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都市言情>儿时的江湖> 第四章 大亮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大亮家(1 / 2)

据那达现存史料(含正史和野史)记载,大亮家中的人物和故事,原来是这样的:

清末1900年,山东大旱,刀兵四起,太爷的爹(高祖)参加京津保卫战,兵败,有幸逃脱,归乡。

奉战友遗嘱,亦解决当时的温饱问题,更为了后代子孙能够吃饱、吃好、安好的伟大梦想,携眷欲战略转移至关外,蒙老天厚恩,得到广袤的辽东平原,后又几经颠沛辗转,流离于蒙汉满西辽河流域,终寻得一桃源深处,土地富饶,定村名那达。开荒、垦田、畜牧、抚育子女、任大村长。

那个需要考虑、讲究忠孝的年代,忠,他自己已经尽了,尽管是对那个愚蠢的政府。孝,就是要乡亲们吃饱、过太平日子。

余生,透过局势,他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这根本就不是以忠孝作为筹码来简单衡量的事,究竟是什么,子孙、未来也许会有答案。

他信守承诺,不再没来由的征战,未收徒、但授武、子弟兵、胜流寇、驱狼群、捕黄羊,铁骨铮铮,护得小村十几年周全太平,生息休养。享年却62岁。

他临终之时,告诫后人,不逞匹夫之勇,不离村庄,只须保得乡亲太平,但如果东洋人来了,要继续砍他们脑袋。接着呓语喃喃:“兄弟,我来了,来了……”

忽又目光如炬,大吼一声:“东洋鬼子,爷爷来也!”

气,就这样断了,善终。

太爷爷,大村长的独子,家里产业唯一继承者,后来继任大村长,谨遵父训。

他为人仁义、勤奋,终在明国二十八年(1940年前后)的一个秋天,田产逾20亩,跻身当地地主行列(其实大部分地,还是需要自己和亲戚们相互帮衬着耕的)。

同时小村已算树大招风,桃源之地怎可保得住?

东洋人,日本鬼子终于来了。

不过还好,还好。有广袤草原的地形依托,纵深颇大,加之小村偏远,战略地位不显著,全镇子的日本兵没有多少。

倭寇又得知村人习武,每次都是零星几人由中国人带着,也怕死的紧。

太爷爷,虽不及父辈豪迈,但果敢、坚忍有之,心思亦缜密。他代表村里,先后接待了日本人、国民党、八路军及其他武装,走了来,来了走,仿佛没个尽头。

在其周旋劳顿之下,终于心力交悴、积劳成疾,时年52岁。

遗有三子二女,长子而立,其余子嗣尚且年幼。

精明的他,把局势仿佛看得更加明了,既然躲不开,那就只能选择,战争,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

病榻弥留之际,托少子小女于长子,叮嘱其助弟妹们成家立业,男丁更要娶妻生子、传宗接代,且不可荒废家业。

同样留给了后辈几句忠告:“一定要审时度势,届时选对民族义,方能耕得中国地,做人要有大聪明、大智慧。”

得去安详。

他是幸运的,又是庆幸的,因为他很好的完成了父亲的嘱托,即使小村将要再次面临劫难,那也是下一代人的事情了,自己则彻彻底底的、完完全全的可以去地下交账了。

但又听太奶奶说,走前的一段时间,他经常自言自语、仰头叹息、颇有怨言,用现在的话说,很可能抑郁了。壮志未酬?也是,年轻时志在四方的他却为了承诺宁愿一辈子窝在巴掌大的村里。天命之年,心里虽已有了定向和拉开枪栓大干一场的火热,却始终未能迈开步子,换之,留给后代一个忠告。

大亮爷爷的大哥,也就是大爷爷,那个长子,读过几年私塾。他能识文又断字,机智沉稳又聪明,病床前临危受命,果不辱使命,家产土地不得败坏、对弟妹、子女家教亦甚严。

最重要的是,在民族解放的大潮流中,他主动上缴钱粮(是一部分,但留下的大部分,在文革中,还是给抄了)、支持革命,土地归公(当然是分家后),支持土改,由地主士绅一下子变成了贫下中农(村里的好多人也频频效仿,长远看来都沾了光,毕竟身份的转变,在那个时代,是能够捡回一条命的),被一个司令员看中,带着若干小伙参加了当地的游击队。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当这首歌响彻在篝火熊熊的打麦场的时候,小村的人民,时隔几十年,又一次见到了外国人:大鼻子、灰白棕三色头发的苏联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