庞然大物在水中行驶,巍峨沉稳,气势磅薄。

曹操起身望去,再见船上曹军往来行走如履平地,更也没有兵士呕吐、扶杆的现象发生。

偶有一波水浪打在船头,但似乎对船毫无影响。

“成功了,丞相!”

一旁毛玠早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脱口而出。

正此时,只见船上的曹军也挥矛向这边挥舞,齐声欢呼,显然对此计兴奋不已。

曹操不由连声笑道:

“妙!果然是妙!没想到效果竟比想像中更好!好!以后我北方儿郎就再不用顾忌水中作战了。只是绳锁柔软易断,可将绳索改成铁索,命铁匠日夜打造,将所有船铁索相边,这样在江上就能更平稳了!”

毛玠一旁连连点头道:

“丞相所言甚是!毛玠瑾计,请丞相放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铁索连舟。

很多人可能对铁索连舟蚩之以鼻,但此计实则却是高人一等,堪称奇思妙想。

演义里面说是庞统所献,其实史书都说是曹操自己所想出来的,而实际上这法也的确是曹操所想。

大多数人都以成败论英雄,却没有人真正想过如果这么多的庞然大物在江面上行驶,就如同古时的战车在陆地上行走一样,那是何等的震摄?

其实,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铁索连舟的。

后世之中也有两位水中名将用了此计:一位是南宋名将张世杰,一位是明朝以水战发家的陈友谅。不过,不同的是,陈友谅的铁锁连舟与曹操结果相同,最后被朱元璋一把火烧了个底掉,连自己也被流矢射杀;不过,张世杰就不一样了。张世杰乃南宋名将,曾两度用铁索连舟,对铁索连舟最有发言权。

第一次,焦山之战中用铁索将10000多大船相连,被元兵一把火烧得大败;第二次在崖山之战中又用铁索连船,事先已在舰船上厚涂醒泥,井缚以长木伸向前方,致使元军的火船无法接近,火攻失灵。

由此可见,铁索连舟并非一无事处,相反我倒觉得现在的航空母舰与铁索连舟如出一辙,一个让飞机在海上起航,一个让骑兵在江上作战,是不是很有相通之处?为什么就没人批评航空母舰呢?

笔者的这个比喻也许并不很贴切,但有一点却能说明的,铁索连舟是有可取之处的,并非拙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