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历史军事>走出历史的自卑> 三 关键时刻的大统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三 关键时刻的大统一(2 / 2)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与孔子同时代的欧洲却有一位伟大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他建立了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等,西方人早就将触角伸向了广阔的自然界。

古希腊哲学家得谟克利特早就提出了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说得多么深刻。而我国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完王充认为物质是由元气组成,太模糊了。

世界范围内,只有古代欧洲的科学技术在今天看来,处于完全有效的阶段。中西文化自古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西方由于重视自然科学最终科学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力量而使之位于世界前列,中国由于忽视自然科学而最终为西方所败。

我们再来看看重文轻武,重文轻武算是汉族一个很大的传统,这个传统从何时开始呢?它不可能是汉族的固有传统,否则汉族就不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这一劣根应该从北宋算起,秦汉隋唐时的中国人还是非常崇尚武力的。

北宋为了防止武人割据而崇文抑武,致使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受到压抑而日渐萎缩了。明朝更是这样,大力推行八股文,大家都以从军为耻,以文为贵,最终导致了国防的衰弱。

清朝虽是一个尚武的民族所建立的国家,清朝弘扬武力只是在满族内部,对于汉族还是提倡科举,尊崇孔教,继续维持汉人已经衰弱的精神,生怕汉人势大。

满族有句话叫做“汉人强,满人亡”,对于汉人重文轻武的传统满清统治者是非常高兴的,当然民族精神的改变非一朝之功。

以上三点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弊端,而非清朝所能挽回的,有些东西清朝也不想改变,如重文轻武,而这一点我们直到现在还是极力反对的,而且理由一大堆,显得非常“智慧”。

清朝在传统领域是战无不胜的。尽管鸦片战争后清朝一再败于西方,但他还是有足够的力量去镇压国内任何一支叛乱势力。

清朝国势的强大与巩固全赖皇帝的亲政与果敢,清朝皇帝素质何以如此过硬?尤其是对内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政治手腕,归根结底在于皇子的教育非常成功。

清朝皇子的教育非常严格,小皇子四岁就开始上学,学习古代帝王的控驭之术。作为满族,满语是他们的母语,肯定要学。

为了统治势力较大的蒙古人和汉人,又必须学习蒙古语和汉语可以想见满族皇帝的学习压力有多么繁重。而以前汉族王朝的皇子大都娇生惯养,在女子堆里长大,许多人根本就不学无术,执政以后也只能祸国殃民,他们与清朝的皇帝相差太远

更为重要的是满族皇子除了学习文化课还非常重视军事体育训练。满族以弓马取天下,他们深知骑射的重要,作为满族的男孩,都要学习骑射,皇帝更不例外。

对一个皇帝来说,冲锋陷阵用不着他,练武有什么用呢?汉族的皇帝都这么想,可问题就出在这里,皇帝骑射的好坏表面上看起来对国防没有多大的做用,可如果皇帝精于骑射,加上他固有的政治素养,完全胜于百万之师。

军事训练会激发出人的勇武精神,进而激起强烈的开拓进取精神。封建社会一切取决于皇帝,如果皇帝是一个用武剽悍又有点心机,那么这个王朝一定生机勃勃,也只有那些勇武之才能接近,也就是最有生机的人都能够团结在皇帝周围,那些贪生怕死之辈避之不及。

这你就不难理解清朝发生多少变乱都能平定,而受命之将也堪重用。就是由于皇帝态度非常坚决,并有许多勇将为之效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成祖为何能够表现出那样激扬的精神。就是由于他被封燕王一镇北方,抵御蒙古、军旅出生。

所以一个王朝的兴盛首先皇帝要有勇武开拓的精神,当然一味崇尚武力是危险的,如元朝,尽管武力强大,非常善战,但立国只有九十余年,就是由于没有吸取汉文化有益的治政经验,没有注意文治,而清朝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既要吸收汉文化的有益部分,又要摒弃其迂腐之处,而强调本民族的勇武精神,这正是清朝伟大之处,可以说清朝的强盛是满汉传统的结晶。

当然满族传统的成分要大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实在令人遗憾,他是要全面汉化,顶着许多守旧大臣的激烈反对而进行的,他也不想一想,如果汉族那么优秀自己能够饮马黄河入主中原吗?其结果可想而知,不久鲜卑人就染上了汉人上层的腐化之气而全面腐朽,最终终于灭亡了,而元朝恰恰相反,也要亡国,康熙皇帝非常注意这一点,所以得力的大臣他一般留在身边,不派往南方,虽不全是这样,大都如此。

如果说中国的最后一个王朝不是清朝,而是历史上的任何一个,后果会如何呢?后果肯定会非常令我们伤悲,只有元的版图能与清相较,可元的统治水平极差,国内的农民起义也会把他推翻,在农民起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打击下,中国必将四分五裂,出现日本人希望的那样。

如果说最后一个王朝是元以外的汉唐宋明了。他们的政权本身就不是统一的,其基本版图跟秦朝没有多大差别,而由于重道轻技、重农轻商的传统,也不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仍然要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处境更惨,那时就连我们引以为荣的西域大漠也会像今天对交趾一样怀念。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