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3节(2 / 2)

世界很大,他们大秦很渺小。

就因为大秦变得富足而感到心满意足的他们,觉得大秦是世界最强,这个自负的想法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就比如那霹雳雷火,制作的原材料是硝石和木炭等,这些东西就只有他们大秦有么?

只要原材料存在,谁又能肯定只有他们大秦一家摸索出来了霹雳雷火,其余的国家同样成为帝国,可见同样不是吃素的。

“迟早有一天,霹雳雷火不将再是我们大秦的专利,而那时如果开战,你们能够想象的到炮火对轰的场面么?”赵燕歌看着众朝臣问道。

不是他有心打击这些人,而是人一旦知足了,就会下意识的停止前进的脚步。

赵燕歌不想大秦成为历史铭记,比如被后世人喜欢的楼兰,再喜欢,它也成为过去了,再憧憬,也无后人能领略到西域三十六国的繁华风光了。

“粉身碎骨,尸骨无存。”公孙太尉沉声道。

“一旦有人再开发出霹雳雷火来,我大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而那时,人力甚至不能再主导战场……”

公孙太尉无法想象人的身体怎么扛得住炮火的洗礼,没可能的,就是因为亲眼见证过那些东西的威力,他的心才会更加沉重。

他们大秦不能输。

“请诸卿们想想,虽然他们现在距离我们还很远,但是以后呢,比如我们的青铜车,以后的交通工具一定会变得更便利,可以缩短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后面的赵燕歌没有说下去,而是上朝臣们自行想象。

文武百官们被心中的想象给吓到了。

赵燕歌为什么要敲打他们,而是某些人觉得现在天下已经太平,大秦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将士们驻守了,虽然没有到赵燕歌耳边说,可是他们却已经有了些许苗头。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多么的悲哀。

那些朝臣们心性很坏么?不见得。

他们只是觉得太平时期,军队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这个时候应该大力发展内政。

赵燕歌看中军队,现在他们不会说什么,可是下一代帝王可就未必了。

而赵燕歌拿出的世界堪舆图彻底的粉碎了他们心中的膨胀。

就连最爱宣扬“爱与和平”的墨家人都知道自己的屁股坐在哪边,对那些庞大的国外势力心生警惕。

“那陛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大国,我大秦的儿郎们该如何抵挡啊?”群臣们傻眼道。

“第一,快速发展我们的科技,只要我们的武器足够多,范围足够广,就能具备自保能力,第二,把士兵藏于民间,这样以后可以让他们随时做到战场上支援。”

“我准备成立一个科技学院和军校,规模对比稷下学宫,科技学院只招收特定的人才,为我大秦研发新式武器,军校则是未来大秦培育战场将士人才的摇篮,对了,每年可以让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去军校锻炼锻炼身体。”赵燕歌道。

公孙太尉听的两眼放光,其余朝臣们欲哭无泪,道,“喏,谨遵陛下口谕。”

“军校的话,建在稷下学宫的旁边就行了,一个军事,一个文化,正好也方便来往。”

“至于科技学院,特别给他们圈出一块地方,不要距离人群太近。”

想想道家制作霹雳雷火时弄出来的动静,文武百官们心头凛然,知道未来的科技学院非常非常的危险,轻易不能靠近。

建立军校和科技学院的消息很快就被传达下去,最先收到消息的就是军校未来的邻居,稷下学宫的众人。

听到军校,他们诧异道,“是以后兵家人的圣地么?”

“非也,军校可不是兵家一人所有,而是天下所有将士们的,那里以后将会培育大秦所有的兵种,下至士兵,上到将军,那里将会有将军们手把手的教导他们如何打仗。”一名兵家学子眸中激动道,闪耀着光芒。

“如果不出意外,我大秦未来的几十年内会迎来和平,我们还以为朝廷会解散军队,没有想到会给天下将士们建立一所军校……”

把军校建立在稷下学宫旁边,和稷下学宫同等规模,这无疑一下子就把军校的位置给抬高到了一定的程度。

他们大秦武人的地位不比大秦文人差。

“对了,听说还有一处学院,怎么没有见到啊?”他们还以为会直接迎来两所邻居呢。

“另一所学院非常的危险,得远离人群才行,地点在别的地方。”稷下学宫的老师们道,他们没说的是,另一所和已经建立好的稷下学宫和正在建立的军校有着本质的不同。

稷下学宫和军校的建筑材料同出一源,可是另一所科技学院不一样,采用的将会是大秦最坚固的建筑材料,学院模式也注定他们的学生会比稷下学宫和军校少。

甚至,那里根本就不是为年轻的学子们准备的。

与此同时,代左相和郑循一下把夜郎国的使臣们给送到了家门口,“使臣们请稍等,我们这就去为我们陛下汇报这次的交易。”

“不急不急,说起来我们还没在夜郎国转转呢。”代左相声音温和道,身上气息没有一丝傲气凌人,让夜郎国众人看着很舒服。

见到他们想转转,夜郎国就给他们拨了数人做导游。

一到底层,百姓们身上衣着简陋,好似让代左相和郑循一行人眼前看到了数年前的大秦百姓般。

说起来,他们大秦也就近几年的光景才好起来了,之前他们大秦最底层的百姓们和这里的百姓们并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百姓也和大秦之前的百姓们一样,每年都要交很多的税收,手中留下来的那点粮食,吃不饱,也饿不死,但是这种情况只针对青壮年,老人和孩子饿死的不知有多少。

和大秦一样,夜郎国也是农耕之国,圈养着少量的畜牧作为贵族们的肉食来源,不过夜郎国土壤没有大秦土壤会施肥,每年种出来的粮食产量也不高。

代左相和郑循两人分别和夜郎国底层的百姓们讨论着如何种植,实则是把大秦现在百姓的丰收和税收等大秦底层百姓的日子给传播出去。

大秦百姓们现在过的好日子是夜郎国百姓们想象不出来的,鸡蛋是什么滋味?面为什么能是白的?

夜郎国的百姓们不相信代左相和郑循吹的牛,就去找去过大秦的底层同胞们询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