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悠闲唐朝> 第六十五章 繁杂的婚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繁杂的婚礼(2 / 2)

因为新郎上门求亲,不能动粗,只能好言相求当红脸儿。不过这时候叶文从家里带来的那百十来口子壮汉,就可以当白脸儿了,跟在新郎后面呐喊鼓噪助威。

“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新妇子,催出来!……”

这边是唐僧念经似的念诗,那边是噪声污染,什么时候娘家人受不了了,行,新妇小娘子咱出去算啦,反正后面还有的是折磨新郎的机会。

姑嫂侍娘婢女扶持围绕着,拥了新娘子林小妹出了闺房。

林父家里会在堂上张挂一重重屏风帐帘行障,帐内地面上放一具马鞍。林小妹被扶持着坐到马鞍上,面南背北,就算瞪大了眼睛往外看,也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帐外有个身影打磨转圈,正准备行“奠雁礼”。

“奠雁”,是唐朝结婚亲迎礼中的核心部分。具体流程是新郎拿过自己一行从家里带来的大雁,在帐幕那边运运气,发一声喊,把雁隔着行障掷过来。林父家这边,多上几个人,眼疾手快地接住大雁,抖开一幅红罗裹住,再用五色丝锦缠住雁嘴,不让它呱呱乱叫。等到婚礼结束,新郎家的人会拿东西来“赎”走这只雁,把它放生。扔完了雁,下一步又要吟诗。这次是请求把分隔开新婚夫妇的行障撤掉,要进去见见新娘子。

“夜久更阑月欲斜,绣障玲珑掩绮罗。为报侍娘浑擎却,从他驸马见青娥。”(新郎自称“驸马”是吹牛的,这也是“摄盛”允许的。)

如果还不撤障,继续催:“锦障重重掩,罗衣队队香。为言侍娘道,去却有何妨?”

出面撤障的,是一对特意找来的童男童女。新郎进帐以后,接过一只雁,以卑位面向北跪在新娘面前(新娘这时候是面南坐在马鞍上的),把雁放在林小妹身前。

林小妹这时候可以大大方方地瞅一瞅自己的老公,叶文也可以抬眼瞧瞧自家娘子的模样。叶文跟林小妹相视一笑,叶文看着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林小妹,觉得刚才的罪也没白受。

奠雁礼行完,新婚夫妻辞拜女方父母,父母照例要嘱咐几句。老丈人岳父说的是:“戒之敬之,宫室无违命!”岳母也说:“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大致的意思都是教导做媳妇的,到夫家以后要小心顺从,收敛脾气,老实听话。

其实在夫婿亲迎前,女方的父母就应该多次叮嘱过这些了,叮嘱的具体内容,有一篇《崔氏夫人训女文》,概括得很仔细。

……教汝前头行妇礼,但依吾语莫相违。好事恶事如不见,莫作本意在家时。在家作女惯娇怜,今作他妇信前缘。欲语三思然后出,第一少语莫多言。路上逢人须敛手,尊卑回避莫挡前。外言莫向家中说,家语莫向外人传。姑嫜共语低声应,小郎共语亦如然。早朝堂上起居了,诸房伯叔并通传。妯娌相看若鱼水,男女彼此共恩怜。上和下睦同钦敬,莫作二意有庸偏。夫婿醉来含笑问,迎愿扶持若安眠。莫向人前相骂辱,醒后定是不和颜。若能一一依吾语,何得翁婆不爱怜。故留此法相教尔,千秋万古共流传。

这些话,说到没说到是做父母的责任,做到没做到就看新娘自己的个性了。

父母拜了,家庙辞了,新娘子终于要登上婚车去往夫家了。上车之前,陪林小妹同去的姑嫂侍娘傧相们突然一阵忙乱,相互问:“娘子的蔽膝呢?哪儿去了?谁准备了?不会都忘了吧?不会吧……”

“蔽膝”就是蒙在新娘头上,防止路上被外人看到容颜的那块大方布巾。

“蔽膝”不要以为是“红盖头”。唐朝呢,可以说就没有“红盖头”这东西,新娘在婚礼的前半段,在自己家里,基本上是不蒙面的。那块可能是任何颜色的“蔽膝”,只在登上婚车出门前,才给蒙上,用意也是为了不让外人看脸,而不是防着自己丈夫。这玩意儿并不合古礼,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才兴起来,所以虽然普及程度挺高,但不用也不算失礼,要是找不到,可以不用蒙头,直接上车也可以。

红盖头可以不蒙,不过,新娘手里可以拿个狼牙棒,身上还可以藏把小刀子……不是用来对付老公的。叶文骑着马绕车转三圈,转完了就出发。棒子刀子都是为了对付埋伏在半路上的“障车族”。

一般而言,“障车族”只是些凑热闹开玩笑的家伙,他们在婚车经过时拥上来围堵道路,唱歌跳舞要吃要喝要财帛。当然,伸手的时候嘴里还要唱许多词,不是“老爷太太行行好”那种没文化的,而是也充满了出口成章的唐朝范儿。

儿郎伟!我是诸州小子,寄旅他乡。形容窈窕,妩媚诸郎。含珠吐玉,束带矜装。(这是说障车族自己的情况,人家也都是正经人哦。)故来障车,须得牛羊!(给我们牛羊才让婚车通行。)夫人班瀍浚发,金缕延长。令仪淑德,玉秀兰芳。(这是在赞美新娘。)轩冕则不饶沂水,官婚则别是晋阳。两家好合,千载辉光。(这是在赞美这桩婚事。)儿郎伟!且仔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亲,头头相当。某甲郎不夸才韵,小娘子何暇调妆。(这也是在说夫妻俩很配,婚事完满。)甚福德也,甚康强也。二女则牙牙学语,五男则雁雁成行。(这是祝愿夫妻俩生两个女儿五个儿子,唐朝人认为这是最理想的生育情况。)自然绣画,总解文章。叔手子已为卿相,敲门来尽是丞郎,荣连九族更千箱。见却你儿女婚嫁,特地显庆高堂。(这几句还是良好祝愿,儿女都成才,跻身大贵族行列,结婚攀上高门。)儿郎伟!重重遂愿,一一夸张。且看抛赏,必不寻常。(这是说既然给了你们这么多祝愿,你们一定要多给赏物哟。)帘下度开绣闼,帷中踊上牙床。珍纤焕烂,龙麝馨香。金银器撒来雨点,绮罗堆高并坊墙。音乐嘈杂,灯烛莹煌,满盘罗馅,大榼酒浆。(这些是障车族希望得到的东西。)儿郎伟!总担将归去,教你喜气扬扬。更叩头神佛,拥护门户吉昌。要夫人娘子贤和,会事安存,取个国家可畏忠良!(这些全是祝愿吉祥话。)[《儿郎伟》是当时百姓在婚礼当中实际吟诗的歌词,以“儿郎伟”开头,既类似于后世的“词牌”,也是唱歌起调子的音节需要。文中的()为作者附加的内容。]

叶文听了这一套一套的吉祥话,叶文这边也不能示弱,就有人在车上喝问:“今之圣化,养育苍生。何处年少,漫事纵横!急手避路,废我车行!”光天化日之下(不对,现在还是深夜里。),哪家浑小子挡我婚车!快闪开让道!

人家障车族回应:“吾是三台之位,卿相子孙。太原王、郭,郑州崔、陈,河东裴、柳,陇西牛、羊,南阳张、李,积代忠臣。陈君车马,岂是凡人!”—以上都是唐朝的郡望大户,说来吹牛的……吹牛啊?那大家一起吹好了。

叶文这边的人说:“障车之法,先自有方。须得麒麟一角,三足凤凰。辽东酒味,西国胡羊。拟成桂昔,秦地生姜。少一不足,实未形相!”你们先凑那些珍禽异物去吧,凑够了再来玩障车!

人家也不傻:“吾等今来障车,自依古人法式。君既羊酒并无,何要苦坐訾责。问东定必答西,至南定知说北。犹自不别时宜,不要数多要勒!”

这样一问一答纠缠一会儿,如果叶文他们小夫妻实在急着要回家,多少也得出点儿血,给人家送些牛羊布帛酒肉,差不多的人家也就让路放行了。不过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或者实在是人品不好遇上了真强盗,那也真有当街抢新娘打劫死人的。不过叶文和林小妹都是一个坊的,离得也挺近。

一路吹吹打打,叶文骑马前引,林小妹坐车在后面跟着,傧相从众簇拥,护送到叶文家大门口,停车。

侍娘挑开车帘,从夫家门里拥出一群妇女来,人人手持一块毡席。这些不是上来揍新娘替新郎报复出气的,人家是替新娘铺路的。

领头的婢妇把毡席铺在车下,后面人依次铺开成一条路,直引进家里大门。新娘在毡子上走过去,身后就有人把踏过的毡席拾起来,小跑着继续往前铺,这个仪式叫“转毡”或“传毡”,要保证新娘子从车上走进室内的一路上都脚不沾地。

新娘走过的这一路呢,在婚车到来之前,夫家都收拾好了:先用3升粟把石臼填满,用3斤麻把窗子塞上,用一张席子把井口盖住,大门门楣上还要放三支箭,新娘就从箭下走过去,进院子以后,要先拜猪圈,再拜炉灶。拜的时候,夫家公婆以下人等,纷纷从偏门出院子,再从正门进来,一个个都踩在您的脚印上,叫“躏新妇迹”。叶文在唐朝没有父母,也就免了这一套。

为什么要搞这些神神道道的玩意儿?咳,还不是封建迷信外加歧视妇女,说什么新娘子容易把妖魔鬼怪带进夫家,所以要做好防护,再有就是为了压服新娘的锐气,以免日后不好管教。

跟新娘家里人“弄女婿”相似,夫家的人也要“弄新妇”,不过相对来说没那么暴力,以口头调戏为主。然后,叶文小夫妻行礼圆房也不在屋子里,而要在院内西南角找一块吉地,搭起“青庐”和“百子帐”。

这个帐篷当然是早已经搭好的,搭的时候,女家要专门派人来参加“撒帐”仪式,就是把一些果子金钱花钿之类往帐里四处抛撒,一边撒一边唱《咒愿文》:“今夜吉辰,张氏女与李氏儿结亲,伏愿成纳之后,千秋万岁,保守吉昌。五男二女,奴婢成行。男愿总为卿相,女即尽聘公王。从兹咒愿以后,夫妻寿命延长!”

成亲的“青庐”是空间比较大的地方。新娘进家的时候,可以让侍娘用行障和团扇遮住身形脸蛋儿,再矜持地走进去行礼(如果这时候是武周之后,那么行礼时新郎要双膝跪地拜倒,新娘子您却不用跪地,双手在胸前合十躬身就行,这叫“男跪女不跪”),然后“坐帐”。

这时候,虽然叶文已经见过林小妹了,但林小妹下车后都用团扇遮着脸,夫家其他人却还不知道这个新妇长啥样。想知道?那好—继续吟诗吧。

《去扇诗》三首:

青春今夜正方新,红叶开时一朵花。

分明宝树从人看,何劳玉扇更来遮。

千重罗扇不须遮,百美娇多见不奢。

侍娘不用相要勒,终归不免属他家。

闺里红颜如舜花,朝来行雨降人家。

自有云衣五色映,不须罗扇百重遮。

吟完诗后,这时才会让团扇移开。

傧相强撑着精神,请新郎和新娘在帐中男左女右并肩坐好,随后吟诵着“一双同牢盘,将来上二官。为言相郎道,绕帐三巡看”,捧上盛着肉饭的“同牢盘”,喂新郎官和新娘各吃三口饭。

下面是喝交杯酒,文绉绉的**叫“合卺”。传统的酒杯应该是“以小瓢作两片,安置拓子里”。如果找不到小瓢呢,就用两个小金银盏子,让一对童子分别递给小夫妻俩,“一盏奉上女婿,一盏奉上新妇”,叶文跟林小妹两位同时喝一口就行。

这时候还有人用五色丝绵把叶文跟林小妹的脚趾系在一起,“系本从心系,心真系亦真。巧将心上系,付以系心人。”

好啦,可以真刀真枪了。那边有人帮新郎脱衣服。“山头宝径甚昌扬,衫子背后双凤凰。衤盖裆双袖双鸦鸟,罗衣接緤入衣箱。”“既见如花面,何须着绣衣。终为比翼鸟,他日会双飞。”

比起新郎来,林小妹这边要麻烦得多。先是去“帽惑”(一种类似于假发的头饰):“璞璞一头花,蒙蒙两鬓渣。少来鬓发好,( )不用帽惑遮。”

再给林小妹摘掉头发上的花:“一花去却一花新,前花是假后花真。假花上有衔花鸟,真花更有采花人。”

为新郎和新娘两个人梳头合发:“月里娑罗树,枝高难可攀。暂借牙梳子,笄发却归还。”“本是楚王宫,今夜得相逢。头上盘龙髻,面上贴花红。”

于是无关人等终于退场:“天交织女渡河津,来向人间只为人。四畔旁人总远去,从他夫妇一团新。”

帐帘放下,让新郎和新娘说说话。“宫人玉女自纤纤,娘子恒娥众里潜。微心欲拟观容貌,暂请旁人与下帘。”

最后,帐幕一合,吹灯拔蜡,大家也都散了,天也快亮了。

第二天起来,林小妹还得拜见舅姑(公婆),又是一大套烦琐礼仪。因为叶文没有父母,只有免了这些礼仪。

不过三个月以后去夫家的家庙里行礼,正式告知天上各位把户口簿迁入夫家了,还是一堆乱七八糟的规矩,唐朝的婚礼大致就是这个样子。

最后补充:上面说的是新郎亲迎新娘,回自己家行婚礼的过程。在唐朝,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如果结婚时女家比男方富贵、势力大,或者男家不在结婚当地,那婚礼全程都在女家举行,什么撒帐、同牢、合卺,全是女家一力承办。甚至结婚后很长时间内,小夫妻俩也是生活在女家的,这现象大家都习以为常,新郎不是那种被人看不起的“上门女婿”。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