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女婿小说>科幻悬疑>履园丛话> 丛话二 阅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丛话二 阅古(2 / 2)

〔大〕此瓦俞太学得之汉城,不知所施。

〔有万]钱别驾于汉城得一残瓦,惟“万”二字。后申大令在长安市亦获瓦半片,惟一“有”字,合而观之,上下文藻相合,实“有万意”三字耳。汉碑“”、“喜”二字通用。

〔八风寿存当〕此瓦程彝斋得之汉城长乐钟室旧址南百步埃尘之间。因考

《汉书 郊祀志》,王莽二年,兴神仙事。以方士苏乐言,起八风台于宫中。台成万金,作乐其上。此当是八风台瓦也。

〔[1234]〕此瓦嘉定钱既勤所得,上下左右作四神形,甚奇古。阮云台先生定为“丰”字瓦。

〔仁义自成〕此瓦程彝斋所得,不知所施。

〔虎〕此瓦作虎形,虎口前有一“申”字,不知何义。或曰此真白虎观瓦也。右秦、汉瓦当三十六种,其中有重文者、异文者、残阙者,共记所见一百二十余块,较诸家著录为多。

古砖

按古砖题字,亦不载于欧、赵著录,惟洪氏《隶续》有水平及汝伯宁诸砖, 自后无有见者。近来好古之士,渐次搜罗,日出日多。老友海盐张芑堂征君作 《金石契》,山阴陈雪樵骑尉有《古砖题字考》,又吴兴陈抱之太学作《金石图》, 俱载有汉、魏、两晋、六朝诸砖,又借拓他人所得者,计三十种,传之艺林,亦 可备嗜古之一助云。

〔汉万岁砖〕此砖乾隆辛卯吴兴莘芹圃得之,桐城胡雒君又于长兴得一砖,亦有“万岁”二字。《隶续》载汝伯宁砖曰“万岁舍”,曹叔文砖曰“千万岁署舍”,邯君篆砖曰“万秋宅”。观此则知汉人尚吉语,如瓦当文曰“千秋万岁”、“万年无疆”之类,必是汉砖无疑也。

〔汉五凤砖〕此砖扬州阮云台先生案头见之,文曰“五凤三年”四字,海盐张芑堂所贻也。

〔汉竟宁砖〕文曰“竟宁元年岁”五字,下缺,上端作大兽面,形模古异,吴兴陈抱之太学所得。按《元帝纪》第四改元曰竟宁,“岁”字下当是“在戊子”三字无疑。

〔汉建平砖〕文仅“建平”二字,下缺。按哀帝纪元曰建平,砖右侧有一 “宜”字,上有“廷尉书”三字。《文献通考》云:“廷尉,秦官,汉因之。景 帝中元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年,复为廷尉。哀帝元寿元年,复改为大理。” 知建平时犹未改也。

〔汉永建砖〕文仅“永建”二字,下缺。按《后汉 顺帝纪》,顺帝在位十九年,纪元五,初纪曰永建,凡六年。

〔汉本初砖〕文曰“本初元年,岁在丙戌,下端日造作助”十四字。按后汉质帝纪元本初只一年。此亦抱之所得。

〔汉中平砖〕文曰“中平五年七月”,下缺,计六字,其左侧有“万岁富贵”四字。按《后汉 灵帝纪》,帝在位廿二年,纪元四,末改元曰中平,凡六年。

〔汉亭长砖〕扬州罗两峰有一砖,画像车骑,外貌一人,方面丰颐,有须,两手执旗干而立。上有八分书“亭长”二字,宛如汉石室画像。按《汉官仪》,民年二十三为正,一岁以为卫士,一岁为材官,五十六乃得免为民,就田合选为亭长。亦汉砖也。

〔吴宝鼎砖〕康熙四年,吴之村民于小雁岭掘地得之,文曰:“大吴宝鼎二年,岁在丁亥作。”计十一字,书法在篆隶之间。一面有螭文,笔势劲挺。朱竹《曝书亭集》亦载此砖,以为宫殿上所用,引孙皓起昭明宫为证。然魏、晋以前,砖上大率皆有文,不独此砖也。

〔吴潘冢砖〕文曰“嘉兴象西潘儒南父母坟茔砖”十二字,又两头有曰“潘冢”、曰“潘墓”,皆篆书,共十六字。浙江嘉兴、海盐诸处委巷颓垣中,往往有之,其书法非隶非篆,绝似《国山碑》。张芑堂《金石契》定为孙吴时砖,引赤乌五年避太子和嫌名,改嘉禾为嘉兴,亦一证。

〔晋太康砖〕太康砖,余所见者甚多,其文亦不一。乾隆五十年,吴中大旱,居民于太湖中掘井得数百块,皆太康砖也。其文曰“太康七年七月十七日吴贺申 作”十三字。又吴兴陈抱之亦得有“太康八年,临安□弼制万年”十一字砖,砖 右侧有“万岁不败”四字。又一块曰“太康□年五月十三日”九字。此吴门陆默 斋舍人所藏也。

〔晋蜀师砖〕蜀师砖,嘉兴之海盐,扬州之平山堂,皆掘有蜀师砖。或以为 蜀都城砖,非也。然“蜀师”二字,义终未详。嘉庆六年冬,浙中陈南叔得一砖, 文曰“太康三年七月廿日蜀师所作”,计十二字,则知蜀师为陶人也。

〔晋永平砖〕嘉庆丁巳岁,南康谢蕴山先生为浙江布政使,辟东园屋,得永 平砖八块,先生大喜,定为晋惠帝时物。遂名之曰八砖书舫,赋诗纪之,一时和 者,至数十家。或以为明永平厂所造,非晋砖也。先生怒曰:“尔辈嗜古家,每 以穿凿附会为长,区区瓦砾,何足深究耶!”

〔晋元康砖〕文曰“元康八年八月廿六日宣作”十一字。按《晋书》惠帝第三改元,岁在戊午。

〔晋永宁砖〕文曰“永宁元年六月十九日淳”,下缺,计十字。近嘉兴张叔未解元得有一砖,文与前同,下曰“淳于氏作,奉在立”,共十有六字,载芑堂

《金石契》。又一砖文曰“永宁元年,岁在辛酉,蔡作”,上下两端作蕉叶文,亦惠帝改元也。

〔晋永兴砖〕文曰“永兴二年八月”,下缺,计六字,亦惠帝改元,当在乙丑岁也。山阴陈雪樵所得。

〔晋永嘉砖〕文曰“永嘉二年,岁在”,下缺,计六字。按《晋书》,永嘉,怀帝纪元。此云二年,当是戊辰岁也。此亦抱之所藏。

〔晋建兴砖〕文曰“传世富贵”,左侧有“建兴三”三字,当是建兴三年也。按《晋书》,愍帝改元曰建兴。考三年是乙亥,即蜀汉建元元年也。

〔蜀汉建元砖〕文曰“建元二年七月八日故民王有张申明仲和马”十八字。按建元是蜀汉年号也。亦雪樵所得。又东晋康帝、秦苻坚亦曰建元。

〔东晋泰元砖〕晋泰元砖有数种,其一日“泰元元年八”五字,一曰“晋泰 元九年十月”,又一曰“晋太元十六年”,又一曰“卜氏郭,太元廿一年”, 皆陈抱之所藏,阮云台尚书有跋语。又嘉庆四年,山阴兰渚山土人掘地得一穴, 大逾瓮,有好事者缒入,昏黑不可辨,地宽广约一间屋许。以火照之辄灭,以手 扪壁得古砖五,每块长一尺六寸,厚二寸,博一尺许,上有“晋太元廿二年建墓”, 凡八字,作阳文凸起,四砖皆同。其一砖尺寸相仿,文已磨灭,惟存“君讳坚, 字君实,会稽山阴人也。长子玩,次子玫”,凡廿二字,则阴文。五砖皆楷书, 今藏吴比部兰馥家。

〔晋咸康砖〕此砖拓本在吴门陆谨庭孝廉家见之,文曰“咸康四年”。按咸康是东晋成帝年号也。

〔晋永和砖〕余见者有两砖,一曰“永和四年”,陆谨庭所藏车氏拓本也。一曰“永和九年七月十”,下缺,张芑堂曾刻入《金石契》者也。梁山舟侍讲尝题一诗云:“顽物千年遂不磨,不知荡几沧波。昭陵玉匣今安在,断甓犹传晋永和。”

〔宋元嘉砖〕文曰“宋元嘉六年太岁己巳”,俱反文。按宋文帝元嘉元年是甲子六年,乃己巳也。此亦陈抱之所藏。

〔宋泰始砖〕此宋明帝年号也。文曰“泰始二年四月”,六字,下缺。陈雪樵得于山阴。

〔梁天监砖〕文曰“天监八年五月”六字。杭州万氏营葬于西溪,掘土得之。砖藏丁龙泓先生家,载《金石契》。

〔梁台城砖〕本朝康熙中江宁民人于台城旧址掘得,一砖计有文四行,曰 “南康府提调官”,下缺;“都昌县提调官”,下缺;“总甲曹才”,下缺; “窑匠邓”,下缺,共十九字。车氏拓本也。

〔隋大业砖〕乾隆五十八年绍兴府城蕺山下居民商姓于住屋清晖轩下掘土得 之,砖旁有“隋大业九年太岁癸酉袁”,凡十字,砖顶上又有“迟柠”二字,疑 陶人名也。

〔唐大和砖〕文曰“大和六年”四字。按唐文宗有大和年号,后人误作太和耳。

〔唐大中砖〕文曰“大中四年”四字。按唐宣宗年号也。此二砖俱陈抱之所 藏。余曩在吴门又见有“柳砖”二字,笔法颜鲁公,想亦唐时砖也。 右汉、魏、晋、唐砖,合重文、异文及残缺者计四十余块。又有无年月可考 者,如功曹史砖、左将砖、柳砖、崔氏造砖、李氏砖、王宥砖、东迁砖、潘氏砖、 孙氏砖、大泉五十砖、五铢砖、可久长砖、长乐砖、寿考砖、安富贵砖、大吉祥 砖之类,不能尽记,皆汉、唐物也。

铜鼓

铜鼓形如坐墩,中空无底,扣之有声,面圆而多花纹,其上隐起,有四耳, 作蛙黾之状,无铸造年月字样。有径二尺余者,有径尺许者,亦大小不等。余生 平所见,不下三四十枚。惟晋陵赵瓯北先生家所藏一枚为最大。今南、四川、 广东西俱有之。国初赵秋谷有《铜鼓歌》,朱竹有《铜鼓考》,谓皆出自诸葛 孔明所铸,其实非也。《后汉书 马援传》:于交址得骆越铜鼓,援取其鼓以铸 铜马。是在孔明之前。《晋书 食货志》:广州夷人宝贵铜鼓。又《载记》云: “赫连勃勃铸铜为大鼓,以黄金饰之。”又在孔明之后。惟《岭表录异》云: “蛮夷之乐有铜鼓焉。”《新唐书》云:“蛮人宴聚则击铜鼓。”则铜鼓者,实 苗蛮之所造,非孔明也。

铜带钩

古铜带钩,余见者有二十余种,形如螳螂,要皆是汉魏之物。其下有文,皆 吉语,如位至公侯、长宜君官、大吉祥、富贵昌之类,考者谓革带所施。《隋书 礼仪志》:革带,案礼博二寸,今博三寸半,加金缕<角>、螳螂钩,以相拘 是也。金缕者,即今之嵌金银丝也。

玉昭文带

昭文带,本名彘。《说文》:“彘,剑鼻玉也,所以鼻剑者也。”今人 谓之昭文带。古玉者固多,后人仿造者亦复不少。余见有汉玉者十余条,其色有 红者、白者、黑者、白质黑章者、白质红章者,恐皆是古人殉葬之物。

古镜

余三十年来所见古镜极多,而各有不同。一曰:“黄帝治镜于西方,青龙白 虎辟不羊,朱鸟玄武调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为保长生富贵昌。”一曰:“炼 治同锡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光照天下达四方,长保二亲世世昌。”一曰: “十言之纪从竟始,调炼同华去恶滓。刻竟均好置孙子,长保二亲乐毋已。寿同 金石天王母,富如江海东西市。”一云:“青盖作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 胡虏殄灭天下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兮。”又云:“人鉴以形, 我鉴以心。暗室屋漏,上帝汝临。”又云:“得月之光,长毋相忘。”按洪氏 《隶续》所载镜铭,与此亦大同小异。余谓诸镜恐是唐、宋人翻沙,未必尽汉镜 也。

唐镜

嘉庆己卯三月,钱塘赵晋斋来吴门,携有一铁镜,径六寸许,背有嵌金飞龙 两条,中有字曰“武德壬午年造,辟邪华镔铁镜”十二字。其铭文云:“三(乾 卦),镔铁作镜辟大旱,清泉虔祈甘霖感。魅孽当前惊破胆,服之疫疠莫能犯。 双龙略垂长颔,回禄睢亏威早敛。”共四十四字,金色煌然,真奇物也。

铁券

唐昭宗乾宁四年,赐先武肃王铁券,当为吾家至宝。泳拜观者凡两次,第一 次乾隆五十六年,在绍兴府与修郡志,李晓园太守专札台府克公借观。第二次则 道光三年三月,泳省先世坟庙,至浙,亲往台州观之。券藏东门外五十里白石山 下一小村庄,皆钱姓,地名里外钱。其守券者曰钱永兴,兄弟三人,皆务农,轮 流值管。有小楼三间,专为藏券而造,并有五王遗像及忠懿王草书真迹,并宋、 元、明人题跋极多。惜乡城远隔,未得装池为可惜耳。

谨案铁券之制,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阔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 重一百三十二两。盖熔铁而成,镂金其上者。文二十四行,行十四字,惟“忠以 卫社稷”一行,“社稷”二字平抬,连后官衔一行“中书侍郎”云云,合三百四 十二字。然剥蚀者已十之三四矣。铁色如墨,并无锈滥,而金书烂然,光彩射目, 尚如新制。

按自忠懿王纳土后,至太宗之淳化元年,杭州守臣以前券及竹册、玉册各三 副,诏诰百余函进呈,诏赐忠懿王嗣子惟浚藏之汴京赐第。仁宗登极,霸州防御 使晦侍左右,帝问券,欲见之。晦遂进呈,帝览讫,赐还,券藏于昭化坊赐第。 神宗元丰四年,特令钱氏孙朝奉大夫藻进呈,仍降付本家,永传后裔。至驸马都 尉景臻尚主,宗器属焉,券遂安于都尉之第。靖康元年,金人入寇,诏公主子荣 国公忱奉母出居江南,以券行,因避地湘、湖间。绍兴元年,迁台,高宗遂即台 城崇和门内赐公主第,由是券世藏于台之美德坊。德二年丙子,元兵南下破台 时,有家人窃负以逃,莫知所在。迨至顺二年辛未,渔者偶网得之,乃在黄岩州 南地名泽库深水内。一村学究与渔邻,颇闻赐券之说,售以铁价,然二人皆不悟 其字乃金也。有报于宗子叔琛之兄世,用十斛谷易得之。失水五十六年,青毡 复还,诚为异事。

明太祖洪武二年秋八月,燕都西北州郡次第皆平,郊祀天地,大告武成。又 念开国大臣劳烈,将锡之以铁券,前一月下礼官议立制度。翰林学士危素奏言: “唐和陵时尝赐钱武肃王,其十五世孙尚德,字允一,号存斋,天台人,元末官 青田教谕,实宝藏之。”遣使者访焉。尚德即世子也,奉诏椟券及五王遗像以 进。上御外朝,与丞相定国公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主事王肃观之,镂木为式。 敕省臣宴于仪曹,恩意有加。陛辞日,命还券、像,刘基、宋濂、王等咸赠以 诗。尚德并其祖王手迹,各装潢为卷,历代名贤俱有题跋。

二十一年正月,十六世孙克邦以大臣荐赴阙,吏部引见。上以钱氏纳土,至 今子孙尚存,寻授克邦建昌知府。二十三年,都察院引见奉天殿,谕:“孺子前 当五代时,天下大乱,各据偏方。尔祖能保两浙之民不识兵革,到宋朝来,知太 祖、太宗是真主,便将土地归附。尔之祖先,忠孝好处,可延赏也。券、像复与 尔归守。”永乐五年正月,礼部奉旨差行人曹闰驰驿至台,十七世孙广西参政汝 性同行人奉券进呈,览毕,以礼敦遣,藏于宗子凤墀家,世守不坠。

至本朝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皇帝南巡,三月初五日,予告刑部尚书裔孙钱陈 群,率台之族孙武进士钱选等进呈乙览,当奉到御制七古诗一首。臣陈群进表称 谢,一时随驾诸大臣及守土大吏、在籍绅,如庄有恭、范清供、齐召南、沈德 潜、蒋士铨、沈初、费淳等,皆有恭和御制诗原韵,为一时之盛。案是券凡七登 天子之庭,非若世之商彝、周鼎,徒以世远得名者所可比并也。

金涂塔

先忠懿王造金涂塔事,不载于《吴越备史》。故自宋、元、明以来,人无有 知之者。虽《嘉泰会稽志》、周文璞《方泉集》、《台州府志》、《舆地纪胜》 及程孟阳《破山寺志》俱载有吴越金涂塔,而未见其物,故亦未详其制。至本朝 朱竹《曝书亭集》,竟视为塔之瓦,误矣。乾隆壬子三月,余游芜湖,忽见于 吾友陈雪樵案上,塔高今工部尺四寸三分,中有一顶已缺,塔四版合成,上有四 角,镂金刚八位,下层每面有佛三位,其中一层,即沙门德清所谓释迦往因本行 示相也。腹内有“吴越国王钱弘ㄈ敬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十九字,下又 有一“保”字,想是造塔时所编记目耳。余始为之作考,曾经供奉案头者累月, 一时士大夫赋诗,传为佳话。后闻是塔为朱文正公所得,陛见时作面贡矣。嘉庆 己卯岁,常熟刘君在市中亦得二枚,云自石门县田野中掘土出之,与前所见者无 异。孙子潇庶常为作七古一首甚妙。古人云:“传闻不如亲见。”信哉!

宋宣和铜器

宣和年所铸铜器甚多,据所见者,则有铜瓶、铜香炉、铜爵、铜壶、铜如意之属。虽制作精妙,大约总不如周、秦、两汉之朴而华也。

宋磁器

陶九成《辍耕录》谓磁器始于五代,非也。尝读杜少陵《乞韦少府大邑磁碗 诗》云:“大邑烧磁轻且坚。”则唐时已有之,至五代、两宋而始盛耳。明永乐、 宣德以及成、弘、正、嘉诸朝,皆称极盛。而本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 制作尤精,实超出乎前古。惟质地颇松而脆,不比宋、明之坚且结,可以垂久。

岳氏铜爵

乾隆甲寅岁七月,余寓西湖,监修表忠观。桐乡金云庄比部示余铜爵一,高 裁尺五寸六分,深二寸七分,中镌“精忠报国”四篆字,爵右边有小印曰:“岳 珂建造。”按珂为武穆王孙,孝宗初政,始雪武穆之冤,访求裔孙,赐葬建祠。 此爵之造必其时也。比部云拟将此爵归之岳庙中,以垂永久。武进赵味辛为作赋 纪之。

秦桧铁锅

浙江藩署,南宋秘书省也。著作郎石待问尝书“蓬峦”额于省中。谢蕴山先 生为方伯时,命余亦书此二字,以名其轩。轩前有大铁锅一具,可煮五石米饭。 相传为秦桧之家中旧物也。

元石础

吴郡齐女门内有潘氏巷及拙政园、任蒋桥一带,皆元时张士诚女夫潘元绍旧 宅,故今尚有驸马府及七姬庙之称,俱为元绍遗迹。嘉庆二十年春三月,偶同潘 榕皋、畏堂两先生及其令子理斋户部、树庭中翰游拙政园,园西有粉墙,露出桃 花几枝,因问两先生为何家所居,曰程氏也。遂通知主人并往游焉,见后园有石 础八枚,制作奇古。每一础上蟠螭六面,下列三兽穿于螭首之下,高二尺许,围 圆四五尺,心窃喜之。主人曰:“此元时潘元绍家中物也。”隔三四年,闻此宅 已为他人所有,遂从程氏购归,置之履园报春亭下。余所得者仅四础,其余四础 为榕皋先生取去,亦置之须静斋中。余尝有诗云:“七姬冢上乱鸦翻,驸马堂前 秋草蕃。留得苍苔蟠柱础,任人移置别家园。”

按《明史》至正十六年,张士诚陷平江,改名曰隆平府,开宏文馆,设官属, 自立为吴王,妻刘氏为后,以女夫潘元绍为驸马都尉,视同腹心。元绍好治园圃, 聚敛金玉及法书名画,日夜歌舞自娱。凡ヅu、蹴鞠、游谈之士,无不罗至。及 元绍败,士诚俱置不问。世所谓七姬者,皆元绍妾也。

余得础后,友人赋诗者甚众,吴门陆君果泉又为赋《石础歌》,用韩昌黎 《石鼓歌》韵,尤妙,附记于此:“钱君新得元石础,命我试作《石础歌》。元 季伪周潘驸马,谋画自谓同萧何(事见《明史 张士诚传》)出兵邀请美田宅, ヅu蹴鞠慵提戈(皆元绍事)。大兴土木驸马府,石工朝夕相砻磨。结客少年曳 珠履,藏娇金屋皆绮罗。回廊曲榭何深邃,雕甍画栋真巍峨。豫章便冉远采 取,武康文石搜岩阿。石破天惊金鼓震,檄飞八罪空讥呵。皂林一败势渐孤,西 风黄叶谣非讹。摧坊倒碣作飞炮,罗雀掘鼠搜池蝌(平江被围九月,兵食俱尽, 至取坊碣充炮石,取水虫食之,一鼠直百钱)。府中础石偏完固,坚比金铁蟠蛟 鼍。书画收藏更充满,岂藉鉴定丹邱柯。三兽刻镂猛如虎,六龙围绕飞如梭。风 云际会思航海,熟知海运路委蛇。赵家旧例受周禅,后房妆饰同宫娥(士诚改至 正十四年为天元年,皆元绍谋也。元绍本为赵宋子孙,改姓潘氏。其国号曰大 周者,思继周也。后降元,去伪号,由海运漕粟十一万石于大都。苏城被围,元 绍等又劝士诚即用海运船袭取日本自立,如虬髯故事。盖元时安南亦以婿受禅)。 谁知一朝心胆碎,七姬涕泪流滂沱。铭留墨宝称三绝(七姬墓志,张羽撰文,宋 克书丹,卢熊篆,盖世称三绝)。盘荐红颜调六和(元绍后房妾有苏氏者,才色 俱绝。元绍醉后,杀以飨客。杨铁崖作《金盘美人行》歌)。杀妾何辜飨士卒, 加租有额私升科(明大祖平定平江,籍没元绍及周仁、徐义等田产,取私租簿以 定田赋)。郎君投溷须眉动,夫人摩笄流血多(士诚既死,大祖复虑元绍叛,杀 而投诸溷中,其妻张城破后,摩笄自杀)。亭馆凄凉存石础,何异荆棘悲铜驼。 回想当年全盛日,朝歌暮舞常经过。周仁、徐义同筵燕,宋克、卢熊相切磋。或 倚云根斜点笔,或乘画舫浮清波。勒石铭勋夸卫、霍,投戈立马轻翦、颇。石人 无眼已如此,石城有国难如他(元末有童谣云:“石人一只眼。”明大祖以金陵 石头城为都)。堂呼都尉尊塑像,庙傍宰邻{阿女}(驸马府堂塑潘元绍夫 妇像,在盘门丽娃乡,是乡相传为吴伯旧宅)。至今尚有潘氏巷,来吊古三 摩挲。玉册流星镫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士诚盛时,尝于元夜张镫,有玉 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与其母曹氏,其妻刘氏登观风楼,召元绍等 开赏镫宴,赋《望太平》诸曲)。齐云楼废啼乌鹊,金女坟沈来鸭鹅(士诚既厚 葬其妾金姬,复用其父李素为隆平府丞,立庙建碑,命饶介撰丈,周伯琦书丹。 其后墓陷为湖,今俗称金姬湖)。沧海桑田五百载,石火电光一刹那。础底尚镌 天岁,痕疑铜柱匕中轲。君因访碑得四础,如闻汉碣来东河(今年河决山东, 闻有新出汉碑)。珍藏不殊钟与鼎,我欲来看常蹉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女婿小说