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科幻悬疑>浪迹续谈> 卷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卷一(2 / 2)

《朱子文集》云:“公移榜帖末,多用须至字,如云须至晓示者,须至晓谕 约束者,看定文案申状,亦云须至供申者。”翟晴江曰:今公文中,以此为定式, 问其义则无能言之者。据《欧阳公集相度铜利牒》云“无至误事者”,《五保牒》 云“无至张皇卤莽者”,亦俱用之篇末,大抵戒之曰无至,劝之曰须至,其辞仅 反正之间耳。

伏惟

林之奇《尚书解》云:“如今人言即日伏惟尊候之类,使古人闻之,亦不知 是何等说话。”按汉乐府《焦仲卿妻》诗:“伏惟启阿母。”《北海相景君碑》: “伏惟明府,受质自天。”则汉以来即用之矣。

施行

《能改斋漫录》云:“今朝廷行移下州县,必云主者施行,本《后汉·黄琼 传》语也。”《史记·萧相国世家》:“便宜施行。”《汉书·京房传》:“考 功事得施行。”今皆用之。

甘结

《续通鉴》:宋宁宗时禁伪学,诏监司帅守荐举改官,并于奏牍前具甘结, 申说并非伪学之人云云。甘结二字,似始见此。

遵依

今之遵依,即古之服辨也。《元典章》:“凡府司官对众审讫,必取服辨文 状。”按今律仍有狱囚取服辨条,注:“服者心服,辨者分辨。”近易其名曰遵 依,则有服而无辨矣。

《汉书·公孙弘传》:“移病免归。”注云:“移书言病也。”《后汉书· 光武纪》:“置僚属,作文称。”注引《东观汉记》云:“文书移与属县也。” 《文心雕龙》云:刘歆之《移太常》,“文移之首也”。

《文心雕龙》云:“关者,闭也。出入由门,关闭当审,庶务在政,通塞宜 详。”《宋书·礼志》载文移格式,有某曹关某事云,即今所仿行也。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云:“敕牒‘{淮十}’字去‘十’为‘准’,或谓本 朝因寇准为相而改之,又云曾公亮、蔡京父皆名{淮十},因避‘{淮十}’而为 ‘准’。其实不然,余见唐诰已作‘准’,又考(原误为“收”,据《二老堂杂 志》卷三改)五代堂判亦然。顷在枢密院,令吏辈用‘{淮十}’字(以上三字原 缺,据《二老堂杂志》卷三校补),既而作相,又令三省如此写,至今遂定。” 据此,则南宋时已通行作“{淮十}”而今仍作“准”,又不知起于何时也。

今官文书,自上行下,率用仰字,或谓前明往往以台辅重臣谪居末秩,上官 不敢轻易指使,故寓借重之意,不知此字由来甚古,君之于臣,亦有用此者。 《北齐书·孝昭纪》:“诏定二王三恪是非礼仪体式,亦仰议之。”又宋太宗遣 中使以茶药等物与希夷,仰所属守令,以安车软轮迎先生,则不始于前明矣。贾 昌朝有《字音清浊辨》云:“仰上声,下瞻上也;又去声,上委下也。”则不知 所据何书。

《后汉书·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按今人谓陈述事义于上曰 白,是也。

今人由下陈请于上之语,率用禀字,翟晴江谓禀字未见出处,非也。禀为受 命之词,亦有请命之义,《书·说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非禀字之出 处乎?

《云麓漫钞》云:“官府多用申解二字,申之训曰重,今以状上达曰申闻, 施于简札曰申解,皆无重义。即如解字,古隘切,训曰除,而词人上于其长曰解, 七人获乡荐亦曰得解,皆无除出之义,不知何故,”

《淮南子·时则训》:“仲夏之月事无径。”注:“当请详而后行也。”今 由下请上之文曰详,似已肇于此。

青藤山人《路史》云:“今官文书中钓、调等字俱作吊,如吊生员孝试,应 作调,而作吊,吊文卷查勘,应作钓,而亦作吊是也。”《寓圃杂记》云:“官 书中字,有日用不知所自而未能正者,即如查,音义本与槎同,水中浮木也,今 用作查理、查勘,则有稽考之义;吊本训伤训[1234],今用作吊卷、吊册,则有 索取之义;票与忄栗同,本训急疾,今用作票帖;绰本训宽缓,今用作巡绰,此 皆不得其解者也。”

[b09d]

《说文》:“[b09d],断首倒悬也。音读若浇。”《广韵》:“汉令,先黥、 劓、斩左右趾,[b09d]首,菹其骨,谓之具五刑。”按枭首之枭,依此当作[b09d], 然《汉书·刑法志》已作枭字,何休《公羊传注》亦有枭首之语(文十六年)。

枉法

史游《急就章》:“受赇枉法忿怒仇。”注云:“受人财者枉曲正法,反以 为仇也。”按今之坐赃者,以枉法赃为最重,《唐书·李朝隐传》:“赃惟枉法 当死。”

处分

《南史·沈僧昭传》:“国家有边事,须还处分。”《北史·唐邕传》: “手作文书,口且处分。”按此二字史传中屡见,胡三省《通鉴音注》亦甚明, 当作去声,音问。白居易诗“处分贫家残活计”,刘禹锡诗“停杯处分不须吹”, 皆可证。时人谓近来多误读作平声,则非此二字之谓也。处分犹今言处置,自应 读去声。若今人以被吏议为处分,则自作平声,谓分别而议处之也,与上所引殊 别。

诖误

今人谓因事而失官者为误,当作诖误。此二字亦甚古。《史记·陈传》: “赵、代吏人为所诖误劫略者,皆赦之。”《后汉书·寇恂传》:“狂狡乘间 相诖误。”《易林·履之革》云:“讹言妄语,转为诖误。”皆作诖。

发觉

《汉书·高帝纪》:“吏有罪未发觉者赦之。”《淮南子·泛论训》:“县 有贼,大搜侠者之庐,事果发觉。”《后汉书·梁松传》:“数为私书请托郡县, 发觉免官。”今官文书中犹习用此。

辞讼

近人称讼狱为辞讼。《汉书·薛宣传》:“辞讼者历年不至丞相府。”《三 国志·杜畿传》:“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令归谛思之,自 足少有辞讼。”

告示

古之条教号令,今统谓之告示、《荀子·荣辱篇》:“仁者好告示人。” 《后汉书·隗嚣传》:“腾书陇、蜀,告示祸福。”则其来亦古矣。

邸报

《宋史·曹辅传》:“政和后,帝多微行,民间犹未及知,蔡京谢表有‘轻 车小辈,七赐临幸’语,自是邸报闻四方。”邸报二字,见史始此。然《唐诗话》: 韩家居,有人叩门贺曰:“邸报制诰阙人,中书荐君名,已除驾部郎中、知 (此字原缺,据尤袤《全唐诗话》卷二校补)制诰矣!”则唐时已有邸报之名矣。

花押

《东观余论》云:“唐时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是除署名 上奏之外,皆得用草,即花押也。《魏书》言崔元伯尤善行押之书,特尽精巧, 《北齐·后主纪》言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后人遂合二文,名之为花 押,唐彦谦诗“公文持花押,鹰隼驾声势”是也。

舞文弄法

《史记·汲黯传》:“张汤好兴事,舞文弄法。”又《货殖传》:“吏士舞 文弄法,刻章伪书。”《北齐书·孝昭帝纪》:“廷尉、中丞执法,所在绳违, 按罪不得,舞文弄法。”《梁书·武帝纪》:“求谠言,诏舞文弄法,因事生奸。” 则此四字由来久矣。

先斩后奏

《后汉书酷吏传序》:“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注 云:“先行刑后闻奏也。”此即今人所谓先斩后奏者,今各直省督抚,遇重犯有 先请王命即行正法之条,亦可谓之先斩后奏,即古人之先行后闻矣。

谩上不谩下

《宣政杂录》载,靖康初,民间以竹径二寸,长五尺许,冒皮于首鼓之,因 其制作之法,谓曰:“谩上不谩下”。按此语不甚分明,今人有“瞒上不瞒下” 之语,似即本此,而以瞒为谩。

刁风

桂未谷曰:“今之善讼者,谓之刁风。”此字循习不察久矣。《史记货殖传》: “而民雕捍。”《索隐》云:“言如雕性之捷捍也。”吏胥苟趋省笔,以刁代雕 耳。

六曹

今上下衙门,皆有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房。《群碎录》云,此为六 曹,相传为宋徽宗所设,是也。若《文献通考》言政和初,改各州推、判、参军 为士、户、仪、兵、刑、工六曹掾,则为今经历、照磨之属,非吏胥矣。

门子

今世官廨中有侍僮,谓之门子,其名不古不今。《周礼》:“正室谓之门子。” 注云:“此代父当门者,非后世所谓门子也。”《韩非子亡征篇》:“群臣为学, 门子好辨。”注云:“门子,门下之人。”此稍与侍僮相近。《唐书李德裕传》: “吐蕃潜将妇人嫁与此州门子。”《道山清话》:“都下有卖药翁,自言少时曾 为尚书门子。”则竟属今所谓门子矣。

八字例

服官不能不读律,读律不能不读例,例分八字,则以、准、皆、各、其、及、 即、若之义,不可不先讲求也。以者与实犯同,谓如监守贸易官物,无异实盗, 故以枉法论,并除名刺字,罪至斩绞并全科。准者与实犯有间矣,谓如准枉法准 盗论,但准其罪,不在除名刺字之例,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皆者不分首从, 一等科罪,谓如监临主守职役,同情盗所守官物,并赃满数,皆斩之类。各者彼 此同科此罪,谓如诸色人匠,拨赴内府工作者,若不亲自应役,雇人冒名,私自 代替,及替之人,各杖一百之类。其者变于先意,谓如论八议罪犯,先奏请议其 犯十恶,不用此律之类。及者事情连后,谓如彼此俱罪之赃,及应禁之物,则入 官之类。即者意尽而复明,谓如犯罪事发在逃者,众证明白,即同狱成之类。若 者文虽殊而会上意,谓如犯罪未老疾,事发时老疾,以老疾论,若在徒年限内老 疾者亦如之之类。

戒石碑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此相传是宋乾德三年,敕 郡国各立戒石碑,上勒“尔俸尔禄”云云十六字,盖采蜀孟昶之辞也。《容斋续 笔》载孟昶全辞云:“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意, 道在七丝。驱蝗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役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 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凡二十四句。但语皆 不工,惟经表出者,词简理尽。按《玉海》载绍兴二年六月,诏有司摹勒黄庭坚 所书太宗《戒石铭》,遍赐守令,重刻之廷石,《示儿编》亦以为太宗,而《雅 俗稽言》又以为真宗,要皆以为采取孟蜀之言,惟《集古录》以为戒碑起唐明皇, 特不见其辞。明皇择令一百六十三人,赐以丁宁之戒,其后天下为县者,皆以新 戒刻石,所谓新戒者,即明皇之所颁,与孟蜀之语无涉。至《七修类稿》又载至 元癸巳浙中《戒石铭》,别有四句云:“天有昭鉴,国有明法,尔畏尔谨,以中 刑罚。”此十六字,则更不知所出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