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古代言情>民国百年婚恋> 蔡锷、小凤仙丨尽君一日欢,拼将一生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蔡锷、小凤仙丨尽君一日欢,拼将一生休(1 / 2)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知音》风靡全国家喻户晓,小凤仙由此从历史的风尘中走进人们的视野。张瑜因在电影中饰演小凤仙而大红大紫之后出国深造,王心刚因饰演蔡锷而获得第五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电影的主题曲《高山流水得知音》由李谷一演唱,我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而这段可歌可泣的传奇爱情缘起于名满京城的烟柳地——八大胡同。

八大胡同位于北京前门外的大栅栏附近,指陕西巷、石头胡同、小李沙帽胡同、胭脂胡同、东西皮条营、百顺胡同、王广福斜街和韩家潭。

30年代末的资料显示,当时八大胡同入册登记准予营业的妓院达117家,妓女有750多人,这只是正式挂牌的,不算站街的流莺和暗娼。

传闻北洋军阀张勋和张宗昌也在这里开过妓院,高贵气派,类似今日的天上人间,是有名的销金窟,不是一般人可以进出的,是品味、地位的象征。

当年很多很多从皇宫里退役的御厨,背个铺盖卷就到八大胡同谋生了,所以那时的八大胡同,不仅是色,食也是很出名的,客人来了,点一桌佳肴美味,拥着佳人,听着小曲,喝着小酒,酒兴上来就吹拉弹唱诗词歌赋的,这叫“吃花酒”。

据说到有些妓院“吃花酒”要提前半个月预定。

我们可爱的小凤仙当时就在陕西巷云吉班里讨生活。

关于小凤仙的身世,历来版本众多。

有说小凤仙是苏州人,也有说是浙江钱塘人,还有说是扬州人。

最广泛的说法是浙江钱塘的满人。

30年代上海《新闻报》刊出范烟桥的一篇文章《小凤仙身世之谜》,其中写道:“小凤仙是扬州街头一弃婴,幸遇瘦西湖留香院红妓凤仙见怜拾抱收养,因不悉父母姓氏,后承义母之名叫做小凤仙。”

英雄不问出处,美人没有过往。

只需领略这一刻的风情万种,不用去寻根问底往日的伤痛,过去的黑底都是浮云,在乱世中摸爬滚打,谁没有一本血淋淋的家史?

在八大胡同陕西巷的云吉班中,小凤仙并不起眼的立在脂粉堆里,一天一天。

她不知道明天会遇到什么样的男人。

1914年的某天,一个普通商人打扮的男人来到八大胡同陕西巷的云吉班,在众多的莺莺燕燕中遇到了小凤仙。

这就是所谓的缘分。

这个男人名叫蔡锷。

辛亥革命爆发后,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首任都督,时年仅29岁,手握兵权,镇守边疆,权倾一时。

军界新贵蔡锷与梁启超有着深厚的师生友谊,并与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来往过密,于是被一心要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视为心腹大患,担心其成为阻挡自己登上皇帝宝座的障碍。

1913年10月,袁世凯调蔡锷进京,封其为“昭威将军”,并让自己的大公子袁克定拜蔡锷为师,排定日期为袁公子讲解军事科学,并对蔡锷面许陆军总长要职。

貌似重用贤能,实则诱虎入笼。

袁世凯的耳目在暗处注视着蔡锷的一举一动。

居住在西城棉花胡同的蔡锷成为笼中困兽、匣中利剑,空有一腔抱负,却只能仰天长叹。

流氓作家亨利米勒在《北回归线》中说:when you feel nfused,fuck.(感到迷茫就做爱吧)

佳人美酒向来就是男人排遣惆怅的不二选择,温柔乡成为蔡锷忘却苦闷现实的唯一出路。

于是蔡锷一身普通商人打扮,怀着迷离的心情走进了八大胡同。

香港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曾总结过“五四”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三个爱情模式:一是书生拯救风尘女子,二是书生创造新女性,三是书生在纯洁的女性面前欲情净化。

文学作品虽高于生活,但也是来源于生活。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模式。

“书生”只是一种泛指,也可以是“才子”,更可以是“将军”。

蔡锷将军和小凤仙的爱情应该归之于哪种模式呢?

这三种模式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他们两人之间的爱情开始应该是“震动模式”,后成为“无声模式”,最终在岁月中自动关机。

很多书中描写,当蔡锷遇到小凤仙时,小凤仙已是北京城内才貌色艺俱佳红极一时的名妓。

一个功名盖世的青年将军,自然应该有一个绝代佳人相伴,这样才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

这种说法更多的表达了一种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是一种人心的寄托。

比较靠谱的说法是,当时小凤仙是一个脾气古怪,经常气走客人的二流妓女。

此时的蔡锷,正应了一句话: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

对于胸怀大志却闲来无事的蔡锷来讲,自然不会有点头牌占花魁的想法,他的风采不在八大胡同。

扮作普通商人的他,低调的只想找一个通情达理善于倾听的女子,在某个安静的角落,来陪自己消磨一段无奈苦闷的时光而已。

万恶的百度百科将两人的初次见面描述的像琼瑶的小说般浪漫美好,每一句对话都充满了喜感。 其中这样写道:“落红点点,沾染被褥,小凤仙虽然沦落风尘,还保持着清华处子之身,蔡松坡越发怜爱,小凤仙更加情深。”

这种说法太看不起八大胡同了,太小瞧精明的老鸨了。

一双玉臂千人枕,半点朱唇万人尝。这才是妓女的真实写照。

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在八大胡同这一刻彼此交叉。

时年蔡锷33岁,小凤仙17岁。

苹果最光辉的一刻就是砸在了牛顿的头上,小凤仙最光辉的一刻,就是遇见了这个商人打扮的男人。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小凤仙因为这样的偶遇,在二十年代的历史小说家蔡东藩的《民国通俗演义》中被充满善意的描写成:“尤生成一双慧眼,能辩别狎客才华。都中人士,或称她为侠妓。”

香港作家陶杰也曾这样评价小凤仙:

民国的女子觉醒,不仅是一众大家闺秀迈进学堂,而是远在林徽因、张爱玲、潘玉良等漂洋过海之前,就已经出了个小凤仙:既不读圣贤书,也不懂洋文,身上穿的是旗装和绣花鞋,却能慧眼如炬,深明大义。

但如果小凤仙遇到的那个男人不是蔡锷,这一切都不复存在。

时至今日,正史中依旧没有关于她的任何记载。

她遇到了蔡锷,这就是她的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