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万户飞天探秘> 第二节 探秘原始记载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节 探秘原始记载者(2 / 2)

一个外国人?靠谱吗?……继续分析:“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四十七支当时能够买到的大火箭,把自己捆在座椅上,两只手各拿了一个自制的大风筝,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四十七支火箭,”

这段话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不但记载了火箭的数目{四十七支},记载了火箭是怎么来的{买来的},火箭在当时的水平{大火箭},以及火箭市场的供应水平{能够买到?}。还记载了风筝的数量{两只},风筝是怎么来的{万户自己做的}。四十七支火箭是由四十七个仆人同时点燃的。

应该赞叹记载者认真的精神,能够把万户飞天的情节记录得如此详细。同时也使我们更加相信,这不是一个明朝中国人记载的。而是出自一个外国人之手!

为什么呢?看过历史书的人应该能感到,古代中国人关注事物的重点是人物的描述和事件的本身,而对于具体的数字记录相当模糊。比如战况往往会以“大获全胜,歼敌万余人”“敌死伤过百”等等来记载,没有具体的数字,连伤和死也挪一块算。

如果当时有个明朝人记载了万户飞天的事,我猜想大约是这样的:“…….万户,身高八尺,相貌堂堂,性豪爽胆大,自幼喜欢拨弄火箭。一日,万户命人在太师椅下捆火箭数十支,自己手持两只风筝,坐于太师椅上,命人同时点燃火箭…….”

他对于火箭是多少支的记载不会精确到个位数,而会以“数十支”表述!而对于火箭是大的还是小的,是买的还是做的,多半只字不提。更别说提及“能够买到”的市场供应情况了!

如果是中国古人记载,他不太关注火箭的数目,也不会在乎火箭和风筝是买来的或自制的问题上。他们关注的是万户这个人,关注的是飞天这件事。

从古籍里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物的语言和事件的发生描写的很详细,但是对于数字特别是物件的数字,记载得往往模糊,甚至忽略。如著名的木牛流马记载:

“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者,舌著于腹……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肾,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楸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诸葛亮集》

这段记载对木牛的各部位以及功能等,说实话介绍的很详细,但对于数字的介绍相对粗糙。更没有介绍至关重要的木牛尺寸的数字,这木牛有多高?木牛有多长?木牛有多宽?到今天我们也不知道。

这个事例也可以证明:六百年前能够把火箭的数量精确记载到个位数的人,应该不是一个中国古人,剩下的选项就是一个外国古人了!

把基姆的书接着往下看:“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上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向上方……”

这段话说明记载者这是第一次接触火箭,对于火箭的功能感到非常新奇,十分惊叹,他担心他的读者不明白点燃火箭后会发生什么,所以才把点燃火箭会有向上的推力的这个功能记录下来。

六百年前,中国人玩火箭已经有很多年了,对于火箭被点燃后会发生什么,丝毫不会感到新奇。如果一个中国明朝人在记载万户飞天的时候,在介绍点燃火箭后,再去说明火箭点燃后会产生向上的推力,那就是多此一举,画蛇添足,决然不会的!从这一点来看,记载者也应该不是一个中国人,而是一个外国人。

根据以上探究,作出以下推测:

在六百年前,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他或许是一个传教士,或许是一个来往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外国商人,或许是一个出使明朝的某国外交官,或许是一个……总之,他是一个外国人,碰巧目睹了万户飞天的全过程,并且把这件事情用他自己国家的文字详细的记载了下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基姆先生发现了这份原始记载,在确认了这份记载的真实性之后,于1945年把万户飞天的故事慎重地收录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书中。

1945年基姆先生讲述了万户飞天的故事之后,苏联,英国,德国的火箭学家也先后讲述了万户飞天的故事,以此看来,这位原始记载者很可能是欧洲某一个国家的人!

种种迹象表明,万户飞天事件的原始记载者不是一位中国明朝古人,而是一位外国古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