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仙侠武侠>争官记> 植 绿 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植 绿 人(1 / 2)

夕阳沉落在后山峁上那座峰火台上,晚霞为山峦镶上了美丽的金边儿。

当暮气开始由山沟里徐徐升腾时,高高的山坡依然沐浴在一片光明之中。此刻,两个人正挥舞手中的老镢头,认认真真地在山坡上栽树。他们的身后,渐渐出现了一小片儿为绿色点缀着的山地。再往后,是一连四座墨绿色的山峰……这绿色的山,在周围光秃秃的峰峦中,格外引人注目:棕黄与墨绿,强烈的冷暖色调对比,使绿色显得越发可爱迷人,越发的显示出一种盎然的生机。

当你置身于这黄土高原的腹地,当你望着这黄浪滔天中的几座绿色的小岛,你会顿生一种快慰和希望。这是高原未来的缩影,也是高原复苏的眼睛。它显示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伟力,也证实了劳动创造一切的真理。

无论其意义如何的伟大,植播绿色人的故事总是平凡的。

他是地道的陕北山沟土生土长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这片贫瘠却温厚的土地。穿着落满尘土的手工缝制的中式衣裤,走进赶集上会的陕北人群体中,就像一滴水掉进了大海,你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如果用长焦镜头取一幅他的“特写”,你便会发现,他脸上那一道道刀刻的皱纹和诚实甚至有些呆滞的眼神,丝毫也找不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他那大半辈子在阳光里烘烤出的与脚下的泥土一样的色调的粗皱的皮肤犹若老树身上的年轮,记录着生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风霜雨雪……

的确,生活是个最富有才华的化妆师,他描画出的各种脸谱真正的是恰如其分,令人惊叹不已。你瞧我们这位主人翁的脸:紧紧闭合着的嘴唇告诉你,这是典型的属于那些只做不说的沉默的人群——中国农民。他心目中没有“虚荣”这个概念,也没有要获得“重视”和“理解”这一类奢望。只是像他们忠实的伙伴——黄牛一样,拖着沉重的犁铧朝前行走。他们的沉静呆滞的眼神,微透着似愁苦又似坚毅、似冷漠又似安详的神情。这是陕北山区农民特有的眼光,由于经历了长期困苦生活的陶冶煎熬,由于饱尝了人生之旅的酸甜苦辣,使他们的性情变成了这样近乎麻木的坚忍,近乎迟钝的皮实,近乎软弱的宽厚。他们像登山的人,一生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手脚并用地从山根一直攀援上去,眼看着就要登上诱人的峰巅,却又并不透露出丝毫的兴奋和喜悦。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山下苏东村的人们,会在绿树成荫的山坡上立一块小小的碑石,上面写上:20世纪70年代末,这里原本没有树木,一位无儿无女的老人和他那年迈多病的老伴儿,用生命的最后30年,绿化了这就近四座荒山和三条荒沟,他们带头把绿色插在了干旱的黄土地上,结束了苏东村无树的历史,人们应当世代记着段锦华、郭素女这两位老人的名字。

谁也说不清段锦华萌生奇想的动机。是想为子嗣挣下一份厚实而取之不尽的家当?但他们并无儿女;是希望造福于民,取誉于众,以求千古流芳、百代留名?从他们30年前不声不响的迹象看来,显然也不是。那到底是为什么呢?

1975年春的一个夜晚,陕北苏东村生产队的公窑里弥漫着老旱烟的气味。这里正在召开社员大会。夜深了,会议原定的议项已经完了,队长问:“谁还有什么话要说?”

“我有话说。”

人们的眼睛立即集中到后墙角里一个老实巴脚的庄稼汉脸上。开会永远坐在墙圪里一言不发的段锦华,此刻脸涨得通红。

“我想在咱后山上去栽树。”

众人听得都笑了。这个老实巴脚的庄稼人怎么会想起要在后山上栽树?后山是村子后面那座光秃秃的干山。去年公社动员全社人上山栽树没有一棵活的,这段锦华又不是不知道。

“都是土埋脖子的人了,还栽什么树!”一个按辈分把他叫爷的小伙子半开玩笑地说:“搞不好给你安一个资本主义残余分子帽子,你爷就悲惨了!”

段锦华说:“说就让他说吧,反正我不要钱,不为啥。”说罢,激动得胡子都有些发抖。“我就不信咱后山栽不活树!”

队长也许为他的精神感动,也许为了早些结束会议,便说,“栽树是好事,除过庄稼地,圪里圪梁任你种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