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1(1 / 2)

人日常的行为只是复杂心理的冰山一角,其实每个人心里都住了所有类型的人,有好人、有坏人、有会认错的、有死不认错的、有强迫症、有征服欲、有人渣、有购物狂……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帮你召唤出你自己都不认识的你自己。

好人根本不存在

常识未必靠得住

我们《原来酱紫》这个节目有个口号叫:“颠覆常识,寻找共识。”常识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协力合作的根基,非常重要。美国建国时候的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写过一本著名的小册子《常识》。香港的梁文道先生也写过一本时评集叫《常识》,分明就是对潘恩的致敬。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颠覆它呢?因为,常识可不见得都是好东西。

常识是什么?有一种定义是这样的:一般人所应具备且能了解的知识。这句话里面最值得推敲的就是这个“应”字。谁规定的啊?有人说:“约定俗成的呗。”没错,就是因为它是约定俗成的,才最危险。不相信的话,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最简单的常识:你是好人吗?

一听到这个问题,我猜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我当然是好人!就算那个公认的卖国贼汪精卫,还有当时追随他的一大批文人、政客,回看他们当时留下的资料、日记,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是为中国的前途着想,才跟日本人合作,成立南京伪政府的,他们觉得那是中国的出路所在——所以,没有人会觉得自己不是好人。

不仅我们自己是好人,我们看整个世界,都要分出好人和坏人。小时候我们看电视,不也总是会问:“妈妈,他是不是好人?”“妈妈,坏人什么时候出来?”善恶忠奸,是中国人看待历史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凡有好,就有坏。刘备好,曹操坏;岳飞好,秦桧坏。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就觉得阴阳失调,大事不好。

但是,从心理学家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关心的不是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而是在怎样的环境下,人会变成好人或者坏人。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名字叫作斯坦福监狱实验。主持这场实验的心理学家,后来也成为大师,就是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他曾经是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还是美国公共电视台心理学节目的主持人。

有次津巴多在演讲中说起,他从小就对一个问题很感兴趣,那就是:好人是怎么变成坏人的?要知道,任何坏人也不可能天生就坏,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津巴多举了一个例子:路西法。路西法是谁呢?他是上帝最喜欢的天使。可是,路西法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撒旦。路西法是怎样从天使变成魔鬼的?这就是津巴多最想要解开的谜题。而斯坦福监狱实验结果,因此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路西法效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