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九十六章 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六章 折(2 / 2)

“大娘,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咦……”也不对啊,就是赐宫女,也不可能赐几十个几百个,问题出在哪儿?没有想到,问:“怎么那么多?”

大娘道:“陛下好啊,衣服还是旧麻衣,唉,都不象皇帝了,于是将宫中织女一起放出来。”

崔娴差一点扑倒,用一对凤眼看着郑朗气呼呼的说:“原来你早就知道,故意惹我生气的。”

郑朗一摊手,说:“我又不是陛下肚子里的虫,又没有宫中的内侍向我通风报信,怎么会知道。”

“你就是知道!”忽然伸出小手来,在郑郎手背上掐了一下。虽然说过好几回话,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肌肤相碰,掐过后脸儿立即红了起来,心都开始卟通卟通的乱跳。

遮羞地问:“大娘,怎么回事?”

大娘哪里知道他们在弄什么名堂,老老实实的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郑郎,不可乱说啊,若是以后几年风调雨顺怎么办?”

“我从不打诳语,直觉告诉我有可能还要出大麻烦。”

宋代人还是很迷信的,崔娴也脱不了这个俗,在这个小丈夫身上发生太多不可思异的事,眨了眨大眼睛,说:“那么陛下会更可怜。”

郑朗默然,不仅未来更可怜,这二字将伴随着小皇帝的一生。

崔娴可不管的,她管的只是郑朗对她的态度,以及郑朗的命运。几个娘娘要回去了,崔娴只好也随着回客栈。毕竟还没有成亲,此次进京迫不得己,但非议肯定有了。打着陪几个娘娘的借口,那是孝顺,还能说说话,却不能单独留下来的。

可在回去的路上,想到郑朗对自己的捉弄,又好气又好笑,心中想到,也不是那么生人勿近,有时候蛮可爱的。于是这一天晚上笑容不断,居然将环儿留下来陪寝,与环儿躺在床上说了半夜的话。

元旦到来。

郑朗还在继续读书。

这也是在冲刺。

可没有想到吕公著再次到来,还郑重的提了礼物。

郑朗愕然的问:“吕三郎,你是……”

“家父同意了,他又让我转问你一句,若是你真的殿试通过,想去哪里?”

两小三立即来了精神,吕夷简,你真让你家儿子做我们的小师弟?对视了一眼,意思懂的,咱先别争谁大谁小,这个吕小三得将他压下去。不能按岁数排,否则他最大的。

对视一眼过后,“滋溜”一下,紧张的走了过来。

郑朗冲他们狠狠瞪了一眼,然后说道:“江南。”

这是一件好事,就是皇帝替自己走后门,若几位宰相不同意,自己未必能如愿去江南。有吕夷简帮助,那么江南去定了。

“为什么是江南?”吕公著眼中很茫然,不是江南不好,是离京城太远。

“吕三郎,你看一看,京东路,河南河北,那一州县没有权贵或者他们后裔的田产财产?江南同样有,可少得多。明年我才多点大,十七岁,要资历没资历,要年龄没有年龄,麻烦不一定害怕,可避免麻烦是不是更好?人关健要清楚地替自己定位,否则赵括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也不能瞧不起自己,所以夫子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小心的说话,勤奋勇敢的做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到朱熹对这句话的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于是贻害了千年。孔夫子只是反对夸夸其谈的做法,并不是让人们学会虚伪的。是讷,而非不敢尽其所作余也!是敏,而非勉其所所不足也!少说话等于内敛吗?

这种朱家儒学才是真正贻害后人。

其实学了这么多年儒学,再利用后世观念,认真的想一想,孔夫子抛去弱小的鲁国,以及动荡不安的战乱年代带给他一些局限姓,以及一些理论的矛盾外,大多数还是有实用姓的。

只要将它系统姓的做一整理,不去曲解,再做一些修正,会给后世带来很大的帮助,甚至比制订一项两项重大的国策,都有更大的积极意义。

于是又说道:“我若考中,真去了江南,打算呆很长时间,顺便注释一下儒学,将儒家理论综合起来,首先就从《中庸》开始,你们跟在我身边,可以相互讨探吏治,国家与百姓,或者学问,也可以协助我展开这项工作。”

在江南会是一个避风港,也不用急着回京,年龄小,回京麻烦多,有可能什么事没做成,反沾了一身搔。那么自己会有更多的空余时间,撰书的时间同样也有了。

“解元,是不是真的?”王安石与司马光眼睛冒光,高兴地跳起来。

连吕公著这个老实的少年,都激动起来,搓着手,说道:“家父真有先见之明,难怪他让我跟着解元。”

“吕三郎,非也,他是为你以后铺路的,”有着良好腹黑天赋的司马光,不客气的直接说出。

“不准乱说,你忘记我说过什么?”

“是。”

不过话说出来了,收不回去,吕公著神情变得很沮丧。

对此郑朗也无从安慰,难不成让他回家造父亲的反?自己敢说,吕公著敢做么?

但很快被喜悦将沮丧冲散,吕公著没敢耽搁郑朗的时间,回到家中将事情经过一说。吕夷简只是笑了一笑,早就知道啦,否则自己会抹下这个面子?

不指望郑家子成为孟荀那样的人物,只要他勉强能达到孔颖达的一半高度,付出这个面子,很值得了。

并且这个修书带来的名气高度,自己家族的力量,会使这个三子在未来,很快走上政治舞台。这才是他看重的。况且那个郑家子教育人真的很有一手,不但教导学问,还有做人,吏治。

可是吕夷简的其他三个儿子吕公绰、吕公弼与幼子吕公孺听了很是眼热。

吕公孺拉着吕夷简的手说:“爹爹。”

“不行,仅为你三哥,估计又有人会谈论我。并且你年幼,学问跟不上,即便郑家子修书,你能帮助什么?”然后又对吕公著说道:“也未必,要等科考过后,若他考不中,一切是空谈。”

考得中,名与实相符,郑家子威望更上一层楼。考不中,郑家子名声会一落千丈,也不值得儿子抹下脸皮跟在后面。

这才是吕夷简的做人处世观念!

或者这才是真正的实用?

崔娴很快听闻这个消息,同样很惊讶,吕夷简居然真答应了?为什么不能答应,在吕夷简心中脸皮二字很不值钱的,关健是值得与不值得的区别。

然后眼睛眨啊眨的,在想,这件事对郑朗有帮助,也有坏处,帮助是吕家的力量,有了这层关系,小丈夫会有一个更强大的后盾。坏处就是会引起一些言官的反感。脑袋瓜子开动起来,回到客栈还在想,看到两个正在发奋读书的哥哥,忽然想到那三个小三子的资质,低声叹了一口气,人真不能与人相比的,能气死人。那几个小三子有可能学习一天,要顶自己两个哥哥学习三四天。

两个舅哥不知道妹妹的想法,同样觉得天方异谭。嘴张了张道:“修书啊。”

自己连科考一点把握没有呢,小妹夫都准备修书了,这个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并且修书不是修普通的书,是整理儒家学术!惊讶震憾之下,两位舅哥皆疏忽了吕夷简的儿子投小妹夫为师这件事。

崔娴忽然说道:“有了。”

看着两个哥哥,她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