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科幻悬疑>陔馀丛考> 卷三十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三十四(2 / 2)

观音像胡应麟《笔丛》、王洲《观音本纪》皆谓古时观世音无妇人像,而历引《法苑珠林》、《太平广记》诸书以证之。晋久熙十一年,梁州刺史杨收敬以罪下吏,其友郭宣及父处茂同被桎梏,念《观世音经》十日,夜梦一菩萨,慰以大命无忧,俄而枷锁自脱。张兴妻系狱,昼夜念观音经。一沙门蹴之曰:“起起!”俄而枷脱。然户闭无由出,又梦向沙门曰:“门已开矣!”果得出。王球在狱,念《观音经》,梦一沙门以一卷经与之,又见一车轮。沙门曰:“此五道门也。”既觉,锁皆断脱。毕览随慕容垂北征,陷敌入深山失路,念《观音经》。见一道人法服持锡,示以途径,遂至家。沙门法义得病,念《观音经》,梦一道人为刳出肠胃,洗毕还纳之,遂愈。又一仕宦妻为神摄去,因作观音像虔奉之,梦一僧救之得苏。据此数事,当时梦见者或沙门,或道人,明乎其非妇人像也。王、胡二说固辨矣,然亦有不尽然者。南宋甄龙友题观世音像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洪景卢《夷坚志》:董性之母素持《观音终门品经》,忽病死,其魂呼救若观世音。恍若有妇人璎珞被体,相好端严,以右手把其臂,挈之偕行,遂瘳。许洄妻孙氏临产,危若万状,默祷观世音,恍惚见白氅妇人,抱一金色木龙与之,遂生男。又寿涯禅师咏鱼篮观音词,有“窍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夷坚志》:徐熙载母程氏虔奉观音,熙载舟行将覆,呼菩萨名得免。既归,母笑曰:“夜梦一妇人抱汝归,果不妄。”则观音之为女像,宋、元间已然。不特此也。《北史》齐武成帝酒色过度,病发,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成一美妇人,食顷变为观世音,徐之才疗之而愈。由美妇人而渐变为观世音,则观音之为女像可知。又《南史》陈后主皇后沈氏,陈亡后入隋,隋亡后过江至毗陵天静寺为尼,名观音皇后。为尼不以他名,而以观音为名,则观音之为女像益可知。此皆见于正史者,则六朝时观音已作女像,王、胡二公尚未深考也。又今世所持诵《高王观世音经》,亦见《北史·卢景裕传》。景裕之败也,系晋阳狱,至心诵经,枷锁自脱。又有人责罪当死,诵经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闻,赦之。此经遂甚行,号曰《高王观世音经》。此经本景裕为高欢开府属时所译者也。

天王堂僧寺多有名天王堂者,按《谈薮》记唐天宝间,番寇西安,诏不空三藏诵咒禳之。忽见金甲神人,不空云:“此毗沙门天王第二子独健往救矣!”后西安奏捷,亦云西北有天王观形,胜之。朝廷因敕诸道立像。郎瑛谓:今佛寺有天王堂,始此也。又《括异志》:宋建炎中,敌将屠秀州,天王现于城上,大若数间屋,遂惧而引去。因建天王楼于城西北隅。

西王母世以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出《列子》及《汲冢周书》穆王乘八骏西巡狩,宴瑶池而捧王母之觞。又《山海经》有“西王母绨几戴胜”之语,因而《汉武外传》递相附会,遂有七夕会于甘泉,王母捧仙桃而降之事。按《尔雅》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是西王母乃地名而非人名。汉贰师将军伐宛,斩王母寡,亦其王之名母寡耳(《陈汤传》又作王母鼓,鼓寡声相近也),未可以其名母寡而遂为女王也《七修类稿》亦云:犹之国名女真,人姓胡母,未可谓女真国、胡母姓之皆女人也。盖《山海经》及《汲书》皆因《尔雅》西王母三字,遂造为穆王西巡之事,竟成典故。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睹西王母{羽高}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则用之于词赋矣。《史记》造父御穆王西巡狩,见西王母。则并入之史册矣。后人又附会作《穆天子传》,有“白云在天”之谣,则更创传奇体矣。哀帝时,民间相传:西王母行筹,经历郡国,西入关,至京师会聚,祠西王母。则且盛于祠祭矣。《晋书·张轨传》:酒泉太守马岌言:“酒泉之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于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宜立西王母祠。”又沮渠蒙逊袭卑和,至盐池,祀西王母寺中。中有元石神图,因命张穆作赋。则并处处有祠庙矣。然《史记·条枝国传》:安息长老传闻,条枝有弱水、西五母,而未尝见。《后汉书·大秦国传》:或云其国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处,几于日所入也。《北史》:大秦国有西王母山,玉为堂室。终皆惝恍之词也。

王子晋《列仙传》:周灵王太子晋,好吹萧,作凤鸣。遇道士浮邱公,按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七月七日,乘白鹤于缑山,举手谢时人而去。按《国语》:周灵王二十二年,、洛水斗,王欲壅之,太子晋谏。韦昭注:晋早卒,不立。则仙去之说并无明文。

安期生、浮邱伯世以安期生、浮邱伯皆为列仙之徒。《史记·封禅书》:栾大云:“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又郭璞诗“左携浮丘袂,右拍洪崖肩”是也。然安期生实学黄老之术者。《史记·乐毅传》:河上丈人以黄老教安期生,数传至盖公,为曹相国师,教相国以清净为治,而齐国大治。《蒯通传》:安期生尝以策干项羽,羽不能用。授以官,安期生不受而去。则安期盖隐君子也。《汉书·儒林传》:申公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在长安,元王又遣子郢与申公从之,俱卒业。则浮丘伯实儒者也。

容成御女道家别有一种采补之术,本于容成公。《汉书·艺文志》有《容成阴道》二十卷。《后汉·方术传》:冷寿光行容成公御妇人法。刘向《列仙传》:容成公自称黄帝师,见于周穆王,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牝,其要谷神不死,发白复黑,齿落复生。又《汉武故事》:上起柏梁台以处神君,神君者,女仙也。霍去病微时,数祷于神君,神君乃见其形,自修饰欲与去病交接。去病不肯,及病笃,上令再祷。神君曰:“霍将军精气少,寿命勿长。吾尝欲以太乙精补之,今不可救也。”遂薨。上尝请其术,行之有效。盖即容成术,而又从女施之于男者。八仙世俗相传有所谓“八仙”者,曰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又女仙二人,蓝采和、何仙姑。按《太平广记》、《神仙通鉴》等书,胪列仙迹,纤悉不遗,并无所谓“八仙”者。胡应麟谓大概起于元世,王重阳教盛行,以钟离为正阳,洞宾为纯阳,何仙姑为纯阳弟子,因而展转附会,成引名目云。今戏有“八仙庆寿”,尚是元人旧本,则八仙之说之出于元人,当不诬也。其中亦有数人见于正史者,其馀杂见于稗官小说,多荒幻不足凭,故摘录以质之有识者。张果见《旧唐书》:开元二十二年,征恒州张果先生,授银青光禄大夫,号通玄先生。钟离权见《宋史·陈抟传》:陈尧咨谒抟,有ヮ髻道人先在坐,尧咨私问抟,抟曰:“钟离子也。”又《王老志传》:有丐者自言钟离先生,以丹授老志,服之而狂,遂弃妻子去。吕洞宾亦见《陈抟传》,谓关西逸人,有剑术,年百馀岁,步履轻捷,顷刻数百里,数来抟斋中。此三人者,皆见于正史,尚或可信。韩湘子者,相传韩昌黎之从孙,即韩诗《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者也。然公诗中绝不言其有道术。而《酉阳杂俎》、《青琐高议》等书,转以此诗附会,谓湘能为“顷刻花”。公未谪前,湘先有“秦岭蓝关”一联现于花上。公至蓝关而湘适至,故公足成之云。按《唐宰相世系表》,湘乃老成之子(昌黎有《赠侄老成》诗),登长庆三年进士,官大理丞,初不言其有异术。惟昌黎有《徐州赠族侄》一首,云:“击门者谁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曰族侄,则非侄孙也;探妙知天工,盖不过如星士之类,能推人贵贱,故下又云“期我语非佞,当为佐时雍”也。而湘则随昌黎至岭南(昌黎有《宿曾江口示湘》诗,曾江即广州增城县江也),并非如徐州族侄之能知天工也,而转以蓝田诗附会之,其为荒幻更不待辨矣。铁拐李,史传并无其人,惟《宋史·陈从信传》有李八百者,自言八百岁,从信事之甚谨,冀传其术,竟无所得。又《魏汉津传》:自言师事唐人李八百,授以丹鼎之术。则宋时本有李八百者在人耳目间,然不信其跛而铁拐也。胡应麟乃以《神仙通鉴》所谓刘跛子者当之。然刘、李各姓,又未可强附。《续通考》又谓隋时人,名洪水,小字拐儿,亦不言所出何书,则益无稽之谈也。曹国舅,相传为宋曹太后之弟。按《宋史》慈圣光献太后弟曹佾,年七十二而卒,未尝有成仙之事,此外又别无国戚而学仙者,则亦传闻之妄也。《道山清话》记晏殊乃仙人曹八百托生,所谓曹八百者,岂即其人耶,然又非国戚也。何仙姑者,刘贡父《诗话》谓永州人,《续通考》则谓广东增城人。曾达臣《独醒杂志》谓宋仁宗时人,《续通考》则又谓唐武后时人。传闻之讹,已多歧互。至蓝采和者,《太平广记》谓常衣破蓝衫,一足靴,一足跣,夏则絮,冬则卧于雪。尝〔常〕入市持大拍板唱言:“踏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元遗山因以入诗,有“自惊白鬓先潘岳,人笑蓝衫似采和”之句。又《题蓝采和像》云:“长板高歌本不狂,儿曹自为百钱忙。几时逢着蓝衫老,同向春风舞一场。”是蓝采和乃男子也。今戏本又硬差作女妆,龙可笑。

世所传钟离权故事,《宣和画谱》有一则,《夷坚志》、《潜确类书》、《丹铅录》各一则。

张果故事,《明皇杂录》、《独醒志》、《类书》各一则。

李铁拐,惟《续通考》及《类书》各一则,其他书不经见。

韩湘子故事,《青琐事》、《酉阳杂俎》、《仙传拾遗》各一则。

吕洞宾故事最多,施肩吾有《钟吕传道记》,《雅言杂载》、《青琐集》、《谈苑》、《独醒志》、《辍耕录》、《摭遗古今诗话》、《若父诗话》、《东坡诗话》、《西溪丛语》、《竹坡诗话》、《庚溪诗话》、《鹤林玉露》各有一二则,《夷坚》所载更有八则,其散见于说部书者尚多,或辑为《吕仙外史》,亦可观也。

曹国舅,惟《续通考》、《类书》各一则。

蓝采和故事,《太平广记》、《续仙传》各一则,龙兖《江南野录》载陈学仙,尝醉歌,有蓝采和“尘世纷纷事更多”之句,则又以为陈歌也。何仙姑故事,《贡父诗话》、《续通考》、《独醒志》各一则。

张真人秦、汉以来,但有方士为神仙之说,无所谓道家者。以老聃为道教之祖,张陵为大宗,则始于北魏寇谦之,而唐时乃盛行。至信州龙虎山张氏世袭封号,则又自宋始也。按《三国志注》及《邵氏见闻录》:张陵,汉顺帝时人,入蜀居鹤鸣山中,造符书为人治病。陵子衡,衡子鲁,以其法相授,自号师君,其众曰鬼卒,曰祭酒,曰理头。朝廷不能讨,就拜鲁为汉宁太守。此张陵之始末见于传记者也。胡氏《笔丛》及《续通考》又引道书,谓陵乃留侯八世孙,生于天目山,学长生之术,后隐于广信龙虎山。章帝、和帝累召不起。久之,遍游名山,至兴安云锦洞,炼丹三年,青龙白虎绕其上。丹成饵之,年六十而貌益少。又得秘书,通神变化,驱除妖鬼。既而入蜀,居鹤鸣山。老君授以秘,遂领弟子赵升、王长来云台,复炼大丹,饵之。汉永寿二年,功成道著,乃以九月九日将诸品秘べ、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其子衡,而自与夫人雍氏白日升天,时年百二十三岁。其四代孙盛,复来居龙虎山云。按《通考》所述虽颇诞幻,然张陵之后迁于龙虎山,其流派大抵如此。《通鉴》亦云:张鲁子自汉川徙居信州龙虎山也。然魏、晋以来,但私相传授,而未尊于朝廷。《世说注》:郗与弟昙奉天师道。此人间奉道教之始也。至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自言尝遇老子,命继张陵为天师,授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服食导引口诀之法。又遇老子玄孙李谱,授以图真经,劾召鬼神,及销炼金丹、云英、八石玉浆之法,使佐北方太平真君。乃奉其书,献于魏明帝,朝野多未之信。独崔浩深信之,劝魏主崇奉。乃迎致谦之弟子,起天师道场于平城东南,重坛五层,月设厨会数千人。此朝廷崇道教之始也。丘琼山谓:云中科戒,即后世斋醮科仪所由起;服气导引,即后世辟谷修养所由起;图真经,即后世符咒摄召之术所由起;销炼金丹,即后世烹炼丹药所由起。然是时虽发于寇谦之,而谦之自云继张陵为天师。又《太平广记》梁武初未知道教,因陶贞白诣张天师道裕,乃为立玄坛三百所。而《通考》亦载唐天宝六载以后,汉天师子孙嗣真教,册赠天师为太师。可见六朝以来,早有天师之称矣。天宝中既令其子孙嗣真教,当己世袭,但其封号,字史经见。《通考》:宋太宗祥不符九年,赐信州道士张正随号真静先生,王钦若为奏立授院及上清观,蠲其租税。自是凡嗣世者皆赐号。丘琼山谓此张氏赐号之始,然无阶品。徽宗崇宁二年。赐张继先亦仅号虚静先生。(《续通考》:继先随上入宫,诸妃嫔争以扇求书。继先以经语书之,各契其意。中举一柄扇,稽首书曰:“保镇国祚,与天长存。”则上所御扇也。上奇之,命祷雨,辄应。金人犯汴,钦宗又召之,至泗州天庆观,作颂曰:“西山下红日,烟雨落潸潸。”书绝而化,金人亦以是日陷汴京。又《夷坚志》张虚静天师斩同州白蛇一事:虚静乃汉天师三十代孙,平生不娶,京师将乱,潜出城还乡,尸解,复隐于峨嵋山。天师嫡派遂绝,今以族人绍厥后云。王棠《知新录》云:宋时有林太守者,送张天师于狱中,奏云:“其祖乃汉贼,不宜使子孙袭封。”朱子谓:人人尊信之,而林独能名其为贼,其疏必有可观,惜已不传,不知当时如何施行也。)元世祖至元十三年,乃赐张宗演灵应冲和真人之号,给三品银印,令主江南道教。(《张天师世家叙》谓:宋季有可大者,元世祖密遣使问之。可大谓使者曰:“后二十年当混一天下。”至元十二年果验,而可大已死,乃召其子宗演崇奉之。)十五年,又为建正乙祠于京师,以其弟子张留孙居之。嗣后张氏继袭者,屡有加号,进秩至一品。明太祖以张正常为真人,去其旧称天师之号,谓群臣曰:“至尊惟天,岂有师也?”赐秩正二品。按元时所封本号真人,而明祖谓应改其天师之号,盖其时朝廷虽封曰真人,而世尚称为天师。然则天师之称,直自六朝以来不替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