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风雨大宋> 第25章 穷治地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穷治地方(2 / 2)

鲍轲不语。其实他的心里,感觉上觉得杜中宵说的有道理,但自己错在哪里,却又说不出来。

吴君庸道:“中丞,那些人不过是把持地方的城狐社鼠,说有错当然有错,但却无大错。官府对地方不能处处皆管,自然就需要这些人。”

杜中宵道:“为什么需要这些人?朝廷律法,治理地方,非官即吏!废了行会牙人,这些人凭什么管理地方?你们审案的时候,凡是牵涉吏人的,都轻轻放过,重点在这些人跟百姓的冲突上面。他们已经把持市场,收着规例,跟百姓还有什么生死冲突?结果审出来的,小案子一堆,没有一点大事沾身。这样有什么用?无非是关几天,就放回去而已!”

鲍轲道:“中丞,事实如此,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杜中宵道:“事实真是如此吗?地方豪强,不勾结官吏,如何渔肉乡里!白家一案,还没有这么复杂,就牵扯到几个吏人。这些把持地方的豪强,县衙中没有吏人支持,如何能做得下去?回去告诉在这里查案的官员,不要怕牵涉到叶县公吏!凡是牵涉进去的,越是吏人,越是要严查!”

说完这番话,场面一时安静下来,鲍轲和吴君庸都不说话。过了一会,鲍轲才道:“中丞,如果这样做,叶县可就没有人干活了。”

杜中宵道:“差役可以从铁监调来,公人为什么不能调来?怕地方混乱吗?叶县有巡检司,如果兵力不够,我行文许州曹安抚,从别处调兵来,又有何难?”

曹皇后的弟弟曹佾,现在正是京西路安抚使,兼知许州,掌管京西路兵权。随着全军整训,禁军开始变为野战军,安抚使主要掌握地方力量。只要有兵力弹压,难道还怕地方会造反不成?当然,杜中宵并不知道这个曹佾,就是后世八仙传说中的曹国舅,一向都是好性子。

吴君庸道:“中丞,公人向来是用地方大户。犯了错,出了事,或者亏了钱,有地方可找。如果严查现在的吏人,把叶县的公吏差役全换过,以后如何是好?”

杜中宵道:“用地方大户?以前还要求大户轮流当差呢,现在都多少年没换了?提刑、知监,那些是地方没钱的时候,不得不用的办法,官府付不起请人的钱。叶县能一样吗?这里如果把赋税收上来,怎么会雇不起人呢?雇的人,岂不是比地方大户好用?更不要说现在叶县客户占绝对多数,还固执地使用地方大户,他们就难免跟豪强勾结,把持地方。”

鲍轲和吴君庸两人不语,但也不敢开口答应杜中宵。

杜中宵叹了口气:“御史台向来不干预地方之事,这次圣上命我来,已经说明了铁监跟其他地方是不一样的。你们怎么还是不明白?地方豪强占住的各处市场,如果换成官府来管,会多收许多钱粮。有了钱,还怕没有人干活吗?”

见杜中宵意思坚决,鲍轲和吴君庸只好拱手:“下官听从中丞之言,回去吩咐就是。”

杜中宵道:“敢治理吏人,查出来的,就不会只是这些小案子了。叶县这样一处大县,一年间各种案子不知多少,都被用各种手段压下去了而已。此次审案,调了这么多人来,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一定要穷治。要不惜把整个叶县翻过来,一切都重新来过!”

鲍轲和吴君庸称是,心中觉得胆颤。看杜中宵的样子,可不像是查案,倒像是来翻江倒海。

让两人离去,杜中宵重重地叹了口气。有时候,自己真想抛开这些地方官员,亲自上阵。可惜,自己供职御史台,在叶县待的时间又短,实在做不到。

此次借着审理白家一案的由头到叶县,杜中宵想的是抛弃以前的旧传统,在叶县这里,尽量找到发展工业的制度,进行试验,并待推广。可惜这两位官员,与自己不熟,也不是做事的人选。

从建立铁监开始,到现在七八年了,柏亭监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个时候不能改变制度,以后会越来越麻烦。特别是其他铁监,都是学着柏亭监治理,这里本来就是其他地方的榜样。

宋朝的政治结构,对官员来说,是军权和财权收归朝廷,地方上只能维持而已。官员掌握大权,地方上做事的人,其实是公吏和差役。从最开始,一切草创,依着户等,由地方上的百姓轮换。一般是中上等户有家财,轮流担任具体做事的公吏,中下等户出力,担任差役。

公吏和差役制度,极大地减小了朝廷支出,初建国时,有其先进性。立国百年,到了现在,各种弊端丛生,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特别是叶县这种地方,经济发展快速,公吏差役催生了地方上大量的不合理的案件。只是上下因循,被压下了而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