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游戏竞技>回到明朝玩网游> 第十五章 无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无奈(1 / 2)

在朱宏燚看来,不管是收复失地也好,固守城池也好,首当其冲的需要一只能征善战的雄师,说白了就是需要一支能打仗的队伍。可对于明末的官军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战斗力很不怎么样,欺负欺负乌合之众的农民起义军凑合,但一碰上女真人,立刻就怂了,真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这样的队伍,唯一的优点,恐怕就像王在晋说的,“边军善走”,也就是传说中的跑路之王。这个现实孙承宗也是了解的,所以他才不会像杨稿、王化贞那样,怂恿搞什么正面进攻,大兵团决战。他的想法很现实,既然官军野战不行,那么就先不去搞野战。但他又决不能容忍放弃几百里国土的逃跑主义行为,所以才创造性的搞出了堡垒战术。指望通过堡垒层层推进,一点点的光复国土。

这种搞法看起来似乎也很完美,修一个堡垒刨两亩地,然后再修堡垒,再刨地。但是,孙老师可能没想过,修堡垒一点都不便宜,而随着堡垒越修越远,补给线也就越长,而且堡垒不是修个壳子就管用,里面得屯兵。但是屯兵又要花钱。虽然他也想过减轻负担的方法——屯田。但是效果嘛,相对于辽东庞大的军费开支,聊胜于无。

更何况,他将十几万大军分散布置在四十七个大堡垒和一百九十二个“台”里(大学士督理军务孙承宗奏:“……自八里铺起历宁远城,堡十有二,台六十有六,抵中左为二百七十里,北偏为边,自铁场堡历永安迤□而东,抵椴木冲锦州界,有边堡二十一座……台一百二十六座,地与西虏为邻。”),虽然看似圈了不少地,但实际上完全分散了兵力。

试想下,以明军悲催的野战能力,再将兵力分得如此散。金兵前来攻城掠地的时候,小一点的堡垒和“台”直接就能踏平,大点的堡垒哪怕就是打不下来,也可以包围起来慢慢打。

这时候明军是去救援还是不救?

不救,城破人亡,和没修一样。救,野战又干不过人家。那真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整个一个两头添堵。战斗的主动权明显在后金那边,人家想打就打,不想打,抢一把也可以风光的退回去(城堡周边可是有屯田的,人家只要收获季节来扫荡一趟,哪怕就是不抢粮食,放把火这一年的屯田就算白忙活了)。

说实话,孙承宗的战略让朱宏燚想到了解放战争中的国军,因为顾及一座座不能丢弃的大城市,极大限制了战术灵活性,每每被牵着鼻子走,不是被围点打援就是坐以待毙。运用孙老师战法的明军又何尝不是如此?几十年后卖国贼洪承畴指挥的松山之战不就是鲜活的例子。

所以孙承宗这种搞法压根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修城堡看似占据了一时之利,但实际上,防守怎么都是被动的,战斗的主动权始终在人家手里。

想要消灭后金,光靠修城堡了也是完全不顶用地。从孙承宗开始,几代辽东经略修了十几年的城堡,修到锦州就再也不能前进一步,怎么也跨不过大凌河和小凌河,只要跨过去一次就被金兵狠狠修理一次,每一次都是碰了一头的包狼狈的退回来。

更可虑的是,修这条所谓的关锦宁防线的初衷是拱卫京师,起作用了吗?没有,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条早修了几百年的马其诺防线而已。虽然绕了点路,但金兵照样能够杀进关来,这样一条所谓的从来没有被攻克的防线又有什么用?

至少朱宏燚对这样一条虚有其表的防线是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与其花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一条“面子工程”,还不如把钱花在刀刃上,不管是拿去赈灾还是练兵,都比把钱扔进这个无底洞里强。

当然,现在的孙承宗还没有想法去修这么多城堡,他的意思很明确,把修在八里铺的长城移到宁远、窟窿山一线而已。但是这个想法也完全是不切实际。先不说在一百多公里外修一条几十公里长的长城花费有多大,就说金兵突然攻过来了怎么办?

后来孙承宗想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步步为营一路修城堡修到宁远去。所以为了避免孙承宗自己给自己挖坑,甚至是给大明挖坑,朱宏燚打定主意一定要阻止他那个在宁远、窟窿山一线修防线的想法,这才抛出那个不修任何城堡的建议。他的想法很简单,只有干脆利落的否定掉王在晋修城墙的想法,才有可能打消孙老师那个更离谱的设想。

不过很显然,他低估了孙承宗的决心,对于朱宏燚的建议,他大加批驳:“胡闹!简直就是儿戏!不修城池何以巩固京师,而且那二百里河山难道就白白的送给建奴蛮夷?此乃弃地丧师之策,断不可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