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红色资本家> 第十二章 万象更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二章 万象更新(1 / 2)

大清朝是完了,陈思远迫不及待地剪去了辫子,脑袋前面的光头部分也用后脑勺的头发盖了起来,穿起小西装。“终于进入民国了。”陈思远长长的吁了口气。

新朝新气象,1月1日,孙中山就在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接着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连南京街头的乞丐都知道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念。

陈父成了南京城里的炙手可热的人物,早年就开始资助革命,做出很大贡献,现在革命成功了,清室被推翻,理应封个一官半职。

其实陈父心里也痒痒,本来年岁就不到四十,正是一个男人事业心最顶峰的时候,然而在商业上的才能却总是被儿子盖着,这使陈父总有浑身劲使不出来的感觉。

相处久了,老爹的一些心思做儿子的怎么能不明白呢,可革命党这条船漏水啊,别看现在风光,过段时间可就不好说了,孙中山不也得再到处流亡几年吗,这是历史的定局,是大势,谁也改变不了。

陈思远拼命的按住了老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花了好几天才压制住老爹想当官的心思,最后勉强同意让父亲当个南京商会副会长的半官方职位,这个结果让孙中山和周围的一些人挺遗憾的。

几个月来,《申报》、《大公报》等一些知名报纸连续不断的报道革命,可是陈思远就是没有看到“辛亥革命”四个字眼,觉得很奇怪,回后世一查才知道,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一词使用并不广泛,称呼辛亥年武昌起义至清帝退位这段史事的词汇,名目繁多。民初的报章,如《申报》、《大公报》以及政府公报中,“武昌首义”、“共和成立”、“民国肇生”、“辛亥之役”等名词连篇累牍,而“辛亥革命”极为罕见。即便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初言及辛亥革命时所用名词也没有一定之规。就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以孙中山名义发布的公文中,有“武汉首义”、“民国缔造”、“民国光复”、“革命”等说法。

陈思远想了几天,自己办一份报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民国时期政局跌宕起伏,文化事业却相当繁盛,现代思想文化异彩纷呈。在近代新闻、印刷等相关事业的推动下,民国的图书、期刊、报纸、手稿、书札大量出版,还有许多海报、电影、唱片繁荣一时。

这就是商机啊!陈思远大呼。凭着后代人的优势,做好一份报纸不是难事,甚至发行唱片、拍电影也没有问题。

印刷厂他家就有啊,缺的设备再添置就是了,他又不缺钱。说做就做,陈思远在南京城里又买了一栋三层的大楼,从南京师范学堂、上海的教会学堂、山东师范学堂招聘了三十名毕业生,从几家大报纸挖了几个大编辑,最重要的总编陈思远考虑了一下,派人从香港找了一个业内靠谱的老编辑过来。

这时候的香港人可算是外国人士,既有足够的业务能力,又能帮他挡住一些麻烦。至于前期投入,陈思远大笔一挥,就先投两万两白银。

当然这些跑腿的事情陈思远是不会亲自去办的,一切都是方连顺代劳。现在南京城里的上层人物,都知道陈家有一个方连顺先生,极有能力,到处撒钱,一时风头无两。

报纸的名字,陈思远准备了好几个,《扬子晚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什么的,犹豫了半天,最后就叫《国家地理》吧。陈思远后世最喜欢的杂志之一就是《国家地理》,这里就向《国家地理》致敬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