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我们的1654> 书友同人 第五章 朴二娘上学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书友同人 第五章 朴二娘上学记(2 / 2)

杨友行秘书曾在bbs里发过一个调查,关于你心目中的理想国。选项有若干种,但选择最多的只有那么集中,还有一栏“不清楚”也是排名考前的一个选择。

并列第一的是争霸天下万邦来朝和自由民主法治,好吧,这俩其实也不冲突——对外争霸,对内民主,典型的民粹帝国主义啊!。

因为离的近,农业基地的穿越众们经常被安排去赤嵌小学里代课。没错,大家都是代课老师,都不是正式工,不享受公务猿待遇,甚至,实际上没有哪怕一分钱的代课费。

杨友行秘书也曾在这里代过课,语文。杨秘书只教授现代文学,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白话文。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基本是两位小朋友老师包圆,杨秘书很为自己能不用去教拼音而感到高兴。语文课教材的选题曾让杨秘书头疼了一阵,也不知道那俩毛孩子教出来的二年级学生能认识多少字,后来多亏郝刚校长发话了“小学三年级,只要读的懂400字的文章然后期末考试能写200字的读后感就算优秀。”

赤嵌小学成立伊始也只开办了三个年级,而三年级实际上是临时开办的班级——毕竟周边乡里有不少十四五岁的孩子是读过私塾的,不仅识字不少,还懂得很多古文学,再让他们上一二年级,不免轻视了,再说只要补补拼音课,基本读白话文不会有多大问题——所以没有教材。

于是感觉so-easy的杨秘书就从数据库里连文带图的拷贝了几篇人教版的三年级课文,然后又从小学生课外读物中挑挑拣拣,印了几十页书来充数。其中有一篇文章名为《不懂就要问》,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读私塾的故事,杨秘书觉得文章贴近时代背/景,有私塾,有先生,孩子们容易接受。两堂课下来,却发现不是这回事儿——新课文都是两个课时,每节课40分钟,第一堂读文识字,第二堂半个小时释义讲解,最后的5到10分钟是用来提问和答疑的时间。

果然,这提问答疑就出了点小岔子。坐窗户边的王二蛋同学问了个问题:“杨老师,您仔细看看插图,为什么这个孙中山和那教书先生都留了这么长的辫子,我听王老爷说北边的鞑子有不少就是这样的发式,莫非这课文讲的是满鞑子的故事?”

王二蛋刚满十五岁,是王家船队一条商船管事的儿子,托王里正的福,才断断续续旁听了几年私塾,并且有幸随其父亲跑船去过几次福建,也算是同龄人里边见多识广的一个。

“坏事了!”杨秘书心里咯噔一下“哎嘛忘记审核图片了,自己看习惯了倒是忘了这是满清的发型,熊孩子们你们是找茬的吧!”

杨秘书略思几秒,应答道“怎么会,好好看课文,这只是巧合,巧合明白吗。你们也听过看过我汉唐集团放的电影吧,里边各城各州的人文化不同,装饰各异,这只是其中一种,绝不是什么满鞑子。”解释了两句,杨秘书愈发正色,“我南极洲大城是各族混杂之地,这课文中的孙中山,也曾是大城中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堂堂正正的汉唐子民又怎么可能是满鞑子的后代!”

“噢”“唔”看到孩子们做恍然大悟状,杨秘书松了口气,却又见他们叽叽喳喳议论了起来,不一会儿,王二蛋涨红了脸,略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

“杨老师,我还有个问题不知道当不当问。”

“但说无妨。”

“您说这鞑子果真就这么厉害么,侵占了大明江山,还逼死了皇上。”王二蛋眼圈有点红了,盯着杨秘书的眼睛继续说道“杨老师,我观汉唐集团还有保安队破红毛城如破竹,驱机器如凡物,驾大铁船如泛舟,为何不能助大明驱除鞑虏,复还江山?某虽偏居海外未受皇恩,但亦不忍看大好河山落入蛮夷之手,若汉唐愿驱除鞑虏,某便不惜这好大头颅!”。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