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二百四十三章 号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四十三章 号角(2 / 2)

要么他会被保守党与激进派辗成碎片。

眼下三派没有形成明显的鸿沟,看不出来,也不急。这时京城发生了一件“小事”。

庞籍弹劾两个人。

先是王怀德以私货遗尚美人求管军,于是坐其兄王怀节为左骁卫将军。处理得不重,主要看他父亲王继忠的面子,王继忠是宋真宗藩邸时的家仆,后来宋真宗为帝,任其为将,在边关遇契丹军队,被契丹数万兵围困,战数曰,左右皆死,于是被俘。看到他很英勇,契丹人善待之。终缺少杨业的气骨,与李陵一样,屈服于契丹人。

但与田承嗣他们不同,没有投降契丹就带领契丹攻打宋朝,利用自己优势,在契丹始终劝解契丹贵族与宋朝和平。宋朝去使,也多次对其慰问。于是无形中成了契丹与宋朝和平的一道重要桥梁。

然而这件事宣告着另一件事发生,正是尚美人被撵出宫,有人将此事告发出来。又有人对庞籍告发另一件事,范讽为三司使时,先是用了监管有方为借口,为左藏库监库吴守则申请升官,也是范讽职权范围内的事。但接下来一件事发生得很奇怪,范讽又拿出了一件精美的银鞍子贿赂吴守则。

一个是小小的仓库保管员,一个是国家的计相,差距这么大,范讽如何做得出的?

有原因的,吴守则本身职位很小,但他女婿正是尚美人的异母弟。!

绕上来了。

庞籍慎重的追查下去,这件银鞍子花掉范讽很多钱,离开京城时肉痛了,于是他利用职权,将翰林院用金银做成的各种器皿顺手牵羊卷跑了一些,有可能值几千缗,有可能值几百两银子。做了三司使很长时间,头脑经济灵活,从京城带走的,直到齐州才出手,据说两地金银略有差价,能多赚一点差价费用。

庞籍接到消息后,没有发怒,而是狂笑了大半天。

奶奶的,范讽,你撞豆腐去死吧!

若大的计相,一年薪水加上补贴能达上万缗钱,贿赂小得不能再小的属下,还卷跑了翰林院这几百两银子的器皿,居然到齐州卖,再赚几两差价费。你怎么不早点死去死去,整个大宋官员的脸面都让你丢光了。

开始上书。

几百两银子的贪污案,小得不能再小,可这件事终于演变成一件大事情。

更搞笑的是吕夷简,先是七伤拳,后是嫁衣神功。

……郑朗有时候想想京城发生的种种事务,也是又好气又好笑。

也没有时间去想。

先是所有大户人家一起跑过来,痛哭流涕,俺们错了。讲道理肯定不行的,郑朗已经警告过多次,从实报,对你们有好处,差一点明说,自己不听,怎么怪人家?

损失啊!

平均摊下来,每家最少损成三成五的田产。

又不敢闹事,另一处还有一个远大的光景等着他们,闹黄掉了,那边又有损失。况且郑朗背影也非是他们所能惹得起的,下面贫困百姓也不会同意。

只好哀求郑朗,有的人瞒得多,此时肠子悔得都青了。

郑朗和颜悦色,别说人贪婪,就没有一个不贪婪的,石介在贪,贪清名,自己在贪,贪才学。这些人在贪,贪财富。

温和地说道:“诸位,我家也有田地,也有产业,田地越来越少,可财富越来越多。若没有家中的财富,有可能在我铺张浪费下,薪酬早就入不敷出。”

大家不能言,所谓的铺张浪费,都让郑朗无偿投入到太平州建设,或者资助百姓身上。

但你是状元公,君子的代表,马上还要做圣人,俺们只是普通百姓,不好相比。

郑朗又说道:“为什么我家田地越来越少,财富却越来越多?诸位,眼光长远一点,不要眼睛盯着芝麻,边上的大甜瓜看不到。再相信我一次,也是你们最好的一次机会,有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若抓不住,几年后,你们必将被淘汰出局。”

知道郑朗指的什么,可看不到,就象一场赌博,诸人心中皆是忽信忽疑。

“去吧,机会真的只有一次。”说完郑朗让人将他们撵出去。

他们看不到,家中有人看到了,严荣说道:“郑大夫,我能不能写一封信回家……”

“不行!”郑朗答道。

“让我伯父与三叔……”

“不行,你不知道有的人有多可怕。你们四人,包括我家在内,都不要卷进去,否则后祸无穷。”特别自己在任上,施家可以投资,赵通判可以投资,赵通判不会有多少注意,施从光仅是一个门客,言论要好些。

这几子最终要进入仕途的,那么必然会有影响。

严家赚这点小钱不值得。

有的大户在继续考虑,有的大户开始动手。

天天有争吵,汪知县头被吵炸了,不得不向郑朗求援。

只好再去芜、湖县城,对他们下了一些命令,不得强买强卖,包括地皮、建筑材料,一切要自愿。不得胡作非为,不得欺诈他人,不得欺负外来资客,不得欺行霸市,不得聚众闹事、打架斗殴,否则象对张家六虎一样,最后严惩不贷。

但鼓励各家聘请各地的高明工匠过来,如果创造出来一个有名气的商品,无论是铜铁丝麻、陶瓷药革,只要自己在任上时一律给予税务优惠,分几个等级,分别优惠一到三成。

这是鼓励创造品牌,以及对技术的开发。

十分隐形,几乎无人重视它的价值,不过也用不了几年,大家才再次大哭流泪……又匆匆忙忙返回太平州城下了一条命令,仅纳八千户,若是加上妇女,或者兄弟多,父子皆是壮年,凑一凑,有两万劳力,足矣。反正又不是外来客,吃穿离各人家中很近,十分方便。不敢再纳得多。参与的百姓太多,让郑朗害怕起来。万一有一两万户百姓参与,自己将整个太平州的湖泽开发出来,也变不出足够的圩田支付。

限额令一出,更加紧张。

三县县衙让百姓挤破了头。

十月半,终于开工。

先是除去杂草,这个工程不需要多少劳力,两圩仅需五千人。

郑朗率着官吏一起赶到荆山,得做一个样子,插上一面旗帜,自己带领一干官吏,砍几蓬草,用铁锹铲几块泥巴,再放几挂鞭炮,仪式结束,开工了。

十月水平,也将几子与几个妻妾带过来。未来她们同样会起一些作用,授人丝织,可以代表自己与一些妇女交谈。

坐在船上,郑朗看着荆山越来越近,忽然扭头对崔娴说道:“崔娴,我出一联给你对一对。”

“好啊。”

“秋山有五猴,敬猴王,四猴喜谁猴?”是嘲笑当初在蔡州,崔娴说他与江杏儿、四儿是三只大马猴招摇过市的。原来想说是四猴为谁猴,未免过于轻薄,改成喜谁猴。

崔娴想了一下,答道:“冬湖留悲雁,离雁群,孤雁哭何雁。”

听到这一联,江杏儿低下头咯咯地乐。

郑朗无言以对,只好对江杏儿说道:“别笑,天凉下来,回去后,你与四儿替我暖床。至于别人吗,哼哼,休想。”

于是崔娴狠掐他的腰,郑朗也不理睬她。闹了一会儿,到了荆山脚下,站着许多黑压压的百姓,简单的仪式,省钱啊,一锹泥扔到水边。史上第一大圩与第二大圩就在如此简单的仪式下正式动工了。

赵通判深情的抚摸着身边泥土,说道:“大船终于下水。”

郑朗默默无语,看着百姓劳作,惊起一片乱鹊,然后飞向天际的尽头,天际白云悠悠,天空蔚蓝一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