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食王传> 第二四0章 被骚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四0章 被骚扰(1 / 2)

第二四0章被骚扰

唐兴能这么快的蹿上去,也就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唐兴人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了桂花和金桔,少的五六棵,多的几十上百棵,今年正好是第一次的收获季节,全县桂花和金桔就共收了上万斤,这里面给唐兴带来的税收就不少。

按王况的建议,这桂花和金桔课的税是最重的,却是没一家人有怨言,在他们看来,以前那是什么都没,当然也没课税,但现在,这树种下后,也不需要怎么照顾,就是照顾,不都在房前屋后的么,平日里花上盏茶工夫都不需要,所以,哪怕是课一半的税,那也是平白的增加不少的收入。这前后一对比,所以他们对税是多少反而不在意了。

王况本来是对苛捐杂税最厌恶的,但是,地方发展确实需要钱银,而大唐的税制,收的税却是极低,什么三十税一,十五税一,换算起来最高的才不过百分之七的税都不到,和后世仅仅一个什么狗屁的增值税最高就要百分十七比起来,那是小巫见大巫,还要什么营业税,所得税等等,名目那叫一个繁多,就连你将面粉蒸成了馒头来卖,也需要交百分之十的增值税,事实上,后世的和谐朝,总税率已经高达了百分之六十三多,也就是说,你每掏出一百元,其中就含了交的六十三元税,真正你买到的东西价值,不过二三十元而已。

相比之下,给桂花和金桔定个六税一,还不如后世税收的三分之一,就是把人头税和其他的什么徭役等都换算了摊上去,也还远远不到后世税收的一半。而这个数值,恰恰是王况认为最为合理的数值,个人是需要钱,官府也是需要钱的么,关键还是看你官府收多收少的问题,收多了,那就是贪得无厌,收少了,那又许多事情干不了。

而且,也只有桂花,金桔和红菇这三样要收这么高,因为这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就好比猪肥了,那脚总是要大些的罢,农户取其身,官府取其腿,这也是合该。其他的,依旧是轻税,像是米仁,莲子这些,都是按普通农税来收的。

仅桂花和金桔这一项,就给唐兴额外的带来了几百贯的税收,加上慎家也知道王况的打算,去年大丰后,就多交了不少的税,岑余子可是自家姑爷,慎家不支持谁支持?而且,他们也只需要今年一年多交,等到明年,全县都推广开了深耕密种,自然就不需要他慎家来填了。

再加上红菇税,加上其他人额外多种的米仁,这么算起来,唐兴今年的税收,就翻了一番,其中银钱可不止翻番,以往唐兴一年的税里,钱最多二三百贯,米粮千石,绢和茶若干。今年倒好,光是慎家就多交了千石的粮。

实际上,这和中县的要求距离还有不少,税收没上银钱千贯,米粮万石的,是绝对不要想成为中县的,这里面人口就是个大问题,唐兴全县人口也仅得万余,才不过后世几十万人口的一个小零头而已,所以想要升到中县,比起建安来要艰巨得多,其他县也都和唐兴差不多的情况。

或许有人会问,怎么一个县的财政这么可怜?其实很好理解,人口少,生产效率低,产出就少,再加上一直信奉的藏富于民的低税收制度,才造成了这个局面。但王况理解的恐怕就更要恶毒些,帝王们不是不想收多点,但不敢,为何?农户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产出的填饱自己肚子都已经勉强,你要多收了,那不是要饿死不少人?这可是天下大乱的隐患,没人敢冒这个险。

现在,亩产翻番已经是铁打的事实摆在大家面前,这才是秋收停下,歇了没多少天,建州的农户们就开始热闹起来了,有的抓紧修理农具,有的赶忙联系着左邻右舍商量明年春耕时候哪家先耕,哪家后耕,有的有点余钱的,也忙着去添置新的农具,有的呢,则成群结队的往深山老林子里跑,做什么?自然是去将林子里的那些积存了不知道多少年头的枯枝烂叶还有下面肥得直冒油的泥给刨了来,撒到田里去。

他们要在明年春耕前,把一切事情都准备好,就等着来年一年的辛苦,然后换来秋收时节的笑脸和幸福。

种子不用他们愁,王况早就预料到了今年留种不够的问题,秋收后,就让黄良派了人去大江两岸收好种子去了,就专门挑那种又香又糯,能弹牙,颗粒饱满的稻谷种子,这会去的人应该是已经到了,等到明年,种子不够的,就先赊了去,秋收后按赊一斤种子,还三斤稻谷的标准交粮就成。

相比之于各县的财政困境,州上的财政要好不少,各县收来的税,州上要截留一部分,其余的再汇总了交上去的,几个县一加起来,州上截留的就多了起来,再加上建安县这个大头,因为是州治所在,占了经济,人文上的不少优势,所以交给州里的比例就要比其他县多,谁让你沾了州府的光了呢?

加上今年李靖帮忙,一下子就给建安扩城多划了土地,户部工部的一看,喝,李尚书都开始偏护了,咱索性也大方些,于是大笔一挥,给建安拨了不少的银钱物料来用以扩城建设,当然这些是帐面上拨的,实际就从建州要交的税里扣下就是,不然这一来一回的,运到长安,然后又运回来的折腾,光人力成本就要损失不少。

而实际上呢,建安扩城的所费却是少得可怜,不为别的,就因为这两年来,建安的变化,建安连续出台的许多政令,都是围绕着给民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而来的。再看看县衙门,看看州衙门,三年前还勉强是属于城中破烂的建筑中最好的,现在,已经是实打实的变成了城中最破旧的了,是的,是最,没有之一,就连以前那些住在茅草棚子的人家,现在都已经住上了泥墙瓦房,而这两个衙门,看那大门,被风一吹就哐噹哐噹的,那声音听了让人直嘇牙,绝对不会有人怀疑,来一场大点的风,就能把门给吹倒。

相反的,城中最漂亮的建筑,就属于文庙和和公众书馆了,文庙是后建的,漂亮当然是肯定的,可公众书馆是县衙门里的一个旧院子改的,也是修葺一新,新的瓦,新的大门,新的漆,在建安人心里,这已经很不错了。

可听说,等到城墙一筑好,就要在新城那另起一坐公众书馆,参与规划的工匠私下里透露,说是那公众书馆的格局,啧啧,就是几百号人全同时进去了,也是个个都有座位的。仅这一句,就能引发许多遐想,能同时容纳几百号人的地方,还有座位,该多大啊?

几百号人,现在建起来肯定是空荡荡的,整个建州的所有读书人加起来,也还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也就是说,建起来后,所有读书人都挤进去,也都有座位,但这可能么?能同时涌来一半,就已经是了不得了。

但王况是知道的,建州的人口顶峰时期达到了十五万人,那是没有王况的情况下,现在,王况估计,可能都不用几年,建州就能达到这个数目的人口。随着大量流民的到来,人口的增长将呈现一个加速度的方式,这几百人的公共书馆,就是为了能使用至少五十年的设计,而且,以后如果不够用了,就在旁边扩建,地皮都留好了。后世几百万人的城市,几乎绝大部分人丢到这唐代来,都是读书人,万人图书馆都够用了,何况现在的唐代建安?

王况也不担心会有人**炸发展,在他看来,只要能将生产效率提高上去,人均产出增加了,那么民众对劳力的需求就不会那么迫切,然后呢,再丰富一下夜生活,不要让那些男男女女没事干就成天躲家里造人,然后再普及一下安全期教育,嘿嘿,到时候,即便他们总爱做运动,那也不用担心人**炸了,不过这人口可能会爆炸,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而随着战乱,随着朝代更迭,又会急剧下降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