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我们的1654> 第四百零一章 将金手指的精神发扬光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零一章 将金手指的精神发扬光大(2 / 2)

他们偏要修旧利废,用土办法建设起密如蛛网空中和地下输电线路。

一条三十米长地下耐酸电缆,通常要绝缘线外边加上塑料保护层,他们没有这些材料,便选用了陶瓷管,排列地下,同样起到保护电缆作用。

不是说“乱开金手指”吗?

他们偏要富于创造精神同时,又脚踏实地干。

原先提供给氮肥厂一座六米高、十几吨重热交换器,内部经过测试,要重装配有四层隔板和三百六十三根钢管。

他们原计划要等着红星机加工厂来加工,但是红星机加工厂说他们需要等四个月。

他们说:“我们搞小化肥厂,是跟种种邪恶势力争速度,别说四个月,四十天也不能等,现只有一条道——自己干!”

于是,他们按照资料库里资料,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仿造,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便重改造好了热交换器。

这支队伍既是设计、制造人员,又是工程安装队伍。

他们进行安装时,有时安装图纸与实际不符,就用黄泥、铁丝、木块做成塔罐、管线模型,然后拿到工地上,一边讨论、一边改进、一边安装;没有起重机械,就靠着三盘绞磨,几根吊杆,争分夺秒地进行工作。

等到1653年一期完工,当年就生产了八百吨合成氨!

把成绩作为继续发展

氮肥厂投产以后,一年到头厂门口车马络绎不绝,农民们披星戴月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赶来拉化肥。

这个厂广大技术员看到农业生产上这样需要化肥,深深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他们决心把成绩作为继续发展,千方百计提高化肥产量,为台湾农业提供多肥料。

要扩大生产,厂里一台锅炉不够用了,他们发扬敢想敢干金手指精神,成立了制造锅炉专门小组,从红星工业区废料堆里找来了锅驼机当作材料,他们边研究边干,终于造出一台每小时产汽量达三吨左右土锅炉。

锅炉造好后,原有二十米高红砖结构烟筒不适用了,他们就安上一节大铁筒,解决了这个难题。

要扩大生产,原有动力设备也感到紧张。这时,有人提出来希望汉唐集团给设备。

可是,技术员们不同意。他们认为,动不动就想当伸手派,吃现成饭,那不叫真正金手指精神。他们决定自己动手造煤气固定式发动机,很就解决了问题。

当时厂里急需两台铜液泵。造铜液泵,难加工是曲轴,按技术要求,需要先锻造成形,再切削加工。红星工业区锻造设备当时使用紧张,他们便根据现有条件采取化整为零办法,一截一截地加工出来。结果不但造出来了,而且效率比原来提高一倍。

他们就是这样,本着“力求节省”金手指精神,只花了很少设备,又短短三年时间里,把合成氨产量逐步由年产八百吨扩大到一千吨、一千五百吨,现又继续向两千吨水平迈进。

单是生产一种合成氨,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这东西洒到地里蒸发太,只能深埋。

他们考虑到山区如果能使用固体化肥硝铵,运输、贮存都比较方便,于是就决定建设一个硝铵生产车间。

按照那面世界要求,搞硝铵生产需要盖五层楼高建筑物,把十多座反应塔和反应罐保护起来,但是他们修全部露天地里。

为了解决酸吸收塔被腐蚀问题,他们集思广益,还是采用了土办法,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为了节省“化工眼睛”分析仪器——一种精密天平使用次数。他们还是采用土办法来计算硝铵浓度,收到了同样效果。

几年来,这个厂一面扩建一面生产,取得了出色成绩。

到1656年,全厂共生产出氨水三千三百一十一吨,硝铵三千二百六十一吨。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

人是所有力量总合!

氮肥厂技术员们生产不断发展基础上,发扬金手指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生产深度和广度进军。

他们坚持自力生,土法上马,大搞综合利用,把生产过程中排出各种废气、废液、废渣,以及余热,全部利用起来,变成了宝贵财富。

他们用土办法,利用铜洗塔放空尾气,制造出了肥效大、含氮量高氨基钾酸胺。

他们还一些用蒸汽量大工段安装了余热锅炉。

技术员们亲自上阵充当焊工,经常把一寸长钢板、钢管收集起来,卷焊成可用钢管。厂里机器设备坏了,技术员们总是千方百计自己修复,从不依赖兄弟单位------

这几年来,氮肥厂已经由几十个人发展到二百多人,成为台湾地区可靠化学肥料基地,促进了台湾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得到了汉唐集团董事会和全体技术员大力称赞。

汉唐集团董事会秘书部部长:杨友行

1656年6月5日

那还是1656年时候,侯致本厂长看完这篇通讯后,他眼泪又要下来了,他说:“杨秘书,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想重复侯氏联合制碱法,我需要氨------你知道我有多崇拜他!”

杨友行秘书微微一笑很有型,说:“只有邪恶势力才总是提你做事动机是什么------他们故意不提结果。成效才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你推动了氮肥事业发展,你做到了,你让很多人吃到多粮食,就这样。”

ps:感谢看盗版朋友中,一位汇款,一位充值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