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风雨大宋> 第104章 和气生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4章 和气生财(2 / 2)

廉成道:“西州在汗王治下数百年,如果一朝全休,我等没有什么,汗王岂肯罢休?唉,此事以后再议吧,我只是出使,做不了这种大事的主。”

金三道:“今日只是与两位说些闲话,我一介商人,如何替庙堂做主?两位初来,不知道河曲路这里情形,既是同出高昌,自该给你们分说一番。至于未来如何,又与我们何关!我这处地方,专一建了接待西域来的使节商贾。两位在胜州的日子,觉得闷时,可以过来坐坐。一会用了酒饭,我带二位到旁边的商场转一转。顺便采买些礼物,二位使臣回去时,带给与我有些交情的官员,也是一番心意。”

陈希志道:“不知胜州的商场是什么所在?要专门去看。”

金三道:“那可是个好地方,天下货物,应有尽有。不去那里转过,就没资格做生意。特别是西域的商人,一个不小心,就会亏了本钱。”

廉成听了觉得奇怪:“为何?自汉朝以来,西域商路千余年,买卖货物,相差不多。”

金三道:“现在与以前不同了,说到底,还是因为铁路。铁路通到了明州,海上来的货物,现在可以方便地运到京城。走海路虽然多风浪,甚多风险,比陆路还是便宜许多。我们贩运的货物,许多海上来的也有,价钱反把我们便宜。甚至有一些,从胜州贩回西域,还有钱赚。”

廉成道:“员外说的明州,不知在什么地方,想来是中原通海路的大港。只是不知哪些货物,他们那里有,我们西域商人也卖的。”

金三道:“最大宗的,比如香料。此物并不产于西域,从别处贩来,再卖入中原。此物海上来的非常多,现在价钱低廉,再做这生意,没有钱赚了。再比如珊瑚、玳瑁一类的宝物,本是产自海里,现在有人直接运入中原,再做这生意,多半要赔钱。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要到商场里看过才算。”

不管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联通了中原和欧洲。西域一带,实际是中转站,本地的物产并没有多少。这个年代波斯商人兴盛,海路开始繁荣起来,西域的重要性本就下降了。

从西域运到中原的大宗货物,除玉石外,大多转运自波斯,只是以前中原不知底细。比如很长时间中原的人认为香料产自西域,出自什么地方,产自什么树,说得煞有介事。其实西域不产,是从波斯一带转运的。珊瑚、珍珠、象牙、翡翠等等,多是如此。海上贸易兴盛,西域的转运地位必然下降。

这些日子,金三几乎每天都到商场里转,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些西域贩卖的传统货物,在中原已经失去了优势,做不下去了。最典型的就是香料,宋朝的府库有大量存货,不再想从西域购买了。

条件变了,贸易的内容当然要跟着变。金三敏锐的商人嗅觉,使他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一旦通了铁路,交通变得容易,运费大量节省,又出现了新的商机。现在海路有优势,如果铁路一直向西修,火车代替骆驼和马匹,传统的丝路贸易又是另一种局面。那个时候,说不定陆路优势会超过海路。

这也是金三作为西域商人,劝两位使节不要对抗宋军西进,最好把城池拱手相让的原因。让大宋顺顺利利地把铁路修过去,多少势力消亡他不管,赚钱的机会来了最重要。

几个所谓的西域大国,最多能够凑出三五万兵,在动不动数十万大军的宋军面前,填牙缝的资格都没有。还打什么?趁早拱手称臣献地,不要耽误了大商人们赚钱。

海路与陆路相比,哪个成本高哪个成本低,随着时间此消彼长,一直在变化。这个年代,骆驼和马匹当然比不过海上行船便宜。所以陆上丝路中原卖出的大宗货物,一直是丝绸,中原相对西域是入超。而海上丝路,大宗货物却是瓷器,中原相对是出超。哪条商路更受待见,可想而知。一旦陆上丝路换成了铁路,就是另一番局面,就能抢海上丝路的生意。

金三是个生意人,几个月时间早就想明白了,商人以后要附着在铁路形成的商路上。谁挡了铁路向西修,谁就挡了商人们的财路,那是万万不能允许的。

(前几章伊州使节的名字出现了错误,已经更正过来,诸位见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