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风雨大宋> 第67章 安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 安排(2 / 2)

杜中宵道:“诸位新来,我说一说河曲路的事情,你们知晓。河曲路地方广大,人烟稀少,现在建几座城池,人口也都安排在城池附近。几个大州,此处胜州,东北方沿金河而上云内州和沙州,西边则是丰州和河州。除这几州,其余军城、县都驻兵马而已,暂不安排人户。现在河曲路驻军,是十三万人,后续两个月还有约三万人来。依朝廷的部署,是分为三军,与以前河曲路兵马的格局大致相同。当然年前一军只有万人,现在扩为了五万人。军中事务繁重,不只是扩军还要整训。民户不多,派人来营田前,数州之地只有汉番不足五千户,安置在本城周围,其余地方都是空地。现在来营田的,计有厢军三万余户,还有百姓七千余户。依着部署,会分散到上面提到的各州周围,或耕或牧,妥善安置。”

陈旭拱手:“如此说来,今年只有原先安置的五千户人家,才有产出?”

杜中宵点头:“不错。除了那五千户,其余人家都是朝廷养起来。数万人家,这样养着不做事情只怕别生事端,是以经略司安排他们修桥铺路。最重要的道路,一是到沙州的铁路,还有一条是到河州去的铁路。下个月,沙州的铁路就通了,会安排来营田的厢军到那里。在那里铺路的是党项俘虏,路修通了这些人就没有事做了。现在的打算,是各州建牢城,把他们分到各州去。有什么修桥铺路、筑造城池,都可以让他们去做。到秋天,到河州的铁路建好,本路大致格局就基本定下来了。”

说到这里,杜中宵对陈旭道:“现在有一桩难事,要常平司解决。度支司给了本路钱引数额,印制的机器都运过来了,版也很快就会制好。印了钱引,花出去容易,采买货物和发工钱,就是不小数目。如修到河州铁路的人力,说好了是计日发钱的,一直只记在账上,没有发钱。印出来之后,会先发给他们。”

说到这里,杜中宵顿了一下,道:“花钱容易,但要让收到钱引的人心无怨言,乐于使用,却不是容易的事。最简单的办法,是朝廷税赋全用钱引,连现钱也不收,民间自然就会乐于使用。但河曲路这里却不能如此,朝廷已经免了三年的钱粮。要让民间乐于使用,只好靠常平司了。”

陈旭来之前,就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回收经略司发出去的钱引。向杜中宵拱手道:“下官离京前,宰相和户部司特别交待,最重要的是把发出去的钱引,用货物换回朝廷手中。下官一路思索,河曲路民户太少,如果只是设立商场,就怕回收不多。人数最多的驻军,他们吃穿住用都是朝廷供给,并不需要到商场去买货物。百姓只有几万户,如何花得了这么多钱?惟一的办法,只有让来此贸易的番商使用。”

杜中宵对包拯道:“我和龙图也是如此想。与胡商贸易不难,但要想让他们用钱引,不是易事。常平多用心,近些日子就要想出办法来。不然等到钱引发下去,过多过滥,物重钱轻,就会民心不稳。”

人口少,市场就小,发出去的钱太多,通货膨胀再所难免。一旦通货膨胀,经略司要一直用钱引购买民间物资,发放工钱,钱引贬值,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不可收拾。

户部司是保证钱引币值的关键,一方面赋税用钱引,保证钱引的信用。另一方面通过官方的商业活动,用货物回收货币。只要回收钱引顺利,市面上没有拿着钱引买不到东西的情况,才会一切顺利。

河曲路有先天缺陷,赋税朝廷已经免了,户部司不能靠此提供朝廷信用。另一方面人口太多市场太小,商业活动回收钱引受到限制。两条路都不通,钱引印出来,很多就成为废纸。

这难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解决的,按下此事不说,大家一起饮酒。见气氛过于严肃,便就压下公事不题,说些闲话。

酒过三巡,杜中宵对陈希亮道:“录事戴庄还未到任,签判先代行录事参军之职。后日,到新城那里去,巡视地方,选则适合营田之处,准备安排人营田。还有,新城筑好,城中如何安排,你拟一份书状交到我这里。车站在那里,早搬过去,很多事情就容易做了。”

包拯道:“此事重要。现在粮食运来,再搬运到旧城这里,虚耗人力太多,越早越好。”

陈希亮拱手称是。

杜中宵又道:“除此之外,经略司要办些产业,贴补军中花费。李判官与陈提举一起商议,到底办哪些产业,在哪里办,早作打算。”

这里一定要做的,就是羊毛产业。此事杜中宵与李复圭商量过,有大致眉目。现在常平司的人已经到了,可以着手开始准备。工业和商业两条腿走路,才能弥补地方人口太少的缺点。移民实边,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容易了,先得地方能赚钱才能吸引到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