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四百四十九章 稻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四十九章 稻草(2 / 2)

不择出来无人注意,一择出来,便想到另一个方面。特别是富弼十分紧张,推动免役法不仅是郑朗,还有范仲淹、韩琦与张方平。在这个当口上,不能给敌人找到打击韩范的机会。

郑朗更担心,说道:“造成这原因,主要还是战争。北方本来有一些粮仓,储蓄了一些粮草。因为想减轻国家的负担,减少运费与损耗,这些粮仓里的粮草全部调运到西北,同样是我所说的稻草。若没有旱情,北方大丰收,粮仓空虚没有问题。但北方出现旱情,空虚的粮仓便会导致一系列后果。当然,还有免役法与财政困难造成的原因。”

“力役减少也有弊端哪,”贾昌朝淡淡地说道。

别以为他说得平淡,说不定此人就能用此事做文章。

郑朗瞅了他一眼,也淡淡地说:“贾相公,大旱是有,可不会年年发生,若那样,纵然庙堂君臣再如何努力,国家也危矣。再说徭役,国家以前调动粮食一靠商贾,科配繁重,阻滞了商贾的贩运。二靠厢军与差役,实施免役法后,差役并没有减少,相反,因为用薪酬雇佣贫困百姓运输,效率却比以前提高。减少的仅是厢军,去年全国厢兵、乡兵、蕃兵多达五十多万。乡兵与蕃兵、弓箭手多在边境地区,与免役法无关。要么就是厢兵,全国厢兵去年时乃是巅峰,几近五十万。实施免役法后,陆续裁减了近八万厢兵,让他们变相的成为差役,或者为普通百姓,但这是指全国各路总数。去年时担负江准漕运的两浙路、淮南路与江南路厢兵总数近十四万,因为这一地区最富裕,所以几乎每一州府都执行了免役法,裁减的比例很大,几达四万人。但不是少了四万力役,朝廷设置厢兵,一是养流民不使为患,二是应付百役。真正用来押运粮食的厢兵只占其中不足十成一,也就是实际仅减少四千劳力。这四千劳力就是用很高的钱帛来雇佣,对国家影响有多大?”

用事实说话,用真实的数据说话。

这个免役法是一个改良型的变法,还是借助战争带来的创伤实施的,连这个才刚刚执行就夭折了,郑朗会怀疑自己会不会变得象吕夷简那样,做一个保守的碎步型改革家。虽然很好听,引发的动荡也少,但这种碎步型的改革,不能医治如今宋朝的。其实赵祯自从庆历新政失败后,他也在做调整,恰恰继承的就是吕夷简这种碎步型的改革。

暂时赢来宋朝最好的辰光,却为后人积累了更多的弊端。

贾昌朝嘿然。

眼下还没有太多的恶意,因为此法改革他也知道是郑朗提出来的,若真正是范仲淹与韩琦提出,那么贾昌朝今天可不会是这种态度。

郑朗有些不大放心,一拱手,说:“贾相公,诸位相公,我从地方上来,这一呆几达九年时光,又兴修了许多工程,对于厢兵我有着深刻的认识。平时薪酬低廉,不足以养家糊口。若用工太苦,他们没有积极姓,甚至有可能引发兵变。不用工,国家负这么多钱帛出去用来做什么?于是导致一种局面,平时成了闲养之人,真到大动工时,朝廷不得不另拨财帛雇佣百姓。虽说百工要用到役,一部分流民也要安置,但国家养了多少厢兵?一年需要付出多少薪酬。仅是一个厢兵,放在唐朝初年,就有可能将唐朝一年税务用完。如今国库空荡,此患能在不带来多少消积影响下进行诊治,何乐而不为?”

不要斗来斗去了,为国家多做点实事吧。

诸人默然。

这不是免役法带来的负面作用,郑朗说这些,是怕有人做文章,让它成为党争的牺牲品。真正的负面作用是另外的地方,颇有些麻烦,郑朗正在为此想办法。

又说道:“其实国家有许多弊端,比如这个仓,以前吏多不给薪,有的小吏出身良好,还好一点,有的小吏是强行征来的,为了养家糊口,于是货赂请托公行,以货之多寡轻重为事之枉直,甚至有的国家正式官员也参与徇私舞弊,仓储一年,损耗近半。也是此次危机的原因之一,并且西北数年战事中进一步给朝廷带来财政危机。后来推行免役法后,旧的传统留下,依然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我看到了,但没有说,因为一改,必然牵连甚广。西北一战若是人生重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能急啊。”

听到这里,杜衍终于动容,说道:“你说旱情与粮食吧。”

“粮食调动艰难,与劳力并无多大的关系,这是地方少数官吏推卸责任的借口。科配沉重,商贾不行,是主要原因。北方仓储空虚,粮食缺口比往年沉重,也是主要原因。国库空虚,缺少钱帛调动,同样也是主要原因。仅是调拨京师,问题不大,”郑朗说道。若没有错,马上范仲淹回到朝堂,推荐国子博士许元艹办,擢其为江淮两浙荆湖制发运判断,元说,以六路七十二州粟,不能足京师,我不相信。于是命江洲等县留三月粮,远近以次相补,引一千余舟从漕转西,未几,京师足食。但是山东怎么办?

灾情更严重的陕西怎么办?

没有解决。

这已经不是强行征令所能办到了,郑朗说道:“西夏战苦,契丹颇有恶意,无论怎么谈,他们必与我朝议和,没有战争费用,今年可以将部分财政拨出来使用。因此我想先拨出四百万贯,雇佣部分百姓,大肆将粮食运向山东与京城,还有三门峡。”

“三门峡?”晏殊终于开腔。

“嗯,学唐朝旧制,在三门峡建仓,若是陕西旱苦,朝廷必让百姓涌入河南就食,可以用粮代工的方法,运向三门峡的上游,再用舟揖运向关中,以解关中旱情。那么朝廷危机必然渡过。”

“行知,你说的主意是好,可朝廷从哪里变出四百万贯钱?”王尧佐急切地问道。如果是四十万贯与一百万贯,挤一挤还能凑出来。四百万贯,就是将三司使的官员们一起卖掉,也凑不出来这么多的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