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纵横文坛艺界> 第三章 江清月近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江清月近人(1 / 2)

被这么多的眼睛盯着,林峰没有丝毫紧张。沉皱眉做沉思状。他在思考用那篇惊世大作。

“明月,雪,竹。这些在诗中运用的很是频繁。到底用什么呢?”林峰在讲台上,在讲台上静静的站了十几秒。

见此,张永心中的说教心思越发的重了,必须以重大的教育。

突然有人小声嘀咕道:“浪费大家时间,不会就赶紧下来,装深沉就能会了,老实的写检讨去吧。”语气很是阴阳怪气。

声音不大,却在寂静的班中显得格外的刺耳。

林峰听到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起来。

不一会儿,一排字在黑板上整齐的出现,字很是苍劲有力,很流畅的行书,颇为耐看。林峰是在炫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答题完毕,林峰将粉笔轻轻放在讲桌上。缓缓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待将少年所写的看完,张永呆了,而后又急不可耐的有看了一遍又一遍。

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用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

诗的前两句为触景生情,后两句为借景抒情。第二句“日暮客愁新”,中的“日暮”显然和上句的“泊”、“烟”有联系,因为日暮,船需要停宿。

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低”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虽止,意未尽。诗人似乎孑然一身,面对着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江清月近人”,这画面上让人们见到的是清澈平静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着船上的诗人;可那画面上见不到而应该体味到的,则是诗人的愁心已经随着江水流入思潮翻腾的海洋。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这首小诗正是在这种情景相生、思与境谐的“自然流出”之中,显示出一种风韵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艺术美。这是一首名义上写月实则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只是这个少年才几岁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不可能。只是,我在网上从未看到过这样的名篇,能将羁旅之思借助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怎么可能,而且,运用的也太熟练了吧,怎么可能,怎么可能?

张永的心里此刻是风起云涌,是的,他绝对愿意承认他写不出来,这绝对是名家之手,虽然这个名家有些小。

众人此刻也已经看完了林峰在黑板上所写,虽然他们没有张永深厚的功底可以分析判别,毕竟他们的积累相对还是远远不足的,但他们却模模糊糊的感觉到那种情思,难以言喻。所以他们在窃窃私语,因为这和写下这几行字的少年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